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水工環調查院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紀實

“十七屆環湖賽”地質災害應急排查監測

化隆縣夏瓊滑坡災害防治工程

城東區王家莊村滑坡險情應急排險調查

玉樹禪古寺不穩定斜坡防治工程開工典禮

瑪多縣花石峽危巖治理工程

■本報記者 張弘靚 通訊員 彭亮 高雪萍

今年入汛以來,強降雨天氣持續增加。自然資源部召開汛前地質災害排查動員會,要求“汛期將至 要不留死角排查地災隱患”。爲避免或減少汛期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青海省水工環調查院把地質災害防治作爲主要任務抓緊抓好,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支撐,爭分奪秒趕赴現場排查,嚴謹科學制定應急預案,紮緊扎牢地災防治“安全網”。

開展汛期地質災害隱患排查

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隨着強降雨天氣增加,我省東部汛期地質災害多發,尤其是西寧市四區三縣的地質災害隱患多,危害大,嚴重威脅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是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據《西寧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16-2020年),西寧市潛在地質災害隱患點406處,對130824人和114. 12億元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在嚴峻的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下,青海省國土資源廳周密部署,安排省內地質災害防治專業性隊伍——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院承擔西寧市汛期地質災害排查工作,爲西寧市各級政府部門提供技術支撐,時時刻刻守護着西寧市人民羣衆安全。爲此,青海省水工環調查院專門成立了一支由20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技術能力強、專業水平高、經驗豐富的排查專業工作室。每年3月汛期前主動與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密切合作,根據當地地質條件、氣候特點和區調資料制定了詳細的汛期地質災害應急搶險預案,排查工作室全體人員輪班24小時待命,接報後快速反應,確保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調查,及時應急排危,形成調查報告和險情專報供政府決策。

爭分奪秒趕赴現場

開展地質災害應急監測排查

隨着“第十七屆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的開幕,西寧市迎來了國際知名自行車賽事。爲確保環湖賽的順利舉行,排查工作室在賽前一週對西寧市地質災害進行了隱患再排查並及時開展監測工作。

7月21日晚23時,城中區國土資源局電話通知:“南川東路H6滑坡區發生險情……”地質災害調查工作刻不容緩,必須詳細調查清楚滑坡是否危及自行車賽的順利舉行。此時青海省水工環調查院立即啓動應急排查程序,調集8名工作人員趕赴現場,對滑坡進行了詳細調查,查明瞭險情主要是危巖鬆動,發生了1立方米的崩塌體,整體滑坡沒有明顯的變形跡象,並對監測數據及時進行分析,認爲是局部發生的小規模崩塌,對賽事影響較小,但要加強實時監測,確保環湖賽順利進行。

22日11時至15時,青海省水工環調查院技術人員與城中區國土局協同開展滑坡監測工作,掌握災害發展趨勢,並做好了應急預案。14時20分,當車隊順利通過後,工作組成員終於鬆了一口氣,地質災害應急監測任務圓滿完成。

以嚴謹科學的地質災害技術爲支撐

提升防災能力

地質災害排查工作分爲汛前排查、汛中排查以及訊後排查。汛前排查爲每年4-5月,汛中排查爲每年6-9月,汛後排查爲每年10-11月,主要對省級重大隱患和突發性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排查,並協助當地政府地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培訓和應急搶險。

在排查時排查人員必須到每一個隱患點現場踏勘調查,對每一個災害點進行易發性、危險性分析,發放地質災害工作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適時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協助地方政府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避免造成羣死羣傷地質災害事件發生,最大限度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遇突發性地質災害和險情時,羣測羣防員還需及時上報鄉(鎮)政府,鄉(鎮)負責人須第一時間上報縣(市、區)國土資源局,縣(市、區)國土資源局通知青海省水工環調查院,接到險情通知後,青海省水工環調查院派地質災害排查項目組迅速前往現場進行勘查、評估、測量,利用無人機、GPS等先進生產設備和遙感影像軟件,全面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對地質災害情況進行分析預判,提出應急處置方案,向當地村民做好宣傳解釋,與政府工作人員一道做好臨機處置等應急工作,撰寫調查報告和險情專報,並將險情專報、簡報或調查報告提交到青海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檢查、彙總後提交至青海省國土資源廳,及時爲地質災害險情治理提供科學嚴謹的措施建議。

堅持生命至上盡職盡責

爲人民羣衆築起堅固生命防線

爲最大限度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地質災害工作始終堅持突出分級管理、突出重點、羣衆報險(災)和專業調查隊伍分縣包乾及三個統一的原則。青海省水工環調查院近三年來編寫的調查報告和險情專報共112份,佔全省60%以上。排查西寧四區三縣面積7649平方公里,調查路線8100公里,出動排查工作組總計207次,參與地質災害應急搶險36次,發佈監測預警3次。如,2017年4月30日大通縣元樹爾發生滑坡、2017年8月8日城東區王家莊發生滑坡、2017年11月27日湟中縣共和鎮轉嘴村滑坡、2018年6月5日大通縣極樂鄉白崖村發生崩塌,在這些重大險情的地質災害應急調查處置中,哪裏有險情,哪裏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不懼危險,仔細查勘,加班加點撰寫調查報告和險情專報,爲政府開展應急處置提供科學依據。

圍繞防災減災需要,近年來水工環調查院還承擔了西寧市南川東路滑坡、塔爾寺不穩定斜坡、雜多縣城泥石流、瑪多縣花石峽危巖等中央、省部級特大型地質災害治理工程20餘項;完成湟中縣、同德縣等15個縣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湟中縣、玉樹縣等7個縣的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工作;承擔了化隆縣夏瓊滑坡、大通縣元樹爾、張家灣滑坡等地質災害勘查、設計工作30餘項。特別是玉樹4·14地震發生以後,水工環調查院積極投入到玉樹抗震救災工作中,全面參加了地質災害排查、重建選址、應急監測、危巖清理、重建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以及地質災害勘查、設計、治理等各項工作中,發揮了水工環地質專業隊伍不可替代的作用。

圍繞青海“生態立省”戰略,爲服務生態文明建設,保護地質環境,實施了三江源保護區、湟水流域、大通河流域及大通煤礦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項目18項,治理面積42902畝,恢復耕地12610畝;走出了一條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從而促進了生態文明建設。

在立足水工環主業,履行省級地方公益性專業隊伍職責的同時,爲發揮專業優勢,不斷拓寬服務領域,省水工環調查院始終積極發展經營開發,承擔了省內祁連機場、青藏鐵路、高速公路、超高壓輸電線路、水電站等我省重大建設項目的岩土工程勘察、地災害危險性評估、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以及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方案編制等社會市場服務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時間就是生命,責任重於泰山”,服務國家自然資源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這是新時代水工環地質人的責任與擔當,也是國家和人民賦予他們的光榮使命,他們用辛勤的汗水和生命在捍衛。

【單位簡介】

青海省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院,前身爲青海省第二水文地質隊,隸屬於青海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是專門從事公益性、基礎性水工環地質工作的正縣級事業單位,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岩土工程勘察設計,水利工程設計,礦產勘查、物探、測繪、實驗測試爲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勘查隊伍,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精良的勘查技術設備、豐富的地質資料、合理的技術結構及人才配置。承擔中央及地方基礎性、公益性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的調查評價等工作,同時承攬各類商業性水工環地質市場項目,爲社會經濟建設提供技術服務。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