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天天說補鈣 你補對了嗎?

長期被鈣片廣告輪番轟炸,很多人都知道要及時補鈣,否則長此以往,患上骨質疏鬆的幾率大大增加。但知道補鈣的人多,補對的人卻不多。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營養科主任醫師夏燕瓊表示,各個年齡段對補鈣的需求不一樣,要合理補鈣、補維生素D。
  補鈣、補維生素D相輔相成
   鈣的補充與骨骼健康貫穿人的生命週期。人體鈣的吸收率總的來說是20%~60%,當骨骼生長越快,吸收率越高。吸收率最高的階段是嬰兒時期,能達到60%;1歲以後下降到40%,成年期20%~40%,老年人會進一步降低;但女性在懷孕期間,鈣的吸收率會增加到30%~50%。
   而因爲雌激素分泌下降,鈣的流失在女性絕經期後十分嚴重;男性則在50歲~60歲中老年時期鈣會大量流失。所以,補充鈣質格外重要,成年人推薦鈣攝入量是每天800mg,50歲以上的患者和準媽媽、哺乳媽媽是每天1000mg。
   門診中常見一些孕媽媽知道補鈣,但不知道補充維生素D,導致鈣的吸收率不高。因此,補充鈣質的同時,也要補充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維生素D是脂溶性維生素,不溶於水,在某些魚類和動物肝臟、蛋類中含有,但非常微量;同時由於室內工作較多,曬太陽不足,不利於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所以患者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推薦攝入量爲每天10微克,對於各個年齡段都一樣。
  補多“中毒”其實非常難
   部分患者擔心補鈣過量會出現高血鈣症、高尿鈣症、腎結石、血管及軟組織鈣化、便祕等問題,補充維生素D過量也會“中毒”。夏燕瓊表示,補鈣、補維生素D過多而“中毒”是非常難達到的,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不科學的。
   部分患者補鈣後胃部不適,可能是由於同時食用了通菜、菠菜等草酸含量高的蔬菜,草酸和鈣結合會影響鈣的吸收。鞣酸含量高的粗糧,膳食纖維也會影響鈣的吸收。還有部分孕婦補鈣後出現便祕問題,這和孕婦運動少、子宮壓迫腸管、腸蠕動慢相關,孕婦本身就是容易便祕的人羣,不一定是因爲補鈣,建議孕婦多飲水、多運動、喝酸奶;或者嘗試不同品牌的鈣片,選擇合適自己的一款。否則,媽媽在孕中後期缺鈣、缺維生素D,寶寶出生後也容易缺鈣、缺維生素D。而維生素D食物來源甚少,更難以過量。75~250nmol/L表示體內維生素D是充足的,低於50nmol/L是缺乏,50~75nmol/L是不充足。事實上,大部分媽媽在檢查中都發現缺乏維生素D,沒有刻意補充的情況下,較少人能超過150nmol/L,50~75nmol/L不充足的人數較多,遠遠談不上“過量”。
  這些人羣更需補鈣和維生素D
   成人可以做骨密度檢查,根據醫囑補鈣或藥物治療。一些缺乏運動、少見陽光的職業從事者更容易缺鈣、維生素D。一些患者追求快速減肥,採用辟穀的辦法,飲食不均衡、缺乏奶類、豆製品、綠葉蔬菜等,也容易缺鈣。
   孩子生長較快時,對鈣質需求量大,出現枕禿、煩躁不安、腿抽筋、肋骨外翻、雞胸、漏斗胸等情況,都可能和缺鈣、缺維生素D相關。如果食用奶量足夠,7~24個月的嬰兒所需要的鈣,可以由母乳、配方奶粉和其他食物提供;如果孩子不喫奶,建議孩子每天再補充平均600mg鈣質。
   維生素D的補充,需從出生起每天補充400IU,可以一直持續到整個青春期階段。夏燕瓊強調,早產兒、雙胎兒、低出生體重兒是維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羣,出生三個月內補充維生素D要每天加量到800IU,三個月後才能恢復到400IU。而且補充過程簡單、快捷,媽媽可使用滴劑將維生素D滴入寶寶口中。
  Tips
  這樣補鈣更科學
  ●來源
   夏燕瓊表示,補鈣可以首先從食物中補。研究表明,“食物中的奶及奶製品是鈣的最好來源”。一是因爲奶的鈣含量較高,400ml~500ml高鈣低脂奶,起碼有500mg~600mg鈣質,二是奶中的乳糖能促進鈣的吸收。如果患者乳糖不耐受,可以喝酸奶,或者舒化奶,否則也會影響鈣的吸收。同時,“豆類和綠色蔬菜是鈣的較好來源;少數食物,如蝦皮、海帶、髮菜、芝麻醬等,鈣的含量也比較高。”
  ●產品
   當食物無法滿足補鈣需要時,可以使用補鈣產品。但目前沒有研究表明,鈣的吸收和性別相關,或是鈣的吸收與鈣產品的形態相關,因此無需刻意服用男士鈣、女士鈣,或者液態鈣。大部分補鈣產品含有維生素D,但往往達不到每日推薦攝入量400IU,因此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夏燕瓊提醒,購買鈣片不能只看鈣含量,還要考慮維生素D的含量和其他礦物質的含量。市面上流行的部分進口鈣片,鈣含量非常高,維生素D僅僅30IU,性價比較低,不建議盲目購買;不建議使用鈣鐵同補的產品,因爲同時服用會相互影響吸收。
  ●時機
   夏燕瓊提倡在喝奶後補充。而且同等劑量的鈣質嗎,分多次服用效果比一次性服用更好,比如每天分3次服用200mg的鈣,比一次就喫600mg吸收效果好。
  ●運動
   補鈣和維生素D的同時,也要配合運動、曬太陽,促進鈣質投入骨骼“建設”中,只補不用最終健骨效果也會打折扣。
   據《新快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