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查沁君

界面新聞編輯 | 文姝琪

界面新聞2月29日獲悉,英諾天使基金完成科技創新二期基金第二次關閉,規模超十億元。

二期基金LP有限合夥人包括中金啓元、北京科創基金、朝陽科創基金、大興發展引導基金在內的母基金國資出資額佔比60%此外還有九安醫療中新集團在內的產業投資方,紅杉中國、海松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

新基金依舊聚焦科技創新領域的早期投資英諾天使基金創始合夥人李竹在媒體溝通會上稱,英諾科創二期從2023年成立至今,已投資13個項目,其中60%的投資金額用於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項目,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技項目各佔20%。

“如今募資相當不容易。”李竹坦言,LP相較此前更專業了,任何一個基金當下要想成功募到資,既要有歷史業績,又要有對未來比較前瞻的看法,纔有可能說服LP們

誕生在清華的英諾天使基金成立於2013年,最早是幫助清華校友創業如今其投資範圍已遠遠超出清華圈,清華校友依舊是英諾投資項目的重要來源。

走過第十個年頭往回看,英諾前五年和後五年投資策略涇渭分明投資方向和業績產生不同的影響

2019年是轉變的風水嶺。英諾曾在2018年底內部覆盤前五年投過的項目,發現科技項目的回報普遍更好,團隊的能力圈和基因在科技於是自2019年始,聚焦科技創新的早期投資,賽道從什麼都投聚焦科技創新。

首先是投資策略的變化。李竹稱,過去是隨機發現創新,“有創業者來找我們覺得創新有價值就給錢了。現在採用VC風險投資的方式做天使投資,自上而下分析研究行業產業鏈找到最關鍵的創新點投資。

實踐證明,早期投資的成功率更高目前超過三分之二的項目盈利,三分之一虧損。”李竹稱,原來隨機性的天使投資策略,則導致絕大部分的項目虧損,只有少部分盈利

2020年12月投資的半導體集成技術及產品提供商青禾晶元爲例,團隊分析了整個碳化硅產業鏈,發現碳化硅襯底在整個產業鏈裏佔了40%的成本痛點是良率一直上不來。青禾晶元做的複合襯底材料可有效降低材料成本,用在第三代半導體上,新能源汽車、光伏、電力傳輸等領域有較大市場

李竹透露,英諾最早投資時,青禾晶元估值在5000萬左右如今漲到30多億。

其次是退出策略的轉變,由“被動退出變爲“主動退出”,一級市場爲主二級市場爲輔。

硬科技項目通常起步資金需求多、週期長,加上近年一、二級市場集中出現脫節或估值倒掛的現象,早期投資機構普遍重視在一級市場的退出機會,而非堅持等待二級市場上市。

市場機構PicthBook統計,在多元化機制更爲完善的美國資本市場,八成左右的投資項目都會以併購方式退出,只有不到兩成會上市。

第三大轉變是從個人LP轉向機構LP

不只英諾當下越來越多的天使、VC階段的私募基金大部分資金來源開始從個人LP逐漸轉向機構LP,呈現明顯的去散戶化,這或許意味着創投圈將開始新一輪的洗牌週期。

早期投資資金需求也在顯著增加,尤其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一些初創企業如AI芯片公司在首輪融資時就瞄準數億乃至近十億美金的目標,這對投資者的資金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以英諾一期9000萬的資金量來說,如果放在今天,能投的項目數量選擇非常有限

更爲實際的一個情況是,科技企業的研發期通常較長,如果公司後期難以突破技術壁壘很多時候可能難有結果

對此,李竹對界面新聞表示,確實有少部分項目存在這種情況,但英諾通常優先投資那些已有初步科研成果、有望快速實現應用轉化的項目,以縮短其市場化進程。

然而,對於可控核聚變、合成生物學等技術研發週期較長的項目,英諾允許企業在初期設定milestone(階段性目標),充分尊重行業發展的內在規律,避免揠苗助長。進入投資項目所設定的milestone和預期吻合度進行評估,確保投資策略與項目實際發展相匹配。

更加嚴峻的挑戰來自整體大環境。

當前經濟形勢低迷,流動性緊縮,美元基金和人民幣基金投資均趨於謹慎,後者更是面臨收縮和退出通道受阻的問題。一二級市場的投資氛圍整體審慎,尤其是美元基金投資大幅下滑,加之行業監管門檻提升,投資機構正處在汰弱留強、新陳代謝的關鍵階段。

然而,與此同時,當前也被視爲最佳投資時代。科技創新已成爲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共識,全球經濟格局因科技創新與全球化市場經濟深度融合而產生深遠變革,爲投資界帶來新的機遇。

早期投資受到各地政府、央企、國企以及產業資本的廣泛關注,產業投資活動日趨活躍,紛紛加入對優質項目的接盤行列。特別是在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新一代技術不僅引領行業創新,更催生衆多行業範式轉變,帶來豐富的前沿投資機會。

對於中國來說,當前正處於鏈主企業亟待湧現的時代,相較於美國,國內鏈主企業仍顯稀缺,但這也意味着孕育和發展鏈主企業的巨大空間。這類企業憑藉其在產業鏈中的強大話語權和影響力,將進一步驅動產業升級,成爲投資界不容忽視的新焦點

談及新一年投資機會,李竹,新一代信息技術無疑最大的板塊投資份額預計過半。

在他看來,新一代人工智能帶來的影響巨大,它不僅能感知,還能決策和執行。不僅限於傳統To B企業級應用,如集成解決方案與人臉識別技術,更廣泛滲透至ToC的消費級市場,尤其在智能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展現巨大潛力。

此外,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還在物理世界中推動變革,如加速新材料的研發進程,從過去的十年縮短至一年,同時對生命科技等行業範式產生深遠影響。新一代人工智能也被視爲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行業對其蘊含的巨大投資機遇充滿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