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時感覺看到了一束光或一條隧道或許較爲普遍,但作者發現,報道上也出現了許多其他不同尋常的經歷。

  2011年,A先生,一名57歲的英國社工,工作時突然倒地,隨後被送往南安普敦綜合醫院。醫務人員在往他的腹股溝插入一根導管的中途,他的心臟驟停。隨着吸氧管拔除,他的腦電圖立即變成一條直線,A先生死了。

  儘管如此,他卻記得接下來發生的事情。醫護人員抓起一個自動除顫器(AED),一種通過灌注心律使心臟恢復跳動的設備。A先生聽到兩句機械的聲音,“電擊病人。”在這些命令的間隔,他抬頭看到一個陌生的女人,在位於天花板附近的牆沿向他招手。他跟從了她,丟下了那具僵硬的身體,“我覺得她認識我,我覺得我可以相信她,我覺得她是有什麼原因出現在那裏,但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A先生後來回憶說。“下一秒,我就那麼浮在半空,看着我自己,以及一個護士和一個禿頭的男人。”

  醫院記錄後來覈實了兩次口頭命令。A先生有關房間裏的人——在他失去意識前並沒有眼見——以及他們行爲的描述都十分準確。他所描述的事情發生在3分鐘的除顫時間窗內,據我們對生物學的瞭解,他應該沒有任何知覺纔是。

  A先生的故事發表在《復甦》雜誌上,是衆多有關質疑瀕死體驗的常識的報導之一。至今,研究者們推定,心臟停搏,則終止給大腦輸送血液,所有意識立即消失。按這一觀點,病人就是技術死亡了——不過隨着我們更多地瞭解死亡科學,我們開始理解,在有些醫療案例中,情況有可能反轉。多年來,那些從未知之地又逃回來的人,時常講述他們有關此事的回憶。醫生們通常將這些傳聞證據駁爲幻覺,研究者們不願涉及瀕死體驗,主要是因爲它被排斥於科學探索之外。

  但是Sam Parnia,一名重症監護醫師,紐約石溪大學醫學院復甦研究的主管,與來自美國和英國17家機構的同事,想要推翻那些有關死亡體驗的假設。他們認爲,這是有可能的,他們着手收集了那些自述的彌留之際的科學資料。四年過去了,他們分析了超過2000例心臟驟停事件——病人心臟停跳並正式死亡的時刻。

  這些病人中,會有大約16%被醫生從死亡線上拉回來,Parnia和他的同事採訪了其中101位,或約1/3。“目的是要弄明白,首先,什麼是死亡的心理和認知體驗?” Parnia說,“然後,如果病人稱在死亡時發生聽覺和視覺意識,我們要查明到底是不是真的是他們所意識到的。”

  死亡七事

  事實證明, A先生並不是唯一具有死亡記憶的人,將近50%的研究參與者,都能記起一些事情,但不像A先生和另一位女士,無法從外部應驗其靈魂出竅的敘述,其他病人的經歷看起來並不與死亡時實際發生的事件相關聯。

  反之,他們所述的是類似夢境或幻覺的場景,Parnia和幾位共同撰稿人將其歸爲主要的7類。“大多數這些都不與所謂的‘瀕死’體驗一致。” Parnia說,“它們就像死亡的心理體驗,比過去所假設的更爲寬泛。”

  這7類主題分別是:

  恐懼

  看到動物或植物

  強光

  暴力和迫害

  即視感

  看到家人

  回想心臟停跳前的事情

  這些心理體驗有恐懼有極樂,有些人聲稱感到害怕或遭到了迫害,例如,“我必須得通過一個儀式……這個儀式是遭受火燒,”一個病人回憶道,“有四個男人和我一起,不管誰只要說謊就會死掉……我看到棺材裏的人,直挺挺地被燒掉了。”另一個人記得“被拖進深水裏”,還有的“被告知我即將死去,用最快的方式說出我所記得的最後一句話。”

  另一些人卻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據22%的人稱是“一種安寧或愉悅的感覺”,有的人看到了生物,“全都是植物,沒有鮮花”或是“獅子和老虎”,有的人則“沫在明媚的陽光裏”或與家人團聚。同時,有些人則有一種強烈的即視感:“我感覺我當別人做一件事之前,就知道了他們將要做的。”敏銳感知,是一種隨時間推移的失真感或是一種脫離身體的感覺,也是生還者所述的普遍感覺之一。

  儘管“非常清楚人們在死亡時有所經歷”,Parnia說,實際上個人如何如何這些體驗卻取決於他們的家庭背景或從前的某種信念。有些起死回生的印度人稱他們看到了訖裏什那,而來自美國中西部的人在經歷同樣的事情時,卻聲言他們看到了上帝。“如果中西部的父親對孩子說,‘當你死時,你會看到耶穌,他滿懷愛與憐憫,’那他當然會看到,” Parnia說,“他在復生時會說,‘你說的沒錯爸爸,我的確看到了耶穌!’但我們有誰認得耶穌或上帝?你根本不知道上帝是什麼。我也不知道。除了一個一臉白鬍子的男人,但那只是張圖片。”

  “所有這些事情——靈魂、天堂或地獄——我並不知道他們意味着什麼,或許這千千萬萬的解釋都是基於你的出生地點和成長環境,”他繼續說道,“將其抽離出宗教訓導的範疇,做到客觀實際是很重要的。”

  一般案例

  至此,該團隊披露,不確定哪一類人最可能記得其死亡體驗,並且對於爲什麼有的人經歷了恐怖的場景有的人經歷的卻是愉悅的場景也缺乏合理的解釋。Parnia也指出有着瀕死體驗的人數很可能多於數據反映的人數,對於很多人來說,伴隨心臟停跳,嚴重的腦水腫幾乎抹除了他們的記憶,或者被醫院注射了強鎮靜劑。即使人們並不清楚地記得他們的死亡體驗,他們在潛意識層面也會受到影響。Parnia認爲這將有助於解釋心臟停跳的病人在甦醒後有着完全不同的反應:有些人變得不懼死亡,採取了一種更爲無私的生活態度,而有些人卻發展成創傷後精神壓力症(PTSD)。

  Parnia和他的同事已經計劃了下一步研究,將盡力應對其中一些問題。他們也希望他們的工作能拓寬有關死亡的傳統話題範疇,打破其宗教立場或懷疑立場的侷限。他們認爲,死亡應該被科學客觀地對待,就像其他事物一樣。“不管是誰,只要持有一個相對客觀的立場,都會同意應對死亡展開更加深入的研究,” Parnia說,“我們有手段和技術,現在是時候做這些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