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我們來到興國革命烈士紀念館,抬頭向上看,展廳穹頂上點點星光閃爍,與門外銘刻着兩萬多位烈士英名的石碑走廊遙遙相望,一眼看不到頭。興國縣革命烈士紀念館調查李美羣烈士事蹟。

編者按

在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我們來到興國革命烈士紀念館,抬頭向上看,展廳穹頂上點點星光閃爍,與門外銘刻着兩萬多位烈士英名的石碑走廊遙遙相望,一眼看不到頭。每個名字背後,都是一條鮮活的生命,都有一段老區軍民爲革命、爲長征英勇犧牲的壯烈故事。

今天,@軍報記者 爲大家講述一個飽含着血與淚的故事......

生如夏花,“馬前託孤”的故事讓人淚目

△興國革命烈士紀念館。馮霞攝


在興國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有這樣一尊雕像——

叫做“馬前託孤”


生如夏花,“馬前託孤”的故事讓人淚目


△雕像。馮霞攝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美羣

興國縣城郊塘頭村人

她17歲參加興國暴動

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1月的一天

李美羣在興國縣壩南村生下了一個女孩

取名鍾全列

初爲人母的幸福並沒有持續太久

生下女兒的第三天

李美羣即趕赴瑞金沙洲壩參加“二蘇大會”

會後,李美羣回到寧都

投入到緊張的反“圍剿”戰爭之中

1934年10月中旬

國民黨軍進攻興國縣城

她利用參戰的間隙

剛回到家裏

即接到少共省委的命令

要她立即返回省委駐地寧都

接受新的戰鬥任務


生如夏花,“馬前託孤”的故事讓人淚目


△李美羣烈士像。馮霞攝

李美羣深知前方戰事危急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裏

離別是最經常的事情

她撲通一聲跪在婆婆面前

媽,美羣不孝

孩子就託付給您了!

婆婆爲難地說

“女兒呀,我自己的老命都不曉得早晚

怎麼養得大你的女兒?”

李美羣哽咽着說

媽,您老人家帶不了就替我送給別人吧

不過,要把她送給革命同志的家庭。

說罷,她翻身上馬

淚流滿面

此時的她

面對可愛的孩子

多想再下馬給孩子喂口奶

多想再親親女兒的小臉蛋

然而遠處傳來的槍聲

催促她要上路了

她狠心在馬背上抽了一鞭,疾馳而去

回頭望時

婆婆和女兒的身影越來越小

分別後

李美羣又繼續投身革命一線

當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

留下來的李美羣帶領一支游擊隊

與敵人周旋在崇山峻嶺之間

一次戰鬥中,她彈盡糧絕,受傷被俘

在南昌獄中

不論是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

還是面對種種酷刑

李美羣始終堅貞不屈

1936年春天

受盡折磨的李美羣在獄中病逝

時年25歲


生如夏花,“馬前託孤”的故事讓人淚目


△興國革命烈士紀念館。馮霞攝

幸運的是

李美羣的女兒

被革命羣衆收養

爲免遭國民黨反動派迫害

輾轉遷徙到泰和縣,改名金冬秀

直到1979年12月

興國縣革命烈士紀念館調查李美羣烈士事蹟

金冬秀(即鍾全列)才知道自己的母親

和那段沉寂已久的故事

1982年

鍾全列夫婦來到興國縣革命烈士紀念館

當她第一次看到自己親生母親的照片

看到 “馬前託孤”的雕像

禁不住淚如泉湧,雙膝跪地,泣不成聲……


生如夏花,“馬前託孤”的故事讓人淚目


△烈士英名廊。馮霞攝

這就是“馬前託孤”的故事

其實

這只是興國人民對革命奉獻的一個縮影

在興國革命烈士館的一側

有一個烈士英名廊

長長的名單,密密麻麻的名字

一眼望不到頭

據瞭解

在興國縣這片紅色土地上

當年23萬人口

參軍參戰的就達到9.3萬人

爲國捐軀5萬多人

有姓名可考烈士達23179名

僅犧牲在長征路上的興國籍官兵就有12038人

幾乎每一公里就有一位興國籍官兵倒下

紅色精神在這個城市代代相傳

這些記憶

屬於烈士家屬

更屬於這座城市

相關閱讀


在中國的革命史上

像李美羣烈士一樣

爲了崇高的理想信念

積極投身革命的巾幗英雄

還有很多……

今天

穿越歷史的長廊

@軍報記者

帶你重溫她們的故事

01

井岡山上不凋蘭


生如夏花,“馬前託孤”的故事讓人淚目


“井岡山上產幽蘭,喬木林中共草蟠。

漫道林深知遇少,尋芳萬里幾回看。”

這是朱德元帥所寫的《詠蘭》

以此表達對曾經的革命伴侶伍若蘭烈士的懷念之情

伍若蘭1906年3月出生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後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耒陽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

耒陽縣農會婦女部部長、軍部宣傳隊隊長

古代有女將射箭可百步穿楊

女紅軍伍若蘭,雙手打槍均能百步穿孔

有“雙槍女將”的美名

1929年的一次戰鬥中

爲保護毛澤東等人的安全

伍若蘭彈盡負傷後被俘

面對嚴刑拷打,伍若蘭寧死不屈

忍着傷痛高呼:“紅軍一定會勝利!

革命一定會成功!

窮兇極惡的劊子手將年僅23歲的伍若蘭殺害

02

蓮花,長眠在河西走廊


生如夏花,“馬前託孤”的故事讓人淚目


吳富蓮1912年出生

1930年投身革命

是一位中國共產黨黨員

優秀的婦女幹部

1937年西路軍遭到西北軍閥反撲

戰鬥異常殘酷激烈

主力突圍之後,婦女團又與敵苦戰了兩天

後來突圍成功的吳富蓮患上了嚴重的肺結核病

搜山的國民黨士兵發現了她,把她押到武威

先是以利祿相誘,繼而又用馬刀威逼

吳富蓮既不爲利祿所動,更不以死爲憾

在遭受了非人的折磨後

這位優秀的紅軍女幹部壯烈犧牲,年僅25歲

03

黃土高原海棠紅


生如夏花,“馬前託孤”的故事讓人淚目


任志貞原名任海棠

1914年出生於陝西安定縣的一個革命家庭

12歲時任志貞就加入農民協會宣傳隊

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31年,中共安定縣委批准她轉爲共產黨員

那一年

更名爲“志貞”

誓做黨的忠誠戰士

從此

她踏上了直接爲黨的革命事業工作的戰鬥征程

1933年11月因叛徒出賣,她被國民黨逮捕

窮兇極惡的匪兵爲了獲取黨的祕密

棍子、鞭子、烙鐵、竹籤等各種刑具都用了

將任志貞打得渾身是血

昏死過好幾次

但她始終嚴守祕密、堅貞不屈

1934年2月,年僅19歲的任志貞英勇就義

04

歌聲迴響大別山


生如夏花,“馬前託孤”的故事讓人淚目


肖國清

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932年,肖國清從列寧小學畢業

擔任本鄉的共青團書記

後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2年10月,肖國清爲掩護羣衆撤離

不幸落入敵人手中

敵人先是巧言利誘

沒想到肖國清對此嗤之以鼻

見軟的不行,匪徒們就來硬的

罪惡的皮鞭在肖國清身上留下道道血痕

通紅的烙鐵燙傷了她的胳膊

尖利的竹籤一根根扎進她的手指

烏黑的秀髮連同頭皮被一片片撕下

然而

她始終緊咬牙關,寧死不屈

喪心病狂的敵人

殘忍地將肖國清活埋

犧牲時,她年僅16歲

……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鬥爭史冊上

這樣年輕的巾幗英雄還有很多很多

她們

曾受舊制度的壓迫最深最重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

她們覺醒

其鬥爭精神更持久更堅韌

爲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自由

自身的徹底解放

甘願付出一切

生如夏花,“馬前託孤”的故事讓人淚目


她們的名字

值得我們永遠緬懷

她們的壯舉

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綜合:《解放軍報》、部分資料由興國革命烈士紀念館提供)

生如夏花,“馬前託孤”的故事讓人淚目

軍報記者微信發佈

作者:馮霞、李響;

整理:欒一帆;

編輯:馮霞;

編審:張華婧;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