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漫步走進閃爍着古今文明澤光的車軸山中學,兩塊古樸、凝重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刻石便赫然在目。迎面屹立的是建於1914年石牌坊式的豐潤中學校舊址校門,校門通闊9.2米,由四座石砌方柱構成,中間兩扇大門爲鐵藝菱格形紋,門上爲歐式門楣,門楣刻有時任省民政廳廳長孫煥倫題寫的校名“豐潤中學校”,兩側各一旁門,亦爲鐵藝門及門楣。整個校門通體硃紅,上端爲翡鬱濃密的樹冠遮掩,蔥翠的枝葉同校門兩側的蒼松、茂密的爬牆虎交相輝映,形成一道綠色的彩屏,將校門裝飾得分外悅目多姿。

  進入紅色大門,呈現在你面前的是柏油路兩側對稱矗立着的6棵高大、粗壯的古槐。它們的平均直徑均在1米左右,最粗的直徑達1.2米,最細的直徑也達0.8米。樹高均在16米以上。南北相鄰兩樹間距約15米,東西兩樹冠伸展長度達33米。6棵古槐枝繁葉茂,厚密的枝葉籠罩了整個院落,置身其中,顯得格外清幽靜謐、涼爽怡人。

  古槐是我國的優秀樹種,稱之爲國槐。它是豆科槐屬樹種,木材堅硬,花蕾、果實、根、皮、葉等均可入藥,具有深根性,對土壤要求不嚴,壽命非常長。據專家考證,車中這六棵古槐已有千餘年的樹齡。

  據《豐潤縣誌》載:“壽峯寺,縣南二十里,有無樑閣一、塔二、宋重熙年間建”(東側塔毀於金代)。又據《明增修車軸山無樑萬佛閣記》碑載:“閣重修於宋金重熙六年(1037年)……”據有關專家考證“遼應歷九年(公元959年),西域和尚雲遊到玉田縣大街村車軸山,見其地孤山卓立,有若文筆,鳳翥龍幡,景物天成,乃風水聚集,宜於教化之寶地,遂建議當地契丹及各族百姓,捐資修建壽峯寺。”從以上三段載文可推知,壽峯寺建寺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六棵古槐應系建寺後根據寺院佈局需要所栽植。

  歷經千年的六棵古槐,那粗粗的樹身,深邃、蒼老、褶皺的樹皮紋,無不記錄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厚重的歷史底蘊。它自被栽植時起,便伴隨着壽峯寺的暮鼓晨鐘,靜享着寺院的清幽與繚繞的煙香,靜觀着世間的滄桑鉅變,目睹着封建王朝的興衰、更迭、潮起潮落。壽峯寺中的六棵古槐,在風霜雪雨的磨礪中頑強地生長着。它們枝幹遒勁,蔥鬱茂密,在歷史更迭中,笑對未來,傲然聳立。

  清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割地賠款,喪權辱國。業已衰老的六棵古槐,目睹着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人民,痛心疾首,渴盼着中華民族的重新振興與崛起。

  “戊戌變法”後,各地紛紛設立新式學堂,走教育救國之路。1913年2月初,豐潤正式開辦中學,校名爲“豐潤縣中學校”。經當時縣議參兩會反覆協商,多次勘察,決定選車軸山爲豐潤中學校校址,拆除廟宇改建學校。建校工程自1913年10月起到1914年3月止,將原來的壽峯寺殿宇改成了簡陋粗糙的教室和宿舍。1914年春,豐潤縣中學校由豐潤縣城遷到車軸山,開始在新校址上課。車軸山由過去的朗經誦佛的清幽寺院,變成了書聲琅琅,生機盎然的中學校。該校首任校長郭李航,在建築方面具有很深造詣。他在職13年,依山利勢,以山巔主體建築無樑閣爲起點,向南到山腳操場的戲樓,爲一條中軸直線,依次建築了兩層小樓的圖書館,會議室、校長室和會計室、傳達室和體育器具室,再向南是石牌坊式的鐵格扇大門。這樣就將破舊不堪的寺廟,建成了佈局嚴謹得體、建築風格迥異,又互相映襯協調,渾然一體的藝術園林式學校,與山巔古建築彼此呼應,構成一幅完美的圖畫。

  矗立在中心線兩側的六棵古槐,則成爲該圖畫上的濃彩重筆。古槐們從那些朝氣蓬勃的青年學生身上,看到了民族振興的希望,燃起新的生命之火,也迎來了車軸山新的歷史篇章。它們欣慰地看到:

  車軸山中學師生在嚴謹治學、勤奮學習的同時,始終關注着社會。1928年車軸山中學在黨組織的關懷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黨支部。學生們受到革命的薰陶,在黨組織的領導、啓發、教育下,學到了知識,積極參加了一系列反帝反封的重大斗爭。大批有志青年投筆從戎,先後奔赴了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前線,爲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中華兒女經過近百年艱苦卓絕的鬥爭,迎來了新中國的誕生。此時的六棵古槐,有的樹身已形成巨大的空洞,原車軸山中學校舍亦被敵人盤踞多年,教室宿舍,到處彈痕累累,破爛不堪。校園被壕溝、工事分隔得五零十散。1951年,經豐潤縣各屆代表提議,縣政府同意,車軸山開始做覆校工作。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目前,學校佔地308畝,有教學樓5棟,學生公寓及宿舍樓7棟,教師公寓3棟,體育館、塑膠操場、學生餐廳、污水處理站等各種設施齊備,總建築面積近10萬平方米,綠化面積近7萬平方米。教學樓、圖書館、微機室、實驗室等基礎設施齊全。從大門口到山頂的無樑閣,136級臺階把學校分成6個特色院落。古色古香的辦公區、羅馬建築風格的圖書館與現代化的教學樓、科學館、體育館交相輝映。形成了古樸典雅、中西合璧的校園風光。校園中心地帶“豐潤中學校舊址”、“壽峯寺遺址”被國務院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跨入21世紀的今天,車軸山原來的古建築和6棵古槐已被列爲河北省保護文物。古槐樹體的巨大空洞,在省林學專家的指導下,已進行了修補。6棵古槐又煥發出勃勃生機。它們以“風動槐龍舞交翠、細細槐花暖欲零”的濃濃綠意,盛讚着新中國半個多世紀的輝煌歷程,企盼着祖國在新世紀更加繁榮、昌盛。

  如果說,車中是一位馳騁疆場的猛士,那古槐就是他手中的利劍,斗轉星移,一代代學子撫摸這利劍,傳承着母校的傳奇,母校的堅忍。

  如果說,車中是一位胸懷博大的母親,那古槐就是她滿頭的青絲。世代更替,一代代學子透過這青絲,參悟着母校的古老,母校的靈秀。

  夏日,它如巨傘,用濃密的枝葉爲學子遮擋無情的驕陽,帶給學子無限的憧憬和希望。

  冬天,它如虯龍,用蒼勁的枝丫爲學子挺起漫天的風雪,送給學子不盡的智慧和力量。

  如今,古槐早已成爲車軸山中學的象徵物之一,一代代車中學子從古槐蔭裏揚帆起航,走向大江南北,奔赴五湖四海,爲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貢獻着聰明和才智。

  車中承載着時代的新風踏上更快更好更和諧發展的快車道,古槐也一如繼往山地如同一位忠實勤勉的衛士,盡心盡責地爲一代代莘莘學子守護着這方神聖的天空。

  作者簡介

  隆順新

  1973年生,唐山市豐潤區政協文衛史料辦主任,主編《浭陽風流》、《浭陽名村》、《糖片》等專輯,參編《豐潤曹氏家族》、《豐潤山川湖泊》等專輯和多冊文史資料選集,在報刊雜誌發表散文多篇。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唐山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唐山市林業局

  河北日報報業集團唐山分社

  承辦單位:

  河北報業傳媒集團唐山有限公司

  燕趙都市報冀東版

  全程支持單位:

  唐山市施爾得肉製品有限公司

  唐山百合蘭食科技有限公司

  特別緻謝:

  唐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唐山文學》雜誌社

  (燕趙都市報冀東版)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