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基礎知識

一、 色彩的混合與變化

一個紅色的物體,單純的紅色刺激視錐細胞的感紅視色素,使其興奮,傳入大腦,這時視網膜上的感綠視色素、感藍視色素沒有受到刺激而處於被抑制狀態, 於是我們只感覺到紅的顏色。複雜顏色的物體,是由於感紅視色素、感綠視色素、感藍視色素同時受到不同程度的刺激,興奮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又好比感紅視色素和感綠視色素同時受到刺激而興奮 (感藍視色素基本處於抑制狀態),我們就會感覺到這個物體是黃色的。這種情況正如光學中所提到的色光源紅、綠、藍可以合成許多豐富的色光一樣,人類是通過三視色素引起的興奮程度不同而感知到各種顏色的。因此,紅、綠、藍又被稱爲視覺三原色。色光和色覺的源色是一致的, 因爲人類的眼睛就是在感受太陽光的自然環境中逐步進化而來的,它受顏色光學混合原理所支配。

人們所看到的自然界的色彩,極爲鮮豔的純色是不常見的,大部分的色彩都是複合色,其色彩的形成是比較複雜的,如果沒有一些色彩知識是很難辨別出色彩相貌以及色彩與色彩之間的區別。複雜的顏色不管有多少種,不管有多麼大的變化,歸根結底也是由少數幾個鮮豔的顏色混合出來的。

我們在學習色彩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色彩學中的一些常用的名詞術語,懂得它們各自的含義,進而纔可以學習和掌握色彩形成的規律。

(一) 色光的混合-稱之爲加光混色法

色光的混合始於牛頓,紅光加綠光產生黃光,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相加合成白光。

彩色電視機製造中利用紅、綠、藍作爲“三基 色”,顯示出大自然中千變萬化的色彩。色光混合的原理在舞臺燈光、佈景、夜景燈光、現代廣告等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二) 顏料色的混合-稱之爲減光混合法

繪畫是用顏料來表現光。顏料本身不能產生光,它只是一種在一定光照下的顯色物質。無論是透明色彩的調和或是直接混和顏料,對於光而言,都是在做減法,其原理和加光混合法並非無緣,在道理上是相通的,只 不過在光亮的程度上是方向相反的。

(三) 三原色

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藍。顏料中的三原色是其他顏色混合後無法得到的顏色。

(四) 三間色

是由三原色中某兩種原色混合而來的,即橙、綠、紫爲三間色,也稱二次色。

(五) 複色

將三原色中的一種原色與間色或兩種間色相混合得出來的色稱爲複色。複色是三種以上顏色的混合而成,任何複色均可找到三原色的成分;只是他們混合的分量不同。複色有無數個,極其豐富,它給繪畫帶來豐富的語言,如同音樂的音符千千萬萬,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交響樂。

(六) 光譜色

太陽光中的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稱爲光譜色,光譜色是最飽和的純色,也稱標準色。

(七) 色環

色環是爲了學習和掌握各種色彩關係和規律而製作的 ,將紅、橙、黃、綠、藍、紫六種光譜色首尾相聯形成一個環狀的色帶叫六色相環,也有將紅、紅 橙、橙、黃橙、黃、黃綠、藍綠、藍、藍紫、紫、紅紫等十二個顏色做成十二色相環 .此外,還有奧斯特 . 瓦爾德和日本色彩研究所分別製作出的各具特點 的二十四色相環。

(八) 同類色

同一種顏色中加不同等份的白色或黑色得到的深淺不同的顏色如深紅、紅、淺紅。

(九) 鄰近色

指在色環上相互鄰近的幾個色 ,如紫紅、紅紫、紅、紅橙、橙等色,它們都含有紅的成分,。

(十) 冷色、暖色、中性色

人們把紅色、橙、黃與太陽、火聯想起來,產生一種溫暖的感受,通常稱爲暖色;把青色、藍色、藍紫色與水、冰、雪聯想起來,產生一種清涼、寒冷的感覺,通常稱爲冷色。色彩中的綠色、紫色則稱爲中性色。

色彩的冷暖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是在色彩的比較中存在的,如硃紅、大紅、紫紅三種紅色,硃紅比大紅顯暖,大紅比紫紅顯暖。

(十一) 對比色、補色

三原色中兩種原色相混合產生的間色與另一種原色並置產生對比稱爲對比色,取基本的三對對比色是紅與綠、黃與紫、藍與橙,也稱補色。色彩中互爲補色的有無數對,在十二色環中有六對,在二十四色環中有十二對。色彩的對比關係在繪畫中被廣泛應用。

(十二) 無彩色

黑色、白色、灰色、金色、銀色屬於非色彩系列,也稱消色。

(十三) 色階

是指一種顏色由淺至深明度變化所形成的差別等級。

二、 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具有色相、明度和純度三種基本屬性 , 亦稱爲 色彩的三要素。

(一) 色相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是一種顏色區別於另一種顏色的表象特徵。人們眼睛所判斷的色相至少可達幾萬種,爲了便於識別各種顏色的相貌,人們給各種顏色取一定的名稱,如紅、黃等,但是在數以萬計的色相中,除小部分有名稱外,大部分色相無法取名,通常只能大致說出來某某顏色,偏黃或偏綠、或偏藍灰等等。因此,我們在學習色彩的過程中,必須通過細緻地觀察,敏銳地識別物體千變萬化的色相差別,使我們的繪畫作品達到極其豐富的色彩關係,表現出色相的微妙的差別。

(二) 明度

明度即亮度、明暗度。在光譜色中黃色明度最高,顯得最亮;紫色明度最低, 顯得最暗。明度可以理解爲色彩的明暗、深淺變化。

(三) 純度

純度即色彩飽和度。通常稱色環上的原色和間色爲高純度的色,高純度的色同其他色相調和,含其他色漸多,純度漸低,含其他色少則純度高。高純度的色與黑、白、灰或補色相混,其純度會逐漸降低。 

三、 色彩感覺的心理因素

人類生活在這個世界中,就是靠了色彩光波獲取大量的信息。春夏秋冬,雷雲雨雪,金木水火土,這一切現象無不通過色彩的記憶在人們心靈深處留下印象。當人們看到某種顏色時,便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在生活的不同經歷中所遇到過與之相關的感覺,從而引起心靈上的共鳴。不同的顏色,使人們產生不同的感情和象徵意義。

色彩的冷暖感、輕重感、軟硬感等是一種心理現象,與實際的色彩物質並無直接的關係。大部分人都認爲色彩的情感是靠人的聯想而得到的,根據這一聯想說,紅色之所以具有刺激性,那是因爲它能使人聯想到火焰、流血、朝霞等;綠色的反應則來自於人們對大自然中的樹林和草木的感覺;藍色對人們的反應來自於海水和天空;強烈的光照、高濃度和電磁波長的色彩都能產生興奮。例如一種純度高的紅色絕對比一種暗淡的和灰度較大的藍色活躍得多,使人感到興奮、熱烈、溫暖。

色彩的冷暖感是區別色彩物質的重要標誌之一,在繪畫中善於利用色彩的冷暖對比與統一是提高繪畫作品感染力的二種強有力的表現手段。

色彩的輕重、軟硬感與色彩的明度有着極大的關聯,色彩明度高的顯輕、軟, 色彩明度低的顯重、硬。

色彩也會使人產生味聯想,雖然不像色彩的冷暖感那樣直觀,甚至似有非有,若隱若現。但色彩給人帶來某種味覺是客觀存在的,中國的烹飪學很注意“色、 香、昧”的相互配合反映出色彩對人們的誘惑力直接影響着人們的食慾,試想把果汁做成灰色,把燒烤製成豔藍色,其結果是可以想象的。

色彩的感情表現,不同的色彩能產生不同的情感並影響着人們的心理和情緒。

色彩的象徵意義不是一概而論的,不同的民族、地域、宗教自古以來有些特定的色具有的象徵意義已經被長期使用而形成了習慣。

在中國,黃色被當作皇帝用色,它意味着偉大和神聖;然而在基督教中,由於黃色是叛徒猶大衣服的色,被歐美國家視爲最低級的色;回教中的黃色都被視爲死亡之色。紅色在中國象徵着愛國精神;在歐洲紅色意味着嫉妒或暴虐,被視爲惡魔的象徵。白色在中國傳統中爲喪色,在歐美視爲聖潔。此外對色彩的不同 心理反應還存在着年齡和性別的差異,個性和愛好的差異,民族和時代的差異。 

四、 色彩的生理反應 ( 色彩感覺的生理因素 )

人的視錐細胞的作用,使色彩對人的肌體產生影響,在彩色燈光的照射下, 肌肉的彈力能夠加大,血液循環能夠加快,以藍色增加的程度爲最小,依次按照綠色、黃色、桔黃色、紅色的排列順序逐漸增加。

人的視覺具有自動調節的本能,當人們最初接受一種新的色彩信息時,如 走進彩燈閃爍的遊樂廳,頓時會令人爲之振奮,隨着時間推移,感覺逐漸適應了環境,心情也逐漸平靜了。

色彩給人的興奮程度的逐漸減弱,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爲視覺適應,我們常說在色彩寫生時一定要把握第一感覺,就是爲了避免人的視覺適應而失去了最生動、新鮮的色彩感覺。

人們的視覺感知中還包含着記憶沉積常常依據主觀經驗來判斷某種物體的顏色,不論物體的客觀條件有什麼樣的變化,一切都視而不見,完全憑藉自己過去印象中的色彩來認定色彩,我們稱之爲視覺的恆常性,人往往容易受視覺恆常性的支配,不重視觀察客觀事物特定環境下的特定色感。

色彩的視覺感知中還存在着杯色效應,也稱爲對比效應。當我們長時間注視着一個紅色物體,突然把視線移到其他地方,眼前就會出現綠色的“殘象”,從生理上分析,是由於人們注意觀察紅色物體時,視錐細胞的感紅色素興奮,而感綠色素受到抑制,當紅色刺激終止時,受到抑制的視神經佔據優勢,眼前便出現了紅色的補色-綠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