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從上線區塊鏈項目的時間節點上看,正值P2P面臨行業違約壓力的時候。平臺急需努力挽回出借人信心,倉促上線區塊鏈項目不排除有炒作概念、分散焦點的嫌疑。

經歷過去兩年虛擬貨幣、ICO的喧囂之後,區塊鏈也有沉澱下來的跡象,P2P網絡借貸領域即是其中之一。

“今年年初,我們公司就在與多家區塊鏈技術方商量合作,希望藉助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徵,在P2P資產選擇、風險控制等方面展開應用,幫助平臺打破當前數千家平臺同質化的困境。”上海一家頭部P2P平臺的技術人士宋浩(化名)說。

讓宋浩沒想到的是,他們被別的P2P平臺“截胡”了。進入今年下半年,北京的愛投資、理財範相繼推出區塊鏈有關業務。

數據上“鏈”

最先喫螃蟹的是愛投資。今年7月,愛投資董事長趙春霞宣佈,將在一個月內實現所有債權債務的信息上以太坊的公有鏈,也同時會開放給政府監管部門,避免債務企業惡意逃廢債行爲。

據悉,愛投資債權債務區塊鏈項目將分爲三層解密,面向公衆、項目借款人及監管部門,分別開放不同程度的信息,比如面向公衆的只有債權債務和擔保關係;面向項目借款人的則包含債務人所有財務、股權信息;面向監管部門的還包括個人信息。

而在剛剛過去的8月,理財範推出區塊鏈數據生態系統,該系統由理財範和“哈希信用”、重慶數資區塊鏈研究院共同合作建立的。

據介紹,藉助區塊鏈數據生態系統,理財範用戶可以通過平臺將資產和交易數據上鍊存儲,並且不可篡改。通過區塊鏈瀏覽器和查詢終端,用戶可以隨時查詢每一個標的底層資產。

宋浩分析,愛投資與理財範在區塊鏈的場景應用各不相同,前者是相當於建立逃廢債人員黑名單,對其施加壓力、迫使其早日還款;後者是存儲借貸項目數據,保證資產數據的安全性,說明區塊鏈在P2P領域的應用正在一步步拓展。

“相同之處在於,都是把P2P資產數據通過區塊鏈‘上鍊’、確權、區塊鏈分佈式儲存、去中心化,可以確保這些數據的安全,這也是P2P與區塊鏈結合的基礎。”宋浩說。

不只是P2P,資產上“鏈”也是整個金融領域嫁接區塊鏈發展的重要模式。包括工農中建交等五大四有銀行、BATJ等四大互聯網金融獨角獸,均已在開展區塊鏈的具體應用,涵蓋資產證券化、保險、供應鏈金融等多個金融場景。

理想與現實

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早前表示,區塊鏈作爲一種理念、一種技術,是很值得關注,去嘗試使用的。“但這種技術的發展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還在苦苦地尋找,能夠大規模解決實體經濟痛點、難點的場景,我覺得還並沒有很好的答案。在區塊鏈技術和場景相結合方面,我們也在積極尋找之中。”

宜信早在2017年就啓動區塊鏈研究與落地,但尚未推出P2P有關的區塊鏈服務。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前述兩家P2P公司上線區塊鏈看起來有些倉促。從時間節點上看,正值P2P面臨行業違約壓力,平臺急需努力挽回出借人信心,倉促上線區塊鏈項目不排除有炒作概念、分散焦點的嫌疑。

特別是愛投資,被曝光出現較大面積的逾期,其債權債務區塊鏈項目的直接目的,就是對債務企業惡意逃廢債行爲進行威懾。理財範聯席CEO申磊也坦言,網貸行業正在遭遇信任危機,區塊鏈技術對於“增強用戶信任,提振行業發展士氣具有重要意義”。

但宋浩認爲,應用是落地了,是不是像這兩家公司宣傳的那麼大價值,值得商榷。比如P2P有些虛假項目,就是說資產數據在上“鏈”之前的就是假的,即使上“鏈”也沒有什麼意義。想杜絕這個問題,區塊鏈必須在前期資產選擇階段就介入P2P,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實際上,宋浩所在的平臺之所以在區塊鏈方面進展緩慢,一方面是鑑於區塊鏈在P2P領域應用的實用價值,需要進一步驗證;另一方面也是受到P2P當前行業性危機影響,只是平臺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把重心轉移到資產處置,區塊鏈項目被擱淺。

“P2P與區塊鏈肯定有很大想象空間,不過現在,至少今年還不是大力推進的時候。”宋浩補充說。

(作者:韭菜之家中文社區,內容來自鏈得得內容開放平臺“得得號”;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得得官方立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