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 撲 社

傳 遞 企 業 服 務 價 值

遠瞻資本  創始合夥人  胡明烈

拓撲社(ID:tobshe)5 月 7 日報道

文:王藝多

對投資者而言,早期投資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此前有數據統計稱,中國的早期投資成功率僅爲 5% 左右,其實並沒有比九死一生的創業者要好過多少。

在衆多行業的早期投資中,硬件的投資難度相比其他領域來說更大。硬件項目的成功與否,與諸多因素都有直接關聯,包括硬件(元器件)算力、系統、軟件、應用場景、用戶習慣等等。

所以儘管我們每個人都不會懷疑硬件行業整體的未來發展趨勢。但能夠在目前的早期階段,發現並投資到真正的優質項目,沒有點高瞻遠矚的能力是做不到的。

而成立於 2011 年 6 月的遠瞻資本,就是這樣一家成績較爲優異的早期 VC 機構。

翻看遠瞻資本的投資戰績:2012 年天使輪投資無人機品牌大疆創新,3 年估值增長超 150 倍;2015 年天使輪投資激光雷達廠商禾賽科技,在 5 月 3 日宣佈完成由光速中國和百度投資的 2.5 億元 B 輪融資,3 年估值增長超 120 倍。

早期捕到硬件獨角獸,遠瞻資本在投資上有什麼獨到之處?日前,拓撲社主編與遠瞻資本創始合夥人、董事長鬍明烈進行了一場對話,來試圖尋找對於這一問題,遠瞻資本給出的答案。

拓撲社(以下簡稱拓):向讀者簡單介紹一下你們吧。

胡明烈(以下簡稱胡):遠瞻資本成立於 2011 年 6 月,是一家聚焦中國和美國市場的早期創業投資基金,專注於優秀內容和產品的天使/VC 股權投資。

目前我們管理着兩支人民幣基金,以及一支美元基金,已經投資了國內外 40 多個項目,總市值超百億美元,涵蓋硬件、SaaS 軟件等等。

拓:我知道你們在早期就投資了像大疆、禾賽、iHear 等相當知名的硬件廠商,並且爲遠瞻帶來了相當不錯的回報。你們的投資風格和邏輯是怎樣的?

胡:和很多廣撒網的 VC 相比,你能看到我們投資項目的數量不算特別多。因爲我們一直以來給自己的定位都是「狙擊手」。狙擊手一定要精準而聚焦。我們不追風口,當然這也不意味着風口我們就完全不關注,只是我們更希望在擅長的領域投到優質項目。

我們的投資邏輯是這樣的:首先通過深入的行業與技術研究,確定一個有着未來十幾二十年發展趨勢的大行業。例如無人駕駛、VR/AR 等。在行業選定之後,我們再看其中有哪些環節是我們可以參與的。

以智能汽車爲例,整車投資因爲資本需求量較大,不適合我們這類早期VC。所以我們更多的是看細分領域,項目能否解決現有產業鏈上的痛點,或者對某個環節進行關鍵性的優化。

拓:如果你們投資了產業鏈上的某個細分領域,那麼你們會不會繼續在該產業鏈上做佈局?

胡:其實這個也是我們正在學習和深入研究的地方。我們看到很多同行在這麼做。投了一個項目之後,陸續在產業鏈上下游進行投資,每個細分領域都投一個,讓各個環節能夠有序串聯起來,像齒輪一樣起到聯動作用。

這種邏輯聽上去非常順暢,但對於我們這種聚焦早期投資的機構來說,其實這種做法我們認爲是有待商榷的。因爲雖然我們投資的項目都是各自細分領域中的佼佼者,但當項目方真正去尋找供應商或者客戶的時候,基本不會從初創期項目中挑選。即使合作也會比較有難度。

當然這種佈局也有好處,就是機構在這個行業的投資成功率更高。但這並不是我們遠瞻資本作爲狙擊手的投資邏輯。

拓:但這麼說來,你們豈不是要在所有所投資的領域中都非常懂行纔行?

胡:不。恰恰相反,我認爲投資人在所投領域一定不是最懂的。因爲如果他非常懂行的話,那麼他就不用做投資,而是去創業了。正因爲投資人只是懂,能夠融匯貫通最好。所以他纔去做投資人。

投資人對行業一定不是最懂的。他只需要懂一些比較關鍵的地方,讓他能夠決策對該行業的投資,以及防範被創始人忽悠就行了。我們是做 VC 的。VC 最擔心的就是風險。投資人最重要的工作主要還是在儘可能降低風險的同時幫助所投項目成長,進而獲得收益。

拓:不過有很多投資人都認爲,你就應該是這個領域最牛的專家,才能在這個領域投出好項目。

胡:我並不這麼認爲。我認爲我投資的人就應該比我更專業。如果他都沒我厲害,那我爲什麼要投他?對吧。這個可能是我們和其他機構投資理念的不同。但事實就是如此。VC 要做的就是找到他們,支持他們。

拓:像你剛剛所說,比如智能汽車、VR/AR 這些,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它一定是未來十幾二十年發展的大方向。但不可否認,這些行業現在暫時都還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這些領域的項目你們如何投資?

胡:其實在整體行業研究之後,無論是企業級產品還是消費級產品,我們最關心的其實還是它能否帶來用戶體驗的提升。用戶體驗提升和非常多的因素有關,包括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硬件計算能力等等,任何一項沒有達到閾值都是不行的。

比如過去曾經爆發過的 VR 和智能手環就非常典型。不可否認,它們都是以前沒有的全新產品。所以一旦它們各自的某些環節做到足夠突出(例如手環的輕便、電量,VR 眼鏡的顯示效果、低價等),一定會出現爆發。

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也得看到它們的明顯短板,例如使用場景、使用習慣、內容豐富性等。所有這些都導致了它們爆發之後的快速下滑。

對於這些細分領域,投資機構非常難以投資。因爲我們不能在它快速上升的階段退出。所以一旦風口泡沫破裂,對機構的打擊將是致命的。不過這並不意味着我們放棄對於這些大行業的研究和投資。

像你所說,這些一定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所以我們對它要持續觀察。現在我們再看 VR/AR,目前的軟硬件相比過去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提升,內容也更豐富了。所以我們還是要確定一個大方向之後進行聚焦,持續觀察研究,真正紮下心去做好擅長的事情纔能有創造奇蹟的可能。

拓:那麼如何在行業處於早期階段的情況下發現優秀的早期項目?

胡:早期項目無論是產品還是業務模式都不會很完善。但事在人爲。我認爲早期投資最主要的還是對於創始人和團隊的投資。在這一點上,我們和大部分機構的早期投資策略是相同的。

拓:你們有沒有什麼獨特的優質項目挖掘方式?

胡:主要還是靠遠瞻這些年口碑建立之後,自傳播有了很多追隨者,主動投遞或者founder引薦。對於極有潛質的好項目投資團隊會在早期介入並跟進,快速進入相同語言體系並達成共識是關鍵。

任何一個產品最後都是團隊在做,資本是在剛開始的時候起到助推作用,人的天花板很大程度上就是企業的天花板。對於人的不可能有一套毫無缺陷的量化標準,決定變化的因素太多了,但是人一定要敏於觀察,快速執行,善於溝通。

END

聲  明

本文爲拓撲社(微信:tobshe)原創稿件,轉載須在文章開頭明顯處註明來源拓撲社(微信:tobshe)及作者名字。如不遵守,拓撲社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

拓撲社報道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企業方提供,拓撲社不保證其數字真實性,僅供參考。

投稿、尋求報道或商務合作,請發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或聯繫拓撲君(微信:tobsir),標註公司-職務-姓名,謝謝。

熱點回顧

創業速遞

以庫存和營銷切入,“行動貝果”提供簡單易用的AI預測工具

新藥頻折戟,雲勢軟件發佈AI新藥發現引擎GeniusMED

雲適配品牌升級改名“紅芯”,要做自主可控的企業安全工作入口

優客工場併購Workingdom,佈局聯合辦公生態鏈發展

【GMIC】大咖眼中我國醫療AI商業化落地的三大阻礙

資本觀點

容器雲技術火候已至,下一步:投資人入場| 行業調研

TO B市場正處在估值偏低的窪地,是誰“坑了”這個風口?

企業信息化逐漸完善,數據的豐富給企業提供肥沃的土壤

AI是TO B企業提升能力的剛需,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特斯拉都上天了,我國商用火箭距離太空還有多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