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能够遇上真爱,但是很多时候,在不合适的时间,即便是遇上了真爱,还不如从未遇见。

老舍就曾面临过真爱与家庭的选择,这同时也是一个爱情与责任的选择题。幸运的是,老舍选择了家庭,与他的红颜知己天各一方。

一、懵懂的初恋,入了尼姑庵

文人都比较早熟,而老舍也是如此。老舍本是出生在一个比较富庶的家庭,父亲舒永寿是皇城的护卫军,满军正红旗。虽算不上什么大官,但也是小康之家,但是八国联军却打破了这一切。

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舒永寿意外地死在了一件粮铺中,算不上是英勇战死,没有抚恤金。对于年幼的老舍来说,这就等于家庭的支柱倒了。自此,老舍就过上了一个相对悲惨的童年。

正是在这样一个相对悲惨的童年中,老舍有了自己暗恋的对象——刘姑娘。这刘姑娘家庭相对富庶,而她的父亲也经常资助老舍上学。

因此,对于那个时候的老舍来说,刘姑娘和他的父亲就像是一缕阳光,照进了老舍昏暗已久的人生中。虽然当时的老舍学业上已经小有成就,但他始终觉得自己配不上心中的白月光,不敢表白。

而这刘姑娘的父亲家中虽然富庶,却是一个不善于理财的人,久而久之家中也就败落了。此时的老舍在县城中做了一个平民学校的校长,算得上是小康了,打算表明心意。

然而,就在老舍下定决心的时候,刘姑娘因为家庭原因却去了尼姑庵,就此出家。对于腼腆的老舍来说,这段懵懵懂懂的初恋算是告一段落了。

其实在后来的日子里,老舍也曾与找过这位刘姑娘,只是有人说她做了暗娼,即便是这样,老舍也费尽心思找过刘姑娘几回,最后得到了消息是人已经去了。

二、门当户对,千里情书追妻

以死亡的方式结束了初恋,老舍的心中百味交杂。但就在他还没来得及好好地祭奠自己逝去的初恋之时,他生命中的第二个女人出现了。胡絜青,也将会是陪伴老舍时间最长的女人。

胡絜青也是满族正红旗人,家中比老舍稍微富庶一些。难得的是,在那样一个封建年代的封建家庭种种,胡絜青是一个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子。在文凭上,胡絜青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一点不逊色于老舍。

老舍与胡絜青的相遇,就像是现代的男女一样,在一次正常的朋友聚会上。对于刚刚得知初恋死讯的老舍来说,感情正是最脆弱的时候。恰好在此时,胡絜青出现了,门当户对,且趣味相投。

在朋友们的怂恿下,老舍一反之前腼腆的性格,开始了漫漫追妻路。他开始打听胡絜青的行程,经常制造各种“偶遇”,更是隔几天就一封情书,孜孜不倦。

虽说这些追妹子的手段在现代看来有些老掉牙,但是在那个刚刚开始自由恋爱的社会,如此的老舍早已经被冠上了“痴情”的标签。而胡絜青也十分受用,没多久二人就恋爱了。

那个时候的老舍,应该是真的想要和胡絜青携手一生,还曾经与胡絜青约法三章,日后断然不吵架。后来,二人走入了婚姻殿堂,日子虽然平淡但也算是幸福,他们还有了三个孩子。

三、遇上秘书,浪子终回头

但是,离别很快就来临了。抗日战争爆发,老舍独自一人前往武汉从事抗战文学运动。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文人,在这样特殊的年代,老舍没有带着妻儿逃亡国外,而是选择以笔杆子抗日,这样的魄力是值得佩服的。

不过,也正是在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刻,老舍遇上了自己生命中的第三个女子。赵清阁,一个被奉为老舍真爱的存在。在武汉的工作中,赵清阁是老舍的秘书。

虽说赵清阁只是一个秘书,但是她也是一个典型的大家闺秀式的人物,举手投足之间尽显气质。在文学创作方面,不敢说赵清阁比老舍要厉害,但是绝对也是相差无尽。

二人每天朝夕相处,一起讨论文稿,一起躲避日军的追杀,一起制定抗日文学运动的策略。久而久之,年近40的老舍爱上了20出头的赵清阁。

当然,这场感情并不是单恋,而是两情相悦。但是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横亘在两人中间,那就是老舍是个有家室的人,他不仅有妻子更是有孩子。赵清阁也清楚这一点。

因此,在二人即将短暂分别时,赵清阁提出了一个要求,老舍必须离婚。但就在赵清阁等待老舍的最终决策之时,她得到一个消息,那就是老舍的妻子胡絜青再度怀孕,并生了一个女儿。

虽说老舍最终都没有告诉赵清阁她的决定,但是赵清阁很清楚,不管老舍的想法如何,他们都已经走到了尽头。多年之后,赵清阁给老舍写了一封信——各据一城、永不相见。

在老舍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这三个女子的评价,刘姑娘是少年时候暗恋,胡絜青是携手一生的妻子,而赵清阁才是迟到的爱情。

​不过,不管老舍心中的想法如何,他终究是没有像大多数所谓的“才子”一样,为爱放弃一切,终究还是守住了家庭的责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