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多做瑜伽,但沒時間去上課嗎? 解答:居家瑜伽。 從理想環境到最佳在線課程、器材與播放列表,再加上10分鐘早晚練習流程來養成習慣—以下爲Vogue 的居家瑜伽成功養成指南

想要在家練瑜伽嗎? 讓我們教你

如果你練瑜珈的話,請雙手合十於胸前。對我們許多人來說,不管是爲了健身、心靈平靜或只是想有買更多好看的衣服,瑜珈已經成爲生活的一部分。“瑜珈是最初,也是最成功的全球化產品,”著有《The Subtle Body: TheStory of Yoga in America》的布魯克林作家 Stefanie Syman 表示。這句話說得很滿,但統計數字是不會騙人的。

在2018年,瑜珈據報導是美國成長第四快的產業;且於過去五年間,美國瑜珈人在此領域的消費金額提高了87%。全球現已有 3 千萬瑜珈人口,日本的瑜珈愛好者更是於過去五年內成長了 413%。這項 5000 多年前源於印度的身心哲學(瑜珈一詞首見於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文本之一:吠陀經中)顯然經的起時間考驗。

但有時要找到時間練習瑜伽不容易:上班或家的附近不一定有教室;費用不低;課程有時令人緊張;墊子間距離太近,隔壁同學的喘息聲讓你無法專注;數個月的努力後還是無法碰到腳趾... 種種因素的影響下,我們往往就放棄嘗試了。但其實有另一種更方便又免費,除了自律外要求不高的途徑:居家瑜伽。

澳洲瑜伽教師與物理治療師(同時也是有着超過400k 粉絲的 IG 名人)Shona Vertue 表示,對許多學生來說“犯錯的恐懼”以及“在家中容易分心”等想法是對居家練習有疑慮的主要因素。但不仿將疑慮擺一邊,先嚐試看看。“我們的社會很少鼓勵有意識的放鬆,”Vertue 告訴 Vogue。“但如果不花時間學習放鬆,並認知到這是一項需要練習的技巧,最後其實會降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效率。”

不管你是想要在每週一次的課程外更加精進,或是要培養自主練習的習慣,Vogue 整理出成功居家瑜伽練習的完全指南。

居家瑜珈需要什麼設備?

Vertue 的三個居家瑜珈裝備爲:“我的瑜珈墊、自律心態、以及把手機放在另一個房間(如果要使用手機協助,記得關閉通知。不要再看 email 了!)。”

雖然一個安靜角落就已足夠,但以下爲幾個有用的投資:

一張墊子:Yogi Bare 是市面上最棒的環保瑜珈墊品牌之一,並可全球配送。

一個瑜珈枕:可搭配坐式或仰臥冥想,且爲陰瑜珈必備道具。

磚與綁帶:每人身形與柔軟度都不同,磚與綁帶可協助你更加照顧到目標區域。

小音響:如果你想搭配音樂,或是僅有聲音的課程導引。

傳統鬧鐘:如果你偏好排除數字設備(跟着在線課程就不用在意這點)。

家中最適合練習瑜伽的空間是?

“並沒有最適合的外在條件,重點在於你培養的內在狀態,”Vertue 說。“環境不應脫離內心平靜—說的比做起來容易,但這是你應該實踐的目標。”儘量找一個不雜亂,沒有分心之物的空間。如果線香、鼠尾草與蠟燭能協助營造氛圍,不仿嘗試一下:可以善用任何有幫助的元素,這是你自己的空間。 當受到小孩、小貓或是門鈴干擾時,暫停一下也沒關係,記得總是可待會或改日再繼續。

哪種瑜珈最適合居家練習?

在家不用執着於派系,只要着重於當日身體所需即可。想在整週強力健身後舒展身體;撫慰朝九晚五的辦公室疲乏;舒緩焦慮及壓力;還是替代(或搭配)咖啡因的功效?

居家瑜珈的好處是你可以選擇各派系中自己最喜歡的元素;也可找個在線或 app 課程來引導(見下文)。如果你是自學,可先由簡單動作(如拜日式 A 及 B)開始,再循序漸進。

各式瑜伽介紹

爲了提供給你在家練習的靈感,以下爲在教室課表上常見的幾種不同瑜珈—強度從最激烈到刻意催眠依序排列:

火箭 (Rocket)、活力串連(Dynamic Vinyasa) 與阿斯坦加 (Ashtanga)皆爲高強度流動,包含IG 最愛的手臂平衡與後彎動作(注意:記得放下自我)。

曼陀羅(Mandala)也很動態,會在墊子上 360 度活動,課堂主題圍繞着基本元素與相對應的身體區域:水(髖與下陰)、火(扭身與核心)、土(腿筋與前彎)及空氣(前身與後彎)。

吉瓦木克堤(Jivamukti)流動性很高,且每個月都有不同哲學或道德焦點。

昆達里尼 (Kundalini)聚焦於用冥想、梵咒、吟唱、呼吸與動作來促進特定心理(有些人也認爲是性或創意)能量。

艾揚格(Iyengar)着重於身形與正位,使用許多道具,且對傷後復原非常有效。

哈達(Hatha),在梵文中,這個詞泛指所有瑜珈動作—但傳到歐美就變爲一種較爲和緩,門坎沒那麼高的流動課程。

陰陽(Yin-Yang)也有相似的基調,重點放在陰,用長時間姿勢(可能高達 10 分鐘)來觸及肌肉間的深度連接組織,增進關節處循環與和緩程度。

睡眠(Nidra) 則是更進一步,將你帶到“意識睡眠”的終極靜心放鬆狀態(課堂上可能會出現打呼聲)

熱與孕婦瑜珈的重點一如其名。

而氣功瑜珈則是討喜的旁枝流派,跟太極很像,利用溫和動作、冥想與呼吸來促進深層修復。

你有多少時間?

決定了身心需要哪種練習後,下一步就是時間問題。如同許多瑜珈老師會說的,所有努力都不會被浪費—不管是 5 分鐘或 45 分鐘。在線資源的課程長度多爲 10-90 分鐘。如果你是自己練,把鬧鐘定在想結束前 10 分鐘,才知道何時開始收尾。練習時間甚至可依據咖啡衝好、泡澡水放好、或是伴侶喂小孩喫早餐的時間而定,適合自己就好。

最適合居家練習的背景音樂爲?

倫敦火箭瑜伽教師與前 DJ Marcus Veda 認爲重點在於節拍與呼吸的鏈接:“最佳的瑜珈呼吸是平靜、緩慢又受控制的,並可進一步提升注意力及調節神經系統。我們下意識會傾向較短,較不穩定的呼吸,因此不變的節奏可作爲比對呼吸速度的有效工具。”

他對音樂的要求很準確:“我將動作與呼吸鏈接到自己混音的專屬歌單,用節奏讓每分鐘呼吸少於 10 次,但也不要慢到讓大家覺得氧氣不足而產生壓力或焦慮:一分鐘 69 拍是黃金速度,我所有的播放列表都在這個節奏上下。”如果你要排自己的歌單, Veda 推薦 Petit Biscuit、Jon Hopkins、Nils Frahm 及 James Blake 等人的作品(怕麻煩也可直接從他的 Soundcloud上挑選)。

居家練習的最佳在線課程爲?

如果可能的話,先去上幾堂課或讓老師指導幾次再開始居家練習,這將協助你正確做出動作與呼吸節奏。“瑜珈(及其動作)是遠早於網絡時代的產物,因此 [在線] 並不是最佳的學習方式,”Vertue說。“但話雖如此,許多很棒的老師也是從書中或家裏自學,因此(先去上課)並非必要,只是可能會花較長時間摸索。”

和選擇瑜伽教室一樣,找到合適的老師是關鍵。網絡上有大量的教學資源,儘量多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內容與人選。雖然 YouTube 好用又免費,但“要花些心力篩選掉劣質內容,”Vertue 說。“因此在開始跟隨影片前,可先到老師的 IG 或網站上暸解一下,並確保他們有合格認證着重正確體位及執行。要記住粉絲人數與他們的信息或教學質量不一定成正比。”除了自己的 YouTube 頻道外,Vertue也開發了專屬課程 The Vertue Method:結合瑜珈與重訓,讓沒有經驗的人也可入門。

有着近 5 百萬粉絲的 Yoga by Adriene 是現今最受歡迎的 YouTube 瑜珈頻道之一。居於德州奧斯汀 (Austin) 的創辦人 Adriene Mischler說她是在轉換教學空間時有了創頻道的想法:“(我體會到)大家不一定要像我一樣從教室中認識瑜珈,這是種隨時隨地都可進行的活動。關鍵是在從事瑜珈的個體。 ”她自 2012 年開始發佈免費在線瑜珈課,另一方面也是呼應不斷上漲的學費。“簡單來說,看到只有少部分人能夠負擔定期上課練習,讓我很沮喪,”她向 Vogue 表示。 “我熱愛我們創建的網絡社羣,這也證明了所有人都值得,也都可以好好照顧自己。 ”她一直以來的座右銘爲“找到感覺對的方法,主導練習並持之以恆... 我認爲這樣 (居家練習)的體驗對增加自信極有幫助。 ”

在伸展熱身方面,嘗試用Kinstretch 的課程(由肌能動態運動 FRC 專家傳授)搭配居家訓練,可協助保持關節健康,因應瑜珈動作的強度需求(手腕是常會出問題的部位,新手老手都一樣)。如果偏好沒有畫面的聲音教程,可嘗試 Pocket Yoga 或 Yoga Studio 等 app。

實踐時間:Vogue 瑜伽專家傳授早晚 10 分鐘的簡易流程,讓你開始養成居家練習的習慣。

早上:

1. 起牀,倒一杯水,不用換掉睡衣。 在手機上計時10-15 分鐘(如果要隔絕科技產品的話就用鬧鐘)。選擇你的晨間播放列表。

2. 躺下並由溫和臀部運動開始,交錯旋轉膝蓋並持續活動關節(在一夜睡眠後身體無法對靜態姿勢作出有效反應)。

3. 開始專注呼吸,每次吸氣吐氣都加長加深,動作搭配上呼吸。

4. 進入快樂嬰兒式(happy baby pose) 並左右搖動,手臂向頭部上方伸展並將膝蓋帶向身體,沿着脊椎上下搖動,最後順勢回到趴式。

5. 開始活動手腕,進入貓式並自由伸展脊椎。 準備好後延伸到下犬式,活動一下,腳掌往前找手腕,在墊子前方形成站立前屈式,左右搖擺。

6. 慢慢站起。 手臂再次向上方高舉並左右伸展—可閉上眼睛自由搖晃全身,然後靜止感受身體變化。

7. 做三次站立前屈,每次半起,然後三個拜日式A,三個拜日式B。 每個動作搭配一次呼吸。

8. 最後來到坐姿扭轉,並以坐式冥想結束。

晚上:

1.  穿上睡衣,泡個晚安茶。 每個動作保持10 個呼吸(如有時間也可延長)。

2.  由嬰兒式開始,接着抬起臀部對齊膝蓋,手指向前進入小狗/開胸式。 回到嬰兒式,手臂回到身旁準備下一個姿勢。

3.  趴躺,手臂向外抬到肩膀高度。 轉到側身,上方的腳向後撐,膝蓋彎曲,腳跟着地:感受肩膀前方的伸展。 換邊。最後回到嬰兒式。

4.  坐起身,腳跟相連膝蓋向外(蝴蝶式)。 溫和向前找瑜珈枕或抱枕,或是頭靠腳掌。 完全放鬆,背部彎曲臀部伸展。

5. 回到躺姿。 膝蓋來到胸口並扭轉至側邊,雙膝相迭(或是你偏好的姿勢)。 換邊。

6.  最後雙腿靠牆延伸,溫和倒立。

7.  以大休息做結,瑜珈枕放於膝下,蓋上毯子。 如有更多時間可跟隨睡眠瑜珈的導引冥想。

日間隨時可做的呼吸練習(三段呼吸/dirga pranayama)

1.  開始用鼻子加深吸氣與吐氣,注意不要壓縮或灌滿肺部空間。

2.  吸氣(數到四):直通腹部並延展,讓多一點空氣進到胸腔並延展肋骨,也別忘記舒展上胸部。 吐氣(數到四):先從上胸部開始,讓胸口下沉,接着肋骨內縮,最後從腹部推出空氣,肚臍找脊椎。

3.  依照自己的步調,順暢不間斷的進行三段呼吸。 專注加長每次吸吐時間,緩慢又舒適,反覆約十次。 一開始可將手放在身體上感覺起落,協助練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