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 扑 社

传 递 企 业 服 务 价 值

远瞻资本  创始合伙人  胡明烈

拓扑社(ID:tobshe)5 月 7 日报道

文:王艺多

对投资者而言,早期投资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此前有数据统计称,中国的早期投资成功率仅为 5% 左右,其实并没有比九死一生的创业者要好过多少。

在众多行业的早期投资中,硬件的投资难度相比其他领域来说更大。硬件项目的成功与否,与诸多因素都有直接关联,包括硬件(元器件)算力、系统、软件、应用场景、用户习惯等等。

所以尽管我们每个人都不会怀疑硬件行业整体的未来发展趋势。但能够在目前的早期阶段,发现并投资到真正的优质项目,没有点高瞻远瞩的能力是做不到的。

而成立于 2011 年 6 月的远瞻资本,就是这样一家成绩较为优异的早期 VC 机构。

翻看远瞻资本的投资战绩:2012 年天使轮投资无人机品牌大疆创新,3 年估值增长超 150 倍;2015 年天使轮投资激光雷达厂商禾赛科技,在 5 月 3 日宣布完成由光速中国和百度投资的 2.5 亿元 B 轮融资,3 年估值增长超 120 倍。

早期捕到硬件独角兽,远瞻资本在投资上有什么独到之处?日前,拓扑社主编与远瞻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胡明烈进行了一场对话,来试图寻找对于这一问题,远瞻资本给出的答案。

拓扑社(以下简称拓):向读者简单介绍一下你们吧。

胡明烈(以下简称胡):远瞻资本成立于 2011 年 6 月,是一家聚焦中国和美国市场的早期创业投资基金,专注于优秀内容和产品的天使/VC 股权投资。

目前我们管理着两支人民币基金,以及一支美元基金,已经投资了国内外 40 多个项目,总市值超百亿美元,涵盖硬件、SaaS 软件等等。

拓:我知道你们在早期就投资了像大疆、禾赛、iHear 等相当知名的硬件厂商,并且为远瞻带来了相当不错的回报。你们的投资风格和逻辑是怎样的?

胡:和很多广撒网的 VC 相比,你能看到我们投资项目的数量不算特别多。因为我们一直以来给自己的定位都是「狙击手」。狙击手一定要精准而聚焦。我们不追风口,当然这也不意味着风口我们就完全不关注,只是我们更希望在擅长的领域投到优质项目。

我们的投资逻辑是这样的:首先通过深入的行业与技术研究,确定一个有着未来十几二十年发展趋势的大行业。例如无人驾驶、VR/AR 等。在行业选定之后,我们再看其中有哪些环节是我们可以参与的。

以智能汽车为例,整车投资因为资本需求量较大,不适合我们这类早期VC。所以我们更多的是看细分领域,项目能否解决现有产业链上的痛点,或者对某个环节进行关键性的优化。

拓:如果你们投资了产业链上的某个细分领域,那么你们会不会继续在该产业链上做布局?

胡:其实这个也是我们正在学习和深入研究的地方。我们看到很多同行在这么做。投了一个项目之后,陆续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投资,每个细分领域都投一个,让各个环节能够有序串联起来,像齿轮一样起到联动作用。

这种逻辑听上去非常顺畅,但对于我们这种聚焦早期投资的机构来说,其实这种做法我们认为是有待商榷的。因为虽然我们投资的项目都是各自细分领域中的佼佼者,但当项目方真正去寻找供应商或者客户的时候,基本不会从初创期项目中挑选。即使合作也会比较有难度。

当然这种布局也有好处,就是机构在这个行业的投资成功率更高。但这并不是我们远瞻资本作为狙击手的投资逻辑。

拓:但这么说来,你们岂不是要在所有所投资的领域中都非常懂行才行?

胡:不。恰恰相反,我认为投资人在所投领域一定不是最懂的。因为如果他非常懂行的话,那么他就不用做投资,而是去创业了。正因为投资人只是懂,能够融汇贯通最好。所以他才去做投资人。

投资人对行业一定不是最懂的。他只需要懂一些比较关键的地方,让他能够决策对该行业的投资,以及防范被创始人忽悠就行了。我们是做 VC 的。VC 最担心的就是风险。投资人最重要的工作主要还是在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同时帮助所投项目成长,进而获得收益。

拓:不过有很多投资人都认为,你就应该是这个领域最牛的专家,才能在这个领域投出好项目。

胡: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认为我投资的人就应该比我更专业。如果他都没我厉害,那我为什么要投他?对吧。这个可能是我们和其他机构投资理念的不同。但事实就是如此。VC 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们,支持他们。

拓:像你刚刚所说,比如智能汽车、VR/AR 这些,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它一定是未来十几二十年发展的大方向。但不可否认,这些行业现在暂时都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些领域的项目你们如何投资?

胡:其实在整体行业研究之后,无论是企业级产品还是消费级产品,我们最关心的其实还是它能否带来用户体验的提升。用户体验提升和非常多的因素有关,包括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硬件计算能力等等,任何一项没有达到阈值都是不行的。

比如过去曾经爆发过的 VR 和智能手环就非常典型。不可否认,它们都是以前没有的全新产品。所以一旦它们各自的某些环节做到足够突出(例如手环的轻便、电量,VR 眼镜的显示效果、低价等),一定会出现爆发。

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也得看到它们的明显短板,例如使用场景、使用习惯、内容丰富性等。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它们爆发之后的快速下滑。

对于这些细分领域,投资机构非常难以投资。因为我们不能在它快速上升的阶段退出。所以一旦风口泡沫破裂,对机构的打击将是致命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弃对于这些大行业的研究和投资。

像你所说,这些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对它要持续观察。现在我们再看 VR/AR,目前的软硬件相比过去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内容也更丰富了。所以我们还是要确定一个大方向之后进行聚焦,持续观察研究,真正扎下心去做好擅长的事情才能有创造奇迹的可能。

拓:那么如何在行业处于早期阶段的情况下发现优秀的早期项目?

胡:早期项目无论是产品还是业务模式都不会很完善。但事在人为。我认为早期投资最主要的还是对于创始人和团队的投资。在这一点上,我们和大部分机构的早期投资策略是相同的。

拓:你们有没有什么独特的优质项目挖掘方式?

胡:主要还是靠远瞻这些年口碑建立之后,自传播有了很多追随者,主动投递或者founder引荐。对于极有潜质的好项目投资团队会在早期介入并跟进,快速进入相同语言体系并达成共识是关键。

任何一个产品最后都是团队在做,资本是在刚开始的时候起到助推作用,人的天花板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的天花板。对于人的不可能有一套毫无缺陷的量化标准,决定变化的因素太多了,但是人一定要敏于观察,快速执行,善于沟通。

END

声  明

本文为拓扑社(微信:tobshe)原创稿件,转载须在文章开头明显处注明来源拓扑社(微信:tobshe)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拓扑社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

拓扑社报道中所涉及的融资金额均由企业方提供,拓扑社不保证其数字真实性,仅供参考。

投稿、寻求报道或商务合作,请发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或联系拓扑君(微信:tobsir),标注公司-职务-姓名,谢谢。

热点回顾

创业速递

以库存和营销切入,“行动贝果”提供简单易用的AI预测工具

新药频折戟,云势软件发布AI新药发现引擎GeniusMED

云适配品牌升级改名“红芯”,要做自主可控的企业安全工作入口

优客工场并购Workingdom,布局联合办公生态链发展

【GMIC】大咖眼中我国医疗AI商业化落地的三大阻碍

资本观点

容器云技术火候已至,下一步:投资人入场| 行业调研

TO B市场正处在估值偏低的洼地,是谁“坑了”这个风口?

企业信息化逐渐完善,数据的丰富给企业提供肥沃的土壤

AI是TO B企业提升能力的刚需,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特斯拉都上天了,我国商用火箭距离太空还有多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