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第25屆

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

由浙江大學、浙江省文物局編纂出版的

“中國曆代繪畫大系”

(以下簡稱“大系”)

《先秦漢唐畫全集》

《宋畫全集》《元畫全集》

《明畫全集》《清畫全集》

五部斷代集成

驚豔亮相

吸引了許多讀者駐足翻閱、點贊

“‘大系’的印刷質量、圖像的精度,是我見過所有畫冊裏面最好的。”“這套書,讓我一口氣就能看遍中國古代繪畫的經典之作。”“像有一些細節,在博物館裏看得不真切,但在這套書裏就能看得很清楚。”……

這是一羣默默無聞的浙大人

與海內外許多專家一起

13年來

潛心守護、精心編纂的文化瑰寶

13年間

他們走訪全球250多家文博機構

蒐集到12250餘件現存的

自先秦至清代的

紙、絹(含帛、綾)、麻質地的

中國曆代繪畫珍品

在全面系統的調查、整理、考證基礎上

進行編纂出版

編出了一套代表中國文化審美的叢書

一套對中國文化藝術真切認知的叢書

一套承載着浙江精神和中國夢的叢書

這套叢書

習近平總書記多年來一直

高度重視、持續關注

在他主政浙江期間

親自批准、支持“大系”的編纂工作

到中央後

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浙報頭版報道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的探索與實踐之文化篇

不久前

新聞聯播、新聞直播間等新聞節目

聚焦“大系”的編纂、出版過程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2015年故宮博物院建院90週年

一場“石渠寶笈特展”引爆9月

《清明上河圖》《遊春圖》等重量級

書畫作品真跡全卷展出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面對如此稀世珍寶

參觀者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做

“排隊6小時,看畫5分鐘”

更令人沮喪的是

出於對國畫的保護

每幅古畫開卷一次

一般就需要休眠3年

而想再看到《清明上河圖》真跡

可能就要等到2020年

正因爲如此

一個人窮其一生

也未必能見到幾幅鉅作的真貌

而“大系”讓一萬餘件中國古代經典畫作

“走”出博物館

“走進畫冊”

開啓了理解中國畫的可能

讓人能夠因爲看到書裏的某一張畫

就突然愛上中國

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局部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 趙昌(傳)寫生蛺蝶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五代 顏閎中(傳)韓熙載夜宴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可是要讓國寶級的繪畫

完成一次華麗的“出走”

談何容易

僅以聞名於世的敦煌藏經洞出土繪畫爲例

許多珍品都保存在大英博物館、

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等

更有數以百計的殘片從未出版

但是這些殘片卻記錄了

晉唐以來文化的精神面貌

對中國藝術史研究起到重要幫助

在“大系”編纂團隊的努力下

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給予全力支持

花費一年多的時間

用最先進的設備將殘片全部拍攝完成

讓世人能夠得見

被歷史塵封的敦煌繪畫之美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圖 遼寧省博物館藏

而爲了讓讀者能夠更加清晰地欣賞

歷代畫作中的細節

編纂團隊對圖片質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以“傳世之心打造傳世之作”

畫冊封面裝幀採用5A級真絲提花工藝織造

內頁選用特別定製的大八開的德國進口優麗紙

既利於保存

又有利於色彩的高質量還原

“大系”擬編纂出版62卷185冊左右

以樓房層高三米計

平置疊放有將近四層樓

再以《宋畫全集》《元畫全集》爲例

因爲紙張、開本大小都極爲講究

一個單本就重約20斤

39本總重近800斤

13年來

爲了追求圖片質量

編纂團隊採用8×10英寸大型技術座機拍攝

高精度還原中國繪畫中包含的中性灰色

圖爲拍攝所用攝像機

在拍攝過程中

他們經歷過地震、超強颱風

還有人受過傷

但這些困難都沒能阻擋他們

追尋國寶的步伐

郭彪

浙江大學出版社藝術出版分社

圖像採集與處理部副主任

從2007年參加“大系”工作至今

每年有一半以上時間在出差

飛行旅程超過了20萬公里

連起來可以繞地球5圈

還有一些年輕的教師

不斷推遲出國時間

奔波於各大圖書館查閱資料

就是爲了讓每一幅作品

儘可能準確全面地反映研究價值

每捲圖書都配有“概述”、

圖版說明、題跋印章釋文

和圖片版權信息等

衣帶漸寬終不悔,一腔熱血照丹青

在這樣一羣浙大人的努力下

在國家各部委、全球文博機構的支持下

中辦、國辦印發的

《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

將“大系”列入“國家重大出版工程”

浙江大學“十三五”規劃

《浙江大學關於加快推進文科發展

若干意見責任分解方案》

等重要文件,都將“大系”

作爲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重大專項

持續推進

目前

《宋畫全集》《元畫全集》成功出版

並走出國門

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美國、英國、日本、法國、

德國、荷蘭、澳大利亞、瑞典等地

多所國家級博物館

高校、美術館等機構和個人收藏

2015 年 10 月,浙江大學副校長羅衛東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贈書

《先秦漢唐畫全集》《宋畫全集》(續編)

《明畫全集》《清畫全集》

計140餘冊的編纂、出版工作也正在緊張地進行

其中

《先秦漢唐畫全集》第一卷

《宋畫全集》第八卷

《清畫全集》石溪卷、石濤卷

等在此次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

首次與讀者見面

2018年上半年

《先秦漢唐畫全集》《明畫全集》

《清畫全集》約26冊已陸續印刷

預計到2020年“大系”項目基本完成

這是浙江大學堅持“四個自信”的體現

是每一位浙大人對國家的承諾

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致敬

這種極致的“匠心”

如今正伴着千年的墨香

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田雨荷

美術學專業準大二學生

暑假一開始便成爲了編纂團隊中的一名實習生

負責作品信息複覈、錄入、摘抄等工作

她說自己處在“厚積”的階段

她想站在一個更高的平臺上

看待書畫在中國現代發展中的地位

中國書畫對世界文化的影響

一朝入畫卷

一夢迴千年

一腔熱血照丹青

浙大人願意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

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

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

都活起來

讓中華文明

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

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

爲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

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感謝“中國曆代繪畫大系”項目組提供相關素材

文字整合:周亦穎

本文部分圖片攝影:周亦穎

部分圖片來源見水印

視頻截圖來源於:

1. CCTV-13新聞頻道 [新聞直播間]“中國曆代繪畫大系”亮相北京

2. CCTV-3綜藝頻道 [文化十分]“中國曆代繪畫大系”編纂出版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今日編輯:黃倩如 | 芷凌

本文編輯:田雨荷

責任編輯:李靈

參考資料:

1.《一卷賞遊“中國曆代繪畫大系”:咫尺千里 典藏妙筆》,浙江新聞客戶端,2017-12-16;

2.《一頁古畫一頁文明 向世界傳遞中國文化的美感》,錢江晚報,2015-10-17,記者林梢青;

3.《明清古畫全集開印!這套神書要全印出來會有多牛?》,新藍網,2016-10-27;

4.《中國曆代繪畫大系》編纂工程邁出全球交流重要一步》,浙江日報,2015-10-15,記者李月紅,林梢青;

5.《中國曆代繪畫大系背後的故事:一朝入畫卷 一夢迴千年》,浙江新聞客戶端,2017-08-25,記者陸遙,通訊員王利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