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9月10日報道,兩年前教育部爲了在學校里加強社會混合(不同人種、族裔、文化各方面的混合),在巴黎18和19區重新組編初中,試行學生社會階層混合制,近日公佈的初步評估結果指出試行結果“令人鼓舞”。

  巴黎初中學校的特點是因學生社會階層不同,隔離狀態處於高水平,而且屬法國最高之列。主要原因是家長的收入差異大,儘管是相鄰的街區,差異卻形成對比,另外巴黎富裕社會階層有許多家長“迴避”公立學校,傾向於把自己的子女送入私立學校就讀。

  基於在學校裏引進更多社會混合的理念,2016年,前教育部長瓦洛-貝爾卡塞姆女士主導設立了這項試驗,由教育部與地方行政單位合作,在20所公立初中開始試行。

  在巴黎18區和19區,重新規劃設立了3所雙初中,其方式是把原先按街區劃分的初中合併爲學生社會階層差異很大的雙初中學園。

  在巴黎18區,按照“交替輪換組編”模式,把Coysevox和Berlioz兩所初中合併,其方式爲:2017年9月,這兩所初中所有升入初一的學生統統編到Coysevox初中去上學,直到初四畢業;2018年兩校所有初一新生都分配到Berlioz初中上學,直到初四畢業。

  在19區Bergson-Pailleron初中和18區Curie-Philipe初中,學生的重新組編方式根據家長的願望、家長收入以及其他標準制定。

  巴黎社會混合與教育成功觀察所上週在巴黎開會期間,公共政策研究所公佈了這項試驗的初步結果。

  參與試驗的法國國立科學研究中心(CNRS)和巴黎經濟學院研究員朱利安·格雷奈(JULIEN GRENET)指出,試行結果“令人鼓舞”。

  他指出:在兩所雙初中(Coysevox-Berlioz和Bergson-Pailleron初中)的“試行結果甚至超出期待值”,家長基於迴避心理把子女送到這些街區內的私立初中的比例明顯下降。

  在18區Curie-Philipe初中的試行結果比較令人失望(18區),原因是這所初中提供的教學已經是原來最受歡迎的初中教學,所以效果不明顯。

  他指出:在社會階層差距特別大的Coysevox-Berlioz雙初中,“社會混合方面大有進步”。

  Coysevox初中是該街區最受歡迎的初中。 在啓動這項試驗之前,這項計劃曾引起Coysevox初中學生家長和教師之間的對抗。

  呂克·薩布隆的兒子在Berlioz初中上學,他記得“當時家長之間狗血淋頭般地互相辱罵”,如今,他很高興“見到學校操場上學生形形色色,多元和諧共處,氣氛比以前輕鬆”。

  校長FARID BOUKHELIFA也興奮地說:“與比合並之前相比,校園裏的氣氛平靜了許多”。

  必須要說的是這些合併的初中獲得了更多的資源,也受到當局特別的關注。

  這項試驗是否會在巴黎繼續?這不得而知。在巴黎12、13、20區已經展開了協商。

  主管教育事務的巴黎副市長帕特里克·布洛什(PATRICK BLOCHE)比較謹慎,他說:“肯定會有人反對,不能強行”。

  巴黎學區教育局長吉爾·佩古(GILLES PECOUT)強調:“消除不平等是教育部的優先行動”。

  迄今爲止,教育部長布朗蓋從未在社會混合問題上表態。他只有在最近接受《世界報》採訪時說:“當條件齊備時,我們將在一些初中擴大實行社會混合試驗”。

  法國最大的全國中學教師工會(SNES)9月初曾指出:“在社會混合課題上,教育部長沒有強力發聲過,因爲這不是他關心的事”。

  (歐洲時報/ 周文儀 編譯報道)

  編輯:來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