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時叫上孫權,漢中、襄樊和淮南三路進攻。因爲攻下襄樊之後,曹操第一件事肯定就是去找孫權,讓他捅刀子。

在網上看到一個話題:如果關二爺能順利拿下襄樊,接下來劉備陣營的戰略應該怎麼去規劃?

這個YY我喜歡,於是不請自來

如果關二爺拿下襄樊,劉備戰略規劃怎麼樣?

第一,穩住孫權。如果有上帝視角的話,第一時間把宮裏所有的寶貝沿着長江送到建業給孫權。再讓劉禪娶孫權的女兒,劉禪不行,那就剩下兩個兒子吧。反正就不論一切都要穩住孫權。因爲攻下襄樊之後,曹操第一件事肯定就是去找孫權,讓他捅刀子。鑑於湘東之戰的經驗,孫權也真幹得出來。這點很關鍵,非常關鍵,穩不住孫權什麼都別談。

因爲漢中之戰和襄樊之戰都讓蜀漢消耗巨大,即使二爺手裏有于禁的三萬降兵,但是至少要半年才能消化吧。這時蜀漢國力是巔峯,但是也很累,就好像一個剛剛拿了冠軍的拳擊高手。他已經是拳擊界的冠軍,但是體力已經撐不住一個普通拳擊手的攻擊了。

所以要穩住孫權,保證荊州不會承受兩面夾擊。

爲什麼是兩面夾擊?

因爲曹操的反撲要來了。

按照歷史的記載,襄樊之戰中,曹操使用的是添油戰術。于禁——徐晃——張遼。

打敗了于禁,徐晃來了,如果打敗徐晃,那麼二爺會發現張遼來了(話說,張遼和徐晃是二爺交情最好的魏國武將了吧)。所以一定要穩住孫權,讓淮南受到危險,張遼不能亂動。即使張遼來了,也能專心防守,不要理會孫權那邊。

第二,鞏固漢水防線

穩住了孫權,曹操就要來了。

從他的軍事調動和政治反應(遷都)來看,曹操不會看着襄樊防線丟失,所以會全力反撲。也許會親自上場再次帶兵南征。

所以拿下襄樊後,軍事上就要修整了,千萬不要再打了。當年曹丞相帶着八十萬大軍(三國演義)打到赤壁都成了“強弩之末”。二爺雖然神勇,但是也別打了。趕緊修整襄樊防線。

注意軍事上不能亂動,那就要在政治上出擊。

1、打電報給成都的劉大爺,“哥,我已經打下了襄樊,還多了三萬降兵,糧食不夠了。我知道益州的兄弟已經勒皮帶了,你讓他們再勒緊些,給兄弟我送些糧食。從漢水上扔下來就可以了,愛你,漢室有望。”

2、給孫權送禮,理由如上,還有什麼聯姻的趕緊都用上吧,只要能穩住孫權,啥都幹。理由如上。

3、這點是劉備要做的,收買魏國內部的官員,煽動反曹情緒。由於曹操打的是漢獻帝的名號,其實曹魏內部潛伏不少漢室份子,不過給曹操殺了很多,剩下的也就不敢露面了。煽動他們,不求他們反叛曹操,消極怠工就好了,一個時辰能傳到的軍令,花兩個時辰。要是能悄悄把攻城車的輪子敲掉一個更好。

4、在精神上給予叛民支持。要知道襄樊之戰能夠發動,當時發生在南陽盆地和豫州等地的叛亂有很大關係。雖然這些小鼓力量無法對魏國形成實際打擊。疲憊的蜀漢也無法抽出物質支持他們。但是要給他們精神上的支持。

什麼“曹氏要亡,襄樊已下,興復漢室,諸位努力”的口號都喊起來,喊得越大聲越好。要在精神上讓痛恨曹魏的人看到希望。

5、上庸地區,呃,其實也沒啥好說的。上庸是漢中和襄樊的連接點,能保住就好了。斷了這個連接點,益州的兵糧就送不到襄樊,所以讓他好好守就好了。別劉封出手幫忙,上庸就被踹了。那就麻煩了。別忘了,上庸有一大堆的曹魏真絲,蜀漢假粉。

好了,做完這些,要是孫權沒背刺。二爺就待在襄樊和曹丞相好好過招吧。雖然曹軍的攻擊會很猛烈,但是撐一年就好了。撐不住的話,那就撤退吧。孫權不搞事,江陵還在,最多把襄樊給吐出來。軍事上算扯平,但是政治上還是贏了好多。何況,一年後機會又來了。

如果撐住一年,曹軍也累了。三萬降兵也消化了,益州也休息了。最重要的是,建安二十五年,一代雄主曹丞相就熬不住了。

這時叫上孫權,漢中、襄樊和淮南三路進攻。

哈哈,這YY確實很爽。

按照《隆中對》的策略,應該是“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

其實,有人說“天下有變”這個說法太講究運氣了。但是有一件“變”是確定的,那就是曹丞相的年齡以及所有人都逃不掉的自然規律。

前面說了,曹操是打着漢獻帝的名號的,所以他麾下肯定有一批忠於漢室的潛伏者。假設打着漢室旗號的蜀漢,如果說漢中之戰的政治影響只能讓劉備當上“漢中王”,那麼襄樊之戰打贏的影響,就是漢室遺民都認爲興復漢室有望。

別跟我扯什麼軍事實力對比,人們看的就是成績。而且是當下的成績。

一個班上的吊車尾,忽然連續兩次模擬大考都考上班裏的前十名,就算老師知道他實力不行,但是也無法忽視他。

這個政治壓力下,曹丕不大可能會篡漢。其實,如果發生二袁之爭這樣的事是最好的。不過大打可能。如果漢中和襄樊都打輸了,爲了政治穩定,曹操肯定不會考慮曹植,別說曹植就算曹衝可能也要委屈。

忽略掉政治上的事,回來說軍事上。

前面說了,軍事上要漢中、襄樊、淮南三路出擊。

前面也說了,關二爺打下襄樊後,必定面臨曹操的反撲,而且是非常強悍的反撲。所以襄樊有可能會保不住,要吐出去。只能贏得政治上的勝利。

如果這樣,那麼劉備陣營戰略重點要回到襄樊。無論如何,襄樊是一定要攻下的。因爲江陵是無法策應漢中的。正如《隆中對》所說,益州的目標是秦川,荊州的目標是宛洛。如果劉備軍力在江陵,那影響力只能到襄樊,洛陽就不說了,威脅連宛城都無法達到。如果不能威脅宛洛,那麼漢中出兵秦川就是單兵作戰,沒有戰略策應了。類似於諸葛丞相的北伐。

可以反過來想想,如果荊州打下了襄樊,但是益州沒有攻下漢中。那麼襄樊就無用武之地了。

因爲曹魏和蜀漢的實力差距太大了,面對這樣一個龐然大物,調動是最好的戰略。好像春秋時期,吳國通過調動楚國來疲憊楚國一樣。漢中和襄樊通過上庸連接,不斷地調動曹魏的軍隊,減少國力差距帶來的軍事差距。

畢竟有漢水在,漢中到襄樊,或者襄樊到漢中,都要比宛洛到秦川,或者秦川到宛洛舒服多。

所以,如果襄樊不在手裏,一定要攻下襄樊。

如果襄樊在手裏,那就直接開始調動曹魏軍隊。注意,上庸一定要保住,因爲上庸是連接點。上庸沒了,漢水的意義也就沒了。

這YY實在舒服。

不能背刺劉備,孫權的攻擊重點只有淮南。所以淮南必定面臨重大的軍事壓力。如果要充分利用這點,劉備最好的主力方向是秦川。畢竟喫不準孫權能不能攻下淮南。如果他攻不下,那麼淮南的軍隊在打贏東吳軍隊後,可以立即救援南陽地區,襄樊的進攻也就緩下來了。

但是劉備將重點放在秦川,那麼淮南軍隊就過不來。能不能打下秦川,那就看劉備的本事了。算一下時間,馬孟起還在,樂滋滋的,去向羌人要兵吧。打下秦川給錢給糧。孟起,讓天下人重見西涼鐵騎的威武吧。

哦,打下天水後,記得找一個姓姜名維字伯約的小夥子找來,我要重賞他(跑題了)。

其實劉備能不能打下秦川還要打個問號,畢竟秦嶺的難度擺在那裏。主要是看曹丕怎麼操作吧。如果一次不行,那就只能長期騷擾了。

淮南那邊,說真的,其實我挺希望孫權打下合肥的。因爲這樣東吳就會趁機北進,擴大淮南領地。如果孫權久攻合肥不下,那麼他的目光又會放到荊州這邊。特別是,東吳打不下淮南,蜀漢卻打下秦川,還都於長安。這下子,孫權的小心思肯定得動起來。

不過按照歷史進程,這時呂蒙已經不在了,關二爺這邊也消化了魏兵降兵三萬,這時襄樊一線也是主打防守和騷擾,江陵的防守肯定比建安二十四年的要好。再說,秦川都打下了,漢室的希望就在眼前,博士仁和糜芳可能死都不肯投降。就算投降了,襄樊還在,上庸還在,荊州不會立即崩盤,勞煩二爺擼起膀子兩頭揍就好了。

這YY真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