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7日,週日。時隔3年有餘,再次回訪小加漢時,楊曉明嘴裏不住地重複着五個字:臭小子,挺好。

這簡單的五個字,幾乎說盡了楊曉明心裏的百般滋味。

時間回到2015年2月12日,那一天,距離新春佳節還有一個周的時間。那一年,和春節一起到來的,就是聊城高新區韓集鄉小加漢的出生。遺憾的是,這個眼睛明亮有神的男孩,在出生後卻被家人發現不能排便。孩子出生的二十多天時間,因爲一時急於求醫,家人竟沒有精力去爲他取一個名字。

正是因爲這樣,男孩只能以“無肛寶寶”作爲標籤,出現在媒體報道中。

事情的轉機出現得有突然。

3月8日,上海志願者楊曉明和聊城兩家愛心組織的志願者,走進了男孩的家。一番商討後,男孩家人果斷決定聽從志願者建議,去往上海爲孩子進行手術治療。

再訪聊城“無肛寶寶”:三年過去,孩子已可盡情嬉笑

雖然求醫過程中,男孩遭受太多苦難和痛楚,但如今的他,畢竟可以在父母家人面前盡情撒嬌,仰臉嬉笑。

“無肛寶寶”出生4天,家人無奈報“死亡”

3年前,小加漢在家人的期盼中呱呱墜地。可是在他出生的第二天,奶奶卻發現小孫子一直沒有排便。

到過醫院,醫生對其進行了檢查,結果發現孩子無正常肛門,無法排便。

一連串的壞消息和孩子不可預知的未來,讓這家人忍痛決定放棄治療,抱着孩子回到家中。當年2月16日,也就是臘月廿八,家人就到村計生辦爲剛出生4天,還沒有來得及起名的他報了死亡。

沒想到,事情竟出現了轉機——3天后,老張一家發現,孩子從尿道排便了,生命體徵也比以前好了些。

同年3月8日那天,老張家裏來了一行8個人,他們是上海公益組織的志願者楊曉明、聊城的義工以及來自同樣來自聊城的愛心人士。三家公益組織在網絡上取得聯繫後,決定共同救助這個苦命的娃娃。

楊曉明至今還記得當年的很多細節。他說,當年,他們得知聊城有個“無肛寶寶”,次日,上海總部立即安排他到現場做覈實工作。

再訪聊城“無肛寶寶”:三年過去,孩子已可盡情嬉笑

到了現場的楊曉明,看着孩子明亮的眼神、可愛的神態,當即表示會盡自己最大努力,和本地公益組織共同救助這個被報了死亡的男嬰。

當年男娃初長成,順利入讀幼兒園

5月27日,楊曉明任性地許了自己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這一次,他讓忍了3年的惦念最終落地,來了一次實際行動——重新回訪小加漢。

當日凌晨4時許,他從無錫乘坐火車到聊城,一步一步走進了接站人——小加漢父親急切的目光中。雖然三年未見,孩子父親還是一眼就認出了這個“恩人”,並一路開車將他帶回了家。

幾個小時後,聊城的義工以及愛心人士陸續到此和楊曉明匯合。這場景像極了3年前的那天,只不過,今天這間屋子裏不再是滿滿的嘆息,而是一陣又一陣的笑語歡聲。

再訪聊城“無肛寶寶”:三年過去,孩子已可盡情嬉笑

當然,孩子的家人,把這一切都歸功於當年楊曉明的耐心說服,以及聊城愛心公益組織的仗義相助。

聽從楊曉明的建議,張家立即着手準備了必備用品,帶着孩子一路到了上海。幾乎沒有額外耽誤任何時間,就爲孩子實施了第一次手術。結果不言而喻,手術成功了,孩子得救了。

楊曉明還記得,小加漢這個名字,是當初決定去上海進行手術治療時,孩子的爺爺靈機一動取出來的,寓意就是“張家的漢子”。

還好,在經歷過種種磨難和痛苦後,這個孩子沒有辜負家人的厚愛和愛心公益人士的一路關懷。如今,3歲的小加漢渾身有使不完的勁兒,調皮搗蛋、逗樂弟弟、取悅長輩,有模有樣,甚得家人歡心。

不僅如此,小加漢也像同齡的小朋友一樣,背起了小書包,跟着做幼師的媽媽,走進幼兒園,開始了他蹦蹦跳跳、歡快歌唱的童年。

善行義舉,是最美的風景

5月27日,一路從無錫趕到聊城的楊曉明,終於面對面看到了活潑可愛的小加漢。這個身高1米、體重35斤的男孩,和當年那個出生4天被報死亡的男嬰相比,顯然同樣讓人心生不同的關愛之情。

雖然雙方早已視頻過,但真正看到孩子在自己面前跑來跑去,楊曉明臉上還是有着掩飾不住的興奮。

他說,他希望和同行們曾經救助過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好好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很明顯,小加漢如今的生活狀態,讓志願者楊曉明和聊城的義工以及愛心人士都備感欣慰。

此次回訪小加漢,楊曉明專程從家鄉買了一對泥人“大阿福”,他說,希望這個孩子從此遠離疾病痛苦,一生幸福安康。而同來的愛心志願者,也爲小加漢帶來了小禮品,同樣希望他健康無憂,快樂成長。。

正如楊曉明常說的那樣,當你有足夠的愛去幫助別人時,你得到的回報將不是用金錢衡量的,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記者 趙豔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