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媒體報道,入股魔法現金後,郭宇航曾給魔法現金創始人周渺昕提過一個要求——必須在半年內增加場景化的非現金貸業務。就在2016年,郭宇航發起成立了星合資本,並聯合洪泰基金創立了星河洪晟基金,該基金以天使輪、A輪項目投資爲主,專門投資金融科技相關的創業公司,魔法現金便是其中一家。

頭部現金貸的隕落:曾月放款20億,現已停止運營

巔峯時期月放款20個億的魔法現金所在公司,已於近日停止運營。官方回覆新流財經,目前公司在調整運營策略。

去年P2P集中暴雷時,點融網也陷入困境,無法正常債轉,此後又陷入裁員討薪風波。與點融網關聯的魔法現金業務同樣受到影響,一度收縮放款規模。

多位消息人士透露,今年年初,魔法現金全面停止招聘,並且停止放款。今年3月又有消息傳出,魔法現金遭遇突擊檢查,原因是暴力催收。直到目前,魔法現金所在公司所有業務均停止運營。

頭部現金貸的隕落:曾月放款20億,現已停止運營

三年時間,從行業頭部梯隊到停止運營,魔法現金只是中國現金貸浪潮中一個小小的縮影。商業世界很殘酷,監管愈發趨嚴,加上業務調整沒有順應市場環境,或許是這家平臺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頭部現金貸的隕落:曾月放款20億,現已停止運營

魔法現金與郭宇航、點融網的淵源

互金行業提及郭宇航,無人不識。

郭宇航在2012年與Lending Club聯合創始人蘇海德聯合創辦了點融網。

點融網成立後便受到各路資本青睞,渣打銀行、老虎基金、GIC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等著名投資機構都曾入資這家平臺。

2016年,點融網風光無限,一度成爲網貸行業的典範。據其官網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3月17日,點融的平臺註冊用戶數超兩百萬,累計出借182.4萬人次,累計出借總額109.5億元,年增長率 600%+。點融的全國員工達2700人,全國分公司增至28家。

就在2016年,郭宇航發起成立了星合資本,並聯合洪泰基金創立了星河洪晟基金,該基金以天使輪、A輪項目投資爲主,專門投資金融科技相關的創業公司,魔法現金便是其中一家。

魔法現金的運營主體上海亮昕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2月,兩位創始人周渺昕、倪亮曾分別就職於Capital One和招商銀行,郭宇航擔任該公司董事。

據悉,魔法現金部分高層以及普通員工也來自點融網。2016年4月,魔法現金APP上線,該款產品是行業內最早實現全自動審覈、線上放款的小額信貸產品之一。

據媒體報道,星河洪晟決定投資魔法現金之後,點融網就和魔法現金就展開了業務合作,並且在魔法現金創立之初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其放貸資金幾乎全來自於“點融網”。月放貸量一路從50萬元暴增至近8億元。

直至2017年初,點融網上線了自己的現金貸產品“魔借”後,才停止了向魔法現金輸出資金。

得益於前期點融網的支持,以及郭宇航的背書,魔法現金在業內極速擴張,一度成爲現金貸行業頭部梯隊玩家。

新流財經曾報道,截至2017年5月,魔法現金上線一年左右的時間,註冊用戶數已超1000萬人,累計放款總量60億元,單月放款額超過9億元,活躍用戶超200萬人,管理餘額超12億元。

一位接近魔法現金的從業者透露,2017年10月纔是魔法現金的巔峯時期,月放款近20個億。資金來源除了P2P,也有銀行、信託等機構。

頭部現金貸的隕落:曾月放款20億,現已停止運營

轉型電商分期不成功

據媒體報道,入股魔法現金後,郭宇航曾給魔法現金創始人周渺昕提過一個要求——必須在半年內增加場景化的非現金貸業務。最初,周渺昕並沒有這樣的想法,他認爲單純的現金貸業務就可以發展地很好了。但郭宇航堅決推動魔法現金拓展非現金貸業務,因爲他認爲,現金貸業務雖然機會不錯,但也可能遇上政策風險。

正如郭宇航的想法,在2017年底,監管層下發“141號文”,明確指出現金貸平臺需要持牌經營,借款年化利率不得超過36%,無場景現金貸必須暫停放款,禁止銀行、信託、保險、基金、P2P向現金貸平臺提供資金等。

彼時衆多現金貸企業開始了痛苦的轉型之路:一部分出海東南亞;一部分轉型場景分期,尤其是佈局電商分期;還有一部分開啓了區塊鏈之路。

魔法現金選擇了向場景分期轉型。

2017年12月,魔法現金宣佈品牌升級爲金融科技公司,簡稱“魔法金科”,戰略升級的同時,魔法金科開始部署了消費分期產品。

2018年2月,魔法現金宣佈旗下“魔buy”商城新版安卓版上線,該商城主要與京東商城合作。隨後,魔法金科又上線了魔法分期、遊戲分期等。

由於用戶屬性不同,運營理念難以扭轉,現金貸轉型電商分期不久,新流財經便發現這些轉型平臺的用戶在貼吧、論壇公開套現。

據一位魔法現金工作人員透露,魔buy商城一直做得不溫不火,套現嚴重,盈利能力大不如前。

2018年初,郭宇航將投資眼光轉向當時最熱的區塊鏈行業。而魔法現金內部員工也孵化了數字資產管理平臺InVault 。前魔法現金機構業務總監許斌任該公司CEO。

不過好景不長,2018年8月,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明確指出: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侵害公衆合法權益。

此後,國內區塊鏈市場進入十分敏感階段,InVault 也逐漸從大衆視野中淡化。而曾經瘋狂爲區塊鏈發聲的郭宇航也變得低調起來。

一位接近魔法現金的從業者透露,郭宇航曾希望將其通過關聯投資機構持有的魔法現金股份賣掉,但似乎受到了一些阻力。據企查查顯示,目前嘉興星羅景佑創業投資合夥企業仍持有魔法現金13%的股份,郭宇航在嘉興星羅景佑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擔任股東。

不管魔法現金是否有因爲股東方因素而業務受到牽連,可以肯定的是,在消費金融行業趨於合規的當下,沒有牌照做相關業務始終暗藏風險。

據瞭解,魔法現金成立至今三年的時間,一直未曾拿到相關放貸資質牌照。如此一來,魔法現金在資金獲取方面也不如初期順利。加上早前的激進運營策略,導致後來逾期攀升,催收又陷入新的困境。

“退潮之後才知道誰在裸泳”,誠然,魔法現金不是第一家停止運營的現金貸平臺,也不會是最後一家。

那麼,什麼樣的現金貸平臺才能持之以恆得以發展?

目前來看,擁有網絡小貸牌照的相關企業,通過引入機構資金,轉型助貸業務開始成爲行業主流。另一部分未拿到相關牌照的老牌現金貸平臺,通過導流業務也逐漸找到了平衡點。

消費金融行業一直不缺新鮮的血液湧入,但一定是將合規擺在第一位的平臺才能走到最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