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教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起點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方面,人初次向社會生活邁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幼兒身心尚未成熟,他們需要社會特殊的保護和照料。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元,也是幼兒成長最自然的生態環境,擔負着養育幼兒的重大責任。對於幼兒來說,與父母共同生活是最重要的需要,幼兒的成長不能欠缺家庭天倫和樂的生活氣氛。

在整個家庭教育過程中,“父親”擔任了一個甚爲重要的角色——孩子游戲的重要夥伴。

遊戲是幼兒認識世界、適應世界變化的主要途徑,通過幼兒能夠獲得認知、技能等各方面的發展。在家庭交往中,孩子的照料一般是落在母親的身上,而父親在工作之餘,也僅僅只是用較少的時間與孩子一起做簡單的遊戲。但是這些簡單的遊戲能使孩子興奮、激動、投入、親近、合作而有興致地參與進來。久而久之幼兒就會把父親作爲第一遊戲夥伴來選擇,同時也使父子間的關係更加親密。所以父親無論工作有多忙,都應該每天抽點時間和孩子做點小遊戲。就算簡單的抱着孩子轉一圈也足以讓孩子滿足的了。

二、家庭是幼兒的第一個學校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給幼兒以後對社會的態度奠定了基礎。瑞典的貝肯羅斯博士說過“在個性、社會性、智力發展和文化特徵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和最重要的環境影響因素。”幼兒入園前的生活是在家庭裏度過的,家庭的影響印刻在幼兒身上,每個幼兒都從自己家庭的生活中獲得不同於他人的經驗、形成自己的行爲習慣、發展待人處事的能力以及語言等等。

(1)父親幫助孩子形成積極個性品質

父親通常具有獨立、自信、自主、堅毅、勇敢、果斷、堅強、敢於冒險、勇於克服困難、富有進取心、富有合作精神、熱情、外向、開朗、大方、寬厚等個性特徵。孩子在與父親的不斷交往、相互作用中,一方面接受影響並且不知不覺地學習、模仿;另一方面,父親也自覺、不自覺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特徵。沒有父親的孩子會缺少克服困難的勇氣,具有較多的依賴性,缺乏自信,進取心,同時在衝動的控制和道德品質發展等方面也受到削弱。綜上所述,家庭教育要求父親能夠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幼兒。

(2)父親能提高孩子社交技能

母親由於家務負擔重、性格等原因,沒有父親那麼多閒暇和機會去進行交往。而隨着孩子長大,學會說話、走路,獨立性、生活自理能力的增強,與外界交往需要也日益增多,要求擴大交往範圍與內容,不再滿足於以往的交往方式與圈子,因此父親成爲孩子重要的遊戲夥伴。同時,父親會影響幼兒的交往態度,使他喜歡交往,在交往中更加積極、主動、自信、活躍。

(3)父親能使孩子性別角色正常發展

嬰兒期父親缺失,對男孩性別角色發展不利,影響尤其大。但同時,女孩性別角色行爲也受影響。父親積極地和孩子交往,有助於孩子對男性、女性的作用與態度有一個積極、適當而靈活的理解。

(4)父親能促進孩子認知發展

由於父親性格、能力等的獨特特點,特別是父親與孩子在交往上的獨特性,使孩子從母親和父親處得到的認知上的收穫是不完多相同的。從母親那兒,孩子可以更多學到語言、日常生活知識、物體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但從父親那兒,則可以學到更豐富、廣闊的知識,更廣泛地認識自然、社會,並通過操作、探索、花樣變換多樣的活動、玩法,使兒童逐步培養起動手操作能力、探索精神,刺激、豐富孩子的想像力,培養孩子動腦、創造意識,並發展孩子旺盛的求知慾和好奇心。這對孩子的認知發展都是十分重要的。父親較多地參與和孩子的交往,能日益提高寶寶的認知技能、成功動機和對自己能力、操作的自信心。

三、家長是幼兒成長重要的教育力量

家長的參與極有利於幼兒的發展。有研究表明,家長直接參與幼兒的活動對幼兒有良好而持久的影響。家長參與幼兒的活動能夠大大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能夠改善幼兒在家中的行爲和密切其與家人的關係。

在發展的新時代中,我們要加強對幼兒教育的關注,更加要注重家庭教育對幼兒健康成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爲品質,也促使幼兒能夠形成獨特的性格,從而促使幼兒獲得快樂、健康、多面的發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