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清朝就有這麼一位,以才學著稱於世,但因爲一個特殊的身份,不僅得以位極人臣,而且生前身後都受到了皇帝超級優渥的恩寵,得以賜諡“文正”之美諡,他就是歷經乾嘉道鹹四朝、道光咸豐兩朝重臣杜受田。衆所周知,上文所提到的皇四子奕詝也就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咸豐帝,1850年(道光三十年)咸豐繼位之後,杜受田自然而然就從皇子老師一躍成爲尊貴無比的帝師。

說到文臣當中級別最高的諡號,當屬“文正”無疑。很多文臣甚至在入仕之初就十分期盼着,可以在去世之後得到如此高級別的待遇,現在看來感覺這些大臣們想得也太早了,但實際上卻真實存在於當時每一位士大夫的心裏。但事實上在皇帝心中,對於賜予文正的標準,是非常高的,也是非常嚴格的。

歷代文人競相追逐的極美諡號

那麼文正到底包含了什麼樣的含義,會讓其成爲文臣競相追逐但皇帝又輕易不給的最高美諡呢?先秦時代的《逸周書》對於諡號這塊有詳細的註解(諡法解),一般“經緯天地”、“道德博聞”等爲文,“內外賓服”、“清白守潔”等爲正。在最初,文正還並非是最美之諡。直到在北宋司馬光的宣揚之後,最終確定“道德博聞爲文,靖共其位爲正”,也自此開始,文正正式成爲文臣最美之諡。

縱觀歷史長河,從唐朝魏徵開始(諡號文貞,北宋時避宋仁宗趙禎名諱改爲文正),一直到清代的孫家鼐,長達13個世紀之中,得諡文正之人僅有31人(唐朝4人、北宋9人、元朝6人、明朝4人、清朝8人),由此可見,皇帝對於賜予大臣“文正”這個諡號是有多麼地捨不得,但一旦賜予了,此人必然有着異於常人的非凡之成就。

魏徵劇照

出身名門世家,得以進士及第

而清朝就有這麼一位,以才學著稱於世,但因爲一個特殊的身份,不僅得以位極人臣,而且生前身後都受到了皇帝超級優渥的恩寵,得以賜諡“文正”之美諡,他就是歷經乾嘉道鹹四朝、道光咸豐兩朝重臣杜受田。而這一特殊身份便是帝師,值得一提的是,在清朝僅有的八位“文正”之臣中,就有四位擁有帝師的身份,佔據了半壁江山。

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杜受田出生于山東濱州的一個書香世家。杜氏一族當時在山東乃至全國可謂如雷貫耳聞名已久,早在明朝時期杜家便人才輩出,科舉考試屢顯身手。到了杜受田出生之時,杜氏之名已然屹立500餘年不倒,真正打破世家大族“盛不過三代”之規律。

杜受田畫像
受田,道光三年進士,會試第一,殿試二甲第一,選庶吉士,授編修。

作爲名門望族的子孫,漢人要想出人頭地,無非一通過科舉入仕二通過參軍建功立業。而杜受田身爲文人自然選擇了前者。雖然起步較晚,但不甘落後的他通過自身的努力還是在自己37歲之時考中了道光三年(1823年)的新科進士,並且在不久之後的殿試之中以二甲第一的優異成績被選拔爲庶吉士入庶常館參加爲期三年的學習深造。

三年期滿,經庶常館考覈成功,杜受田得以授予翰林院編修一職,雖然在品級上是個正七品的小官,但其所在的翰林院從實質上講是皇帝的私人祕書機構,所以此七品官就與皇帝的親屬關係來說是與地方的七品官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的。果不其然,在編修任上沒待多久的杜受田便被授予太子中允(正六品)、洗馬(從五品)等職,最後因表現優異被道光帝外派擔任山西學政。(無固定品級,但掌管一省之科舉教育,實爲行政要職

盡心教導皇子,得道光信賴有加

十五年,特召還京,直上書房,授文宗讀。四遷內閣學士,命專心授讀,毋庸到閣批本。

雖然被外派遠離京師,但道光對這位才子卻始終念念不忘,最終在1835年(道光十五年)因其賢名特召任期還未到的杜受田回京供職於上書房,教時年5歲的皇四子奕詝讀書。並且在此期間,杜受田還被授予內閣學士一職,按照規定必須要時常到內閣批本,但道光卻給予杜受田免於“到閣批本”的特權,讓其“專心授讀”,由此一方面可以看出道光對於皇四子的關心備至,另一方面也看出道光對這位出身名門的大才子的信任有加。

道光劇照

就這樣,杜受田因教導皇四子有功,在道光朝最終坐到了從一品左都御史、工部尚書以及上書房總師傅的位子,可謂是受盡恩寵。但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些恩賞與後來繼位的咸豐帝相比,就顯得十分遜色了。衆所周知,上文所提到的皇四子奕詝也就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咸豐帝,1850年(道光三十年)咸豐繼位之後,杜受田自然而然就從皇子老師一躍成爲尊貴無比的帝師。

在清朝,對於皇子老師,皇家是十分敬重的,而杜受田因爲帝師的身份更是地位尊崇無比。但真正讓他可以得到咸豐無比恩賞,光有帝師這麼一個身份是遠遠不夠的,還得有超然的頭腦,而杜受田的卓遠見識在助咸豐最終承繼大統當中得以充分體現。

咸豐劇照

以卓越之眼光,助力愛徒曲線獲勝

從道光本人的性格上看,他是非常謹慎的,所以與先祖雍正、父親嘉慶等人不同,道光並沒有急於繼位之初就立儲。但隨着時間的流逝,等到他真正開始思考立儲一事時,僅有的九位皇子之中,長子、次子、三子先後過早離世、五子奕誴又早早過繼給了三弟綿愷,七八九子時年尚幼,能入他眼的只有四子奕詝與六子奕訢。

四子奕詝以“長且賢”爲優勢,他的生母是道光的第三任皇后——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當時皇長、次、三子先後離世,所以奕詝成爲名正言順的嫡長子,如果按照“立嫡立長”的說法,奕詝是最佳人選;六子奕訢以“文武全才”爲優,他的生母是道光朝寵妃——靜皇貴妃博爾濟吉特氏,雖然是庶出,但由於生母受寵以及自身的文武俱佳,晚年的道光對這位皇六子也是喜歡得不得了。

恭親王奕訢劇照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按照傳承幾千年的繼承製度來講,奕訢是沒有機會的,但清朝選立皇儲歷來是不按常理出牌,所以對於庶出的奕訢也是希望很大的,而且論才學以及武藝,奕詝都略顯遜色,道光一時陷入兩難之中,只能通過考較的方式決定最終選擇哪一位成爲儲君。

至宣宗晚年,以文宗長且賢,欲付大業,猶未決。會校獵南苑,諸皇子皆從,恭親王奕獲禽最多,文宗未發一矢,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宣宗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受田輔導之力也。

而這一切自然被眼光卓絕的杜受田盡收眼底,他亦深知如果正面考較,自己的學生自然不是奕訢的對手,所以只能曲線獲勝。道光共分爲兩次考較,第一次以諸皇子狩獵來考較武藝,結果奕訢滿載而歸,奕詝空手而回,看似奕訢已勝算在握,但這卻是杜受田讓奕詝有意而爲之,最終在道光問詢之時,奕詝以“不忍傷生以幹天和”八字回答贏得道光“此乃真帝之言”的讚許,自此,奕詝對這位老師更是心悅誠服。


杜受田雕像
而第二次考較,發生在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此時已經65歲的道光皇帝深知自己已不久於人世,所以以治國之策來考較二人,奕訢答得酣暢淋漓,奕詝卻在一旁只故俯首痛苦,再一次在老師的指導下以“惟願皇阿瑪早日康復”這張親情牌贏得了道光的全面認可。不久之後,道光便親書奕詝之名於密匣之內,藏於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奕詝儲君之位自此確立。
三十年,文宗即位,加太子太傅,兼署吏部尚書,調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受田雖未入樞廷,國家大政及進退大臣,上必諮而後行。

就這樣,1850年道光於慎德堂駕崩之後,咸豐得以順利繼位,這一切都要得益於恩師的教導,所以對於杜受田,咸豐自然不會吝嗇。不僅一繼位就加封其爲太子太傅(正一品)、協辦大學士等職,還“國家大政及進退大臣,上必諮而後行”,給予恩師充分的信任。而杜受田也爲咸豐舉薦了林則徐、高天爵等被貶但實有才幹之臣,1852年(咸豐二年),因不忍家鄉水災流民失所,時年66歲高齡的杜受田請纓前往賑濟救災,只可惜因常年積勞成疾,最終鬱結於心,杜受田卒於賑災途中。


林則徐雕像
文宗震悼,贈太師、大學士,入祀賢良祠,賜金五千兩治喪,遣近臣慰視其父堮,擢其子檢討翰爲庶子,孫三人並賜舉人。

聽聞如此噩耗,咸豐痛不欲生,不僅追封其爲文臣最高待遇的“太師兼大學士”封號,而且爲其破例在禮部未先草擬諡號奏請之時,便直接賜諡爲文臣最高級別諡號“文正”,有清一代,未經內閣擬諡便由皇帝直接賜諡號,還是最高級別,杜受田是唯一的一例。咸豐親臨祭奠,哀痛撫棺,在恩師去世之後,其子杜翰由原來的翰林檢討在15個月之內連升十一級,成爲正二品侍郎,在咸豐臨終之際,還受命爲八大顧命大臣之一,可謂榮寵至極。

史海君說:​

縱觀杜受田之一生,出身名門而不驕,中年方成而不餒。窮一生所學盡心輔佐皇子,以超然卓越之眼光助愛徒榮登大寶之位,即使位極人臣,仍以天下爲己任心繫民生,最終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得咸豐屢爲破例,既值得也足矣。


杜受田故居

參考資料:

《逸周書.諡法解》

孟森《清史講義》

《清宣宗實錄》、《清文宗實錄》

趙爾巽《清史稿.宣宗本紀》、《清史稿.文宗本紀》、《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傳一》、《清史稿.卷三百八十五.列傳一百七十二》

版權註明:本文系作者“史海甄客百曉生”原創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