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的“椒房”就是混入花椒涂墙的宫室,花椒温暖芳香,象征后妃多子。而放在豫中平原的乡间,花椒树多是野生的,栉风沐雨,岁岁枯荣,除了用味美醉人的麻香氤氲着寡淡无味的农家日子,一把花椒,用处大着呢。

  梁永刚

  梁永刚|文

  小米|编辑

  家乡特产花椒好,但好吃不好摘?

  故乡的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种庄稼产量不高,却适合耐旱的花椒生长,结的花椒因“色红味正口感好”,颇受农人们的喜爱。

  幼时的我曾听过一个民间说书人唱过一段关于《十三香》的曲词儿,时隔多年,大部分内容都印象不深了,唯独对开头唱花椒的几句记得很清:“花椒好,花椒香,花椒的味道特别长,炖鱼煮肉少不了,煎炒烹炸属它强,凡是做菜它调味,没有花椒味不香……”

  农历七八月,花椒树进入成熟期,一嘟噜一嘟噜挂在枝头藏在绿叶之间,煞是好看。

  花椒红了,整个村庄都被馥郁的麻香包围着,香喷喷的,麻酥酥的,农人们打从花椒树下走上一趟,身上也被染香了。

  摘花椒多是在清晨,此时日头没有出来,花椒籽粒不容易爆裂。

  满山的花椒树栉风沐雨,野性十足,麻味浓郁,品相也好。

  村妇们一大早着荆篮上山摘花椒,往往是还没走到地方,草丛上的露水就把裤腿濡湿了。

  童年时代,我经常跟母亲一起上山摘花椒,不过,花椒摘的少,多是四下跑着摘酸枣。

  摘花椒是极其枯燥乏味的活计,花椒树低矮,不遮阴,在日头底下站久了身上脱层皮。

  摘花椒也有技巧,村妇们踮着脚,左手拽过一根花椒枝,让其稳稳地悬在半空中,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将花椒掐下来,扔到身旁的荆篮里。

  摘完了稠嘟嘟的一枝花椒,再缓慢地让枝条复位,但是不能立即松手,否则富有弹性的带刺枝条很容易挂住手脸。

  正所谓“花椒好吃却难摘”,摘花椒不能心急,要专心、细心、耐心,一次只能掐一串,下手不能太重,手一重那些成熟裂口的花椒就会落下;也不能抢快,手一快容易被花椒树上的硬刺扎着。

  往往一季摘花椒下来,村妇们的手指头肚儿上,或多或少都会留下一些发黑的圪针眼儿,须过些时日,等手上结了一层老茧后才渐渐消失。

  摘花椒除了怕圪针扎,还要提防一种俗称为“痒辣子”的毒虫侵袭。

  花椒树蚊蝇不沾,很少生虫,却是“痒辣子”的乐园。此虫多隐藏在花椒叶后面,身体扁圆,色泽淡绿,浑身长毛,形似芝麻虫,一旦爬到人的身体上,与皮肤接触,就像被马蜂蜇了一般,不仅火烧火燎地疼,所爬之处还会出一片明晃晃的燎泡。

  不只是调味品,防虫止痒也靠它?

  摘回来的花椒不能堆在一起捂闷,捂上一夜就会起热腐烂,要赶紧从篮子里倒出来,摊在通风处晾晒。

  各家各户晒花椒的时候,整个村子的上空都弥漫着诱人的麻香,掺杂着袅袅炊烟的柴火味,让人总也闻不够。

  有风有日头,花椒一天就晒干了,一粒粒咧着嘴,露出黑色的籽。

  晒好的花椒放在簸箩里,用棒槌轻轻捶打,让花椒皮和籽粒分离,末了用簸箕簸上几簸即可。

  在昔日的乡间,很少将花椒皮炒熟碾成粉末,多是花椒皮晒干后直接作为作料食用,是庄户人家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天然调味品。

  尽管花椒不像主食那样可以果腹充饥,但它却为寡淡无味的农家饭菜增了香添了味,把配角的辅助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烧汤炒菜时,待锅中的油烧热后,捏一撮花椒连同切碎的葱花撒入热油之中,随着刺刺拉拉一阵脆响,扑鼻的香味在炝锅的瞬间盈满灶房。

  包饺子、包子时,将花椒放入蒜臼中搉成碎末,拌入馅料中,可祛除腥膻之异味,令人食欲大增。

  煮鸡煮鸭或其他肉类时,花椒、八角都是必不可少的大料,既能提味还能让肉煮得更烂。

  花椒籽轧出来的油,可谓是香麻鲜俱佳,用花椒籽油烙出来的油馍,炸出来的咸食,色泽鲜亮,外焦里嫩,口感醇厚,麻香酥软,乃是乡间美食一绝。

  花椒油

  对于农人而言,花椒除了做调味品,其用途极为广泛,是庄户人家须臾不离的生活必备品。

  譬如,新打的麦子装在缸里或者茓子围成的麦圈里,存放久了容易生虫。

  花椒具有防虫杀虫作用,只需用布包上一些花椒,放入麦子中间,虫子自然销声匿迹。因花椒中含有挥发油,且其特殊的味道不招虫子喜欢,故而驱虫止痒的效果非常好。

  在没有风油精、花露水的年代,农家娃如若遭到了蚊虫叮咬或者皮肤过敏,村妇们便煮上一些花椒水,涂抹在皮肤上,立马就会止痒消除红肿。

  乡间一些腿脚不灵便的老人,常把花椒树的枯枝修剪后当做拐杖,出门走路扶仗而行,就连闲坐之时也握在手里揉搓把玩,时间久了,手柄处磨得溜光,还能起到强身健骨的功效。

  它还可以入药治病,你别不信?

  花椒还是一味提神补气的良药,有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等功能。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农人们对“偏方治大病”的古训深信不疑,一把稀松平常的花椒,浸染着浓浓的母爱,被村妇们运用到了极致。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大概是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吧,我上面一颗牙经常疼,正所谓“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了命”,每次发作起来都让人疼痛难忍。

  当时并不知道这颗经常折磨我的牙齿就是书上说的智齿,更不知道疼痛的祸根是牙龈发炎,后来母亲不知从哪里得到了一个偏方,让我在牙疼的时候将花椒贴在牙龈处,我试了试,疼痛果然大为减轻。

  记得儿子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经常腹痛,去了多家医院,药吃了不少,可收效甚微。

  住在乡下老家的母亲知道后,专门给儿子做了一个围在肚子上的兜兜,嘱咐我将花椒炒热后包在兜兜里,每天给儿子热敷肚子。

  说来也怪,也就是热敷了五六次吧,儿子腹痛的症状就消失了,从此再也没有犯过。

  从事文字工作,少不了整天和电脑、键盘、鼠标打交道,久而久之,我也患上了“鼠标手”的顽疾。

  刚开始只是觉得右手的中指不灵便,到后来发展成了腕关节肿胀,严重时疼痛感还迁延到胳膊、肩部和脖子上。

  求医问药、多方医治均无明显疗效,无意中听到一个花椒水泡手专治“鼠标手”的偏方。

  不起眼的花椒水有大用处

  此方想必是利用花椒温中散寒、局部麻醉和止痛的作用,于是坚持每天捏一小撮花椒放入水中煎煮,待凉至合适温度时,将手放入花椒水中浸泡搓洗。

  一周过后,“鼠标手”引起的关节疼痛得到了很大缓解。又坚持了一段时间,腕关节肿胀的症状也完全消失了。

  一把花椒,在农人手里就是有那么多的用处,简直就是生活小能手,但在现代人手中却只剩调味的功能,花椒油也出门就能买到了,更甭论什么土方了。

  作者简介

  梁永刚,男,1977年生,河南平顶山人,散文作品《风吹过村庄》2016年4月入围首届浩然文学奖,出版有散文随笔集《爱到深处情自浓》,现供职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