一、家庭教育是儿童认识世界的起点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方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幼儿身心尚未成熟,他们需要社会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担负着养育幼儿的重大责任。对于幼儿来说,与父母共同生活是最重要的需要,幼儿的成长不能欠缺家庭天伦和乐的生活气氛。

在整个家庭教育过程中,“父亲”担任了一个甚为重要的角色——孩子游戏的重要伙伴。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变化的主要途径,通过幼儿能够获得认知、技能等各方面的发展。在家庭交往中,孩子的照料一般是落在母亲的身上,而父亲在工作之余,也仅仅只是用较少的时间与孩子一起做简单的游戏。但是这些简单的游戏能使孩子兴奋、激动、投入、亲近、合作而有兴致地参与进来。久而久之幼儿就会把父亲作为第一游戏伙伴来选择,同时也使父子间的关系更加亲密。所以父亲无论工作有多忙,都应该每天抽点时间和孩子做点小游戏。就算简单的抱着孩子转一圈也足以让孩子满足的了。

二、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学校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给幼儿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瑞典的贝肯罗斯博士说过“在个性、社会性、智力发展和文化特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幼儿入园前的生活是在家庭里度过的,家庭的影响印刻在幼儿身上,每个幼儿都从自己家庭的生活中获得不同于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发展待人处事的能力以及语言等等。

(1)父亲帮助孩子形成积极个性品质

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自主、坚毅、勇敢、果断、坚强、敢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富有进取心、富有合作精神、热情、外向、开朗、大方、宽厚等个性特征。孩子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相互作用中,一方面接受影响并且不知不觉地学习、模仿;另一方面,父亲也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特征。没有父亲的孩子会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具有较多的依赖性,缺乏自信,进取心,同时在冲动的控制和道德品质发展等方面也受到削弱。综上所述,家庭教育要求父亲能够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幼儿。

(2)父亲能提高孩子社交技能

母亲由于家务负担重、性格等原因,没有父亲那么多闲暇和机会去进行交往。而随着孩子长大,学会说话、走路,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的增强,与外界交往需要也日益增多,要求扩大交往范围与内容,不再满足于以往的交往方式与圈子,因此父亲成为孩子重要的游戏伙伴。同时,父亲会影响幼儿的交往态度,使他喜欢交往,在交往中更加积极、主动、自信、活跃。

(3)父亲能使孩子性别角色正常发展

婴儿期父亲缺失,对男孩性别角色发展不利,影响尤其大。但同时,女孩性别角色行为也受影响。父亲积极地和孩子交往,有助于孩子对男性、女性的作用与态度有一个积极、适当而灵活的理解。

(4)父亲能促进孩子认知发展

由于父亲性格、能力等的独特特点,特别是父亲与孩子在交往上的独特性,使孩子从母亲和父亲处得到的认知上的收获是不完多相同的。从母亲那儿,孩子可以更多学到语言、日常生活知识、物体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但从父亲那儿,则可以学到更丰富、广阔的知识,更广泛地认识自然、社会,并通过操作、探索、花样变换多样的活动、玩法,使儿童逐步培养起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精神,刺激、丰富孩子的想像力,培养孩子动脑、创造意识,并发展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对孩子的认知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父亲较多地参与和孩子的交往,能日益提高宝宝的认知技能、成功动机和对自己能力、操作的自信心。

三、家长是幼儿成长重要的教育力量

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家长直接参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有良好而持久的影响。家长参与幼儿的活动能够大大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改善幼儿在家中的行为和密切其与家人的关系。

在发展的新时代中,我们要加强对幼儿教育的关注,更加要注重家庭教育对幼儿健康成长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也促使幼儿能够形成独特的性格,从而促使幼儿获得快乐、健康、多面的发展。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