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當年,日本人幫助張作霖在東北建立起牢固的勢力,其本意是養肥羊後喫羊肉。可是,張作霖在擁有幾十萬關東軍後絲毫不把日本人放在眼裏,日本人想要在東北賺取利益簡直比登天還難。1927年4月,日本田中義一上臺後決定加緊對張作霖的逼迫,日本在“滿蒙”地區修鐵路、開礦場、設工廠、租借用地和移民的各種要求必須實現。然而,東北的反日情緒極其高漲,就算是張作霖想要答應,恐怕也沒這個膽子,更何況張作霖根本沒這個想法。
1928年,日本關東軍終於找到了機會,蔣介石對張作霖爲首的北方舊軍閥進行“第二次北伐”,張作霖等軍閥無力抵擋,大勢已去。日本人在得知張作霖放棄北京,敗逃東北後,準備在其回家的路上設置埋伏,徹底剷除這個眼中釘。於是,皇姑屯事件便發生了。當張作霖的專車來到京奉鐵路和南滿鐵路的交叉處三洞橋時,日本人按下了爆破開關,三洞橋中間一座花崗岩的橋墩被炸開,橋上的鋼軌、橋樑炸得彎彎曲曲,拋上天空,張作霖的專用車廂炸得只剩一個底盤。張作霖被炸出三丈多遠,咽喉破裂,被送到瀋陽“大帥府”的時候已經奄奄一息,軍醫搶救無效後死亡。
不過,這次皇姑屯事件的指揮者竟然是先斬後奏,日本國內並沒有得知這份計劃。始作俑者乃是關東軍司令官武藤信義的一個隨員列席河本大作,這位參謀身份的日本軍官想當然地認爲張作霖死後,東北便可以讓日軍長驅直入,唾手可得。可是,張學良十分迅速地接管了東北軍,數十萬東北軍依舊是日本關東軍的巨大威脅,其優勢十分明顯,還可能對日本朝鮮駐軍進行報復。皇姑屯事件未必成爲了日本入侵東北的引玉之磚,反倒是變成了打草驚蛇的木棍。
於是,日本國內開始對田中內閣進行責問。田中義一冤啊!他自己都不知道是誰策劃了這麼一起魯莽的事件,竟然將日本在東北的經營付之一炬。日本天皇臭罵了一頓田中首相,田中義一就招來了陸軍大臣白川義則,白川義則倒是知道這是河本大作所爲,可爲了撇清關係,他也只能裝聾作啞。最後,日本上下都知道河本大作的行爲,日本軍部還是再三推脫。
這個時候,日本國內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是處置戰犯河本大作;另外一種便是維護河本。前者是田中義一爲了開脫自己而上奏天皇的意見;後者則是日軍激進派軍官的共同看法,整個陸軍部都站在河本大作的背後,田中義一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地步。無奈之下,他只好辭職謝罪,讓河本大作卸任本職,該任文職官員。
後來河本大作到山西省當起了株式會社(股份有限公司的意思)社長,他在山西的經濟搞得真是不錯,被日本人成爲山西的“帝王”。抗戰勝利後,河本大作躲到了閻錫山的麾下,最終在1949年4月被捕。殺害張作霖的兇手最後也就被關入監獄,在戰犯管理所了卻自己的一生。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