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退伍,是做一個‘喫瓜羣衆’,對連隊的事兒不管不問?還是珍惜最後的軍旅時光,樹好樣子,在位有爲,不留遺憾?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我要把“黑臉”唱到底

  ■東部戰區陸軍某旅三營支援保障連班長 張 金

  “張班長,這都啥時候了,凡事別太較真啦!”這天晚點名結束,我把班裏幾個訓練疲沓的老兵狠狠批了一頓,同年兵小葛瞅見後不禁善意提醒。

  老兵退伍這段時間,類似這樣“掏心窩子”的話我可沒少聽。“幹個班長別把人都得罪光了,管理上還有連長指導員呢”“地球少了誰都轉,張金你可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兒,這‘黑臉’要唱到啥時候”……

  眼瞅着身邊戰友心思漸漸活絡起來,不少骨幹和大夥兒“打成一片”,連隊一團和氣的氛圍越來越濃,自己平時動不動就較真的性格愈發顯得異類,我嘴上不鬆口,可心裏還真有點慌。

  老實說,戰友的這些善意提醒我也考慮過。入伍這幾年,我這兵當得問心無愧:大項演習一次沒落、抗洪搶險三天沒閤眼,當駕駛員我保持着零事故、零違章、零通報的單位紀錄,轉崗爲通信班長,我用82天摸清專業技術,參加集團軍指控系統集訓摘金奪銀,各類獎狀證書拿到手軟,入了黨立了功,備受組織認可。

  可用戰友的話說,我就是爲人處事一根筋。常年在骨幹崗位,愣是沒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訓練有人偷懶懈怠,我開誠佈公點名道姓不留情面;裝備保養有人降低標準,我“一夫當關”,不達標準誓不罷休;即便是小小的衛生一角,我也揪着犄角旮旯把沒打掃到位的戰友懟得沒脾氣……這麼一回憶,似乎真是該利用退伍前的最後時光修補修補戰友感情了。

  說幹就幹,我拿起紙筆嗖嗖兩下,一張“戰友情修復計劃”新鮮出爐:今天表揚班副和小李,老劉中午站哨開小差就不點名批評了,明天武裝3公里幫後進背把槍,週末休息叫上外賣請大夥兒撮一頓……我正暗自得意,不承想第二天指導員劉超竟然上了一堂名爲“退伍倒計時,我該怎麼辦”的教育課。

  課上,劉指導員拋出疑問:“臨近退伍,是做一個‘喫瓜羣衆’,對連隊的事兒不管不問?還是珍惜最後的軍旅時光,樹好樣子,在位有爲,不留遺憾?”

  大夥兒七嘴八舌議論開了,年底要退伍的上士嚴祿祿說:“退伍倒計時,自己心裏滿是着急。爲啥?新大綱沒喫透,新技能沒練精,擔心自己這個師傅沒當好,使連隊人才斷了茬。”上等兵劉佳成也表示:“一團和氣是害,嚴格要求是愛。”瞥見指導員鼓勵的眼神,聽着這些滿是正能量的話,回想起自己的“小九九”,我既感動又臊得慌,心裏暗暗發誓:一定做回自己。

  又逢週末,連務會上當着全體骨幹的面兒,我大膽公佈了自己的新“戰友情修復計劃”:幫助2名5公里困難戶“脫貧”、通信專業實現全員優秀……還有,下週繼續當值班員,把咱的“黑臉”唱到底!

  (徐鵬、王晗整理)

  我和軍營,戀期未滿

  ■解放軍報記者 餘金虎 通訊員 朱燦宏

  一個上等兵,當上副班長,榮立三等功,作爲代表出席戰區陸軍團員大會……這是第73集團軍某旅信息保障隊女兵霍亞茹交出的成績單。

  2015年“9·3閱兵”,來自首都北京的霍亞茹有幸目睹現場盛況。聽着戰機從自家樓頂上空呼嘯而過,看着鐵流滾滾、步調一致的震撼場面,那一刻,霍亞茹的心中就埋下了軍旅夢的種子。第二年,剛步入大三的霍亞茹整理好自己的行囊,毅然選擇攜筆從戎,逐夢軍營。

  從校門跨入營門,在3個月的新兵訓練後,她被分到第73集團軍某旅信保隊話務班,成爲一名話務兵。面對成千上萬個電話號碼,霍亞茹拿出了當年備戰高考的“狠勁”,將要背記的內容製成口袋書,見縫插針背記。藝癡者技必良,只用了3個月霍亞茹便脫穎而出,成爲同批兵中“單飛”第一人。

  世上就怕“認真”二字。霍亞茹不僅專業拔尖,其它方面也不甘落後:手榴彈投遠訓練,一次又一次,直到手臂腫脹抬不起胳膊,女兵及格線是20米,她硬是練到35米;3公里跑,克服體型偏胖的弱勢,一步步超越別人,最終成爲班裏該課目的領跑者……

  與男兵比拼,跟自己較勁,旁人看似難以承受的痛,在她這裏卻有個樂觀的比喻:“和軍營談場刻骨銘心的戀愛!”

  用心投入,更加感覺時間飛逝。這個暑期到來,進退走留的問題不可避免地擺在霍亞茹面前。“回來能拿到不少退伍費,留隊這筆錢就沒了”“回家吧,把書唸完,父母也能照顧到”……不少親朋好友打來電話勸導。隊領導雖然還沒開口,但那期許的目光霍亞茹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父母的意見很簡單:“孩子,只要是你自己做的決定,爸媽都支持你!”

  當兵兩年,部隊給了平臺、給了認可、給了榮譽,選擇離開,這份感情捨不得、放不下;選擇留隊,一些現實問題又明晃晃地擺在那裏。如何抉擇?

  正是心煩意亂時,恰巧趕上暑期小學生夏令營在營區舉辦,霍亞茹被選派當了教練班長。一接手任務,她身上的那股“認真勁兒”很快就被調動起來。教整內務、教走隊列、教唱歌曲……全身心投入,讓糾結中的霍亞茹找回了自己,兩年的軍營生活像放電影般在腦海中浮現。結業隊列會操,她所帶的2個班均名列前茅。

  離營這天,霍亞茹帶的一名小學生早早守在宿舍樓下,生怕她不辭而別。簡單的登車,足足用了20分鐘,班級裏的學生非要霍亞茹送他們到火車站。車上,學生們拿出寫滿祝福與不捨的摺紙,一個個哭成了淚人。

  後來,霍亞茹在日記本上寫道:“沒有走進,談不上融入;沒有融入,談不上感情。這裏適合我,這裏需要我,我和軍營,戀期未滿!”

  如今,經組織批准順利留隊的霍亞茹已經重整行裝,投入到新兵“教頭”集訓營中,她將在那裏淬火加鋼、續寫與軍營的難忘“戀情”。

  路在腳下 無問西東

  ■中部戰區空軍地導某旅政治工作部主任 李志文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九月又遇分水嶺。每逢退伍季,成千上萬名士兵面臨進退走留,向左還是向右,轉身抑或堅守,面對選擇,有人彷徨焦慮,有人患得患失。

  其實,從踏上軍旅路的那一刻起,這條路的方向就已經註定。這個方向是負重前行,這個方向是有召必回。這個方向,就是班長張金和女兵霍亞茹的選擇——堅持做好自己。

  選擇留隊便選擇了付出與寂寞。戰爭歲月,革命先烈選擇倒在衝鋒的路上;和平年代,無數軍人選擇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堅守。就像《士兵突擊》中的橋段,史今走了,伍六一走了,鋼七連沒了,“許三多”們依舊堅守軍營做着有意義的事。

  選擇退伍也並非徹底告別軍旅。退伍不能褪色,換裝不能換志。現實中的中國軍人,每時每刻都在上演“最美逆行”,正如一名老兵所說:“如果真有那麼一天,如果祖國真的需要,就是扛不動槍,也要拿着鑼鼓去加油助威。”

  路在腳下,無問西東。正如一位哲人所言,選擇本身並沒有高低,差別在於對待選擇的態度。年輕的戰友,軍旅人生必將面臨許多抉擇,只要初心不改,擺正心態找準定位,擼起袖子蹄疾步穩,咱們永遠都是往前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