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除金星外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的交角非常接近于地球,这使它也有类似地球的四季交替,同时,火星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这使火星上的一天几乎和地球上的一样长。所以,火星也一度被认为是潜在的第二个地球。早在1600年,人们就开始通过望远镜研究火星并对火星进行观测。大约每隔26个月就会发生一次火星冲日,地球与火星的距离在冲日期间会达到极近值,通常只有不足1亿千米,而在火星发生大冲时,这个距离甚至不足6000万千米。

后来,人们陆续开始发射火星探测器到其表面采取土样分析并探测火星表面的各种气候情况,也试图通过登陆来解开火星大气和水的谜团。而发射火探测器去火星的最佳时机就是火星冲日的时间,这个时间距离最近,固然花费较少。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30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它们对火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向地球发回了大量数据。同时火星探测也充满了坎坷,大约三分之二的探测器,特别是早期发射的探测器,都没有能够成功完成它们的使命。

很久之前,苏联对火星进行了探索。苏联在上世纪60年代先后发射了五颗火星探测器。然而,可能由于火箭推力等原因,前两颗探测器未到达地球轨道,第三和第五颗则因为在地球轨道飞行时火箭因故障未能成功启动,最终坠入大气层。只有第四颗卫星到达了火星轨道,但随后便与地球方面永远失去了联系。随后美国也发射了若干颗火星探测器,如水手号、维京号等。美国由于经济因素,发射了更多的探测器,经历了更多的失利,但最终,美国还是实现了火星着陆,并进行了一些探测工作。其作用更多的是为之后飞往火星的探测器提供资料,让其在设计上更好的适应火星环境,也有更加准确合理的探测方向。

2003年,美国将两颗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它们就是勇气号机遇号。勇气号的主要任务是探测火星上是否存在水和生命,并分析其物质成分,评估火星上的环境是否有益于生命。机遇号则更多地开展对火星岩石、地质分析和地表描绘等工作。这两个火星探测器同属于火星探测漫游者计划,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是机遇号,直至目前,仍在使用。而勇气号由于轮胎陷入损坏,修复无效后作为静态观测点,并于2011年彻底失联。探测器的设计寿命仅为90天,但两者均运行了数年,尤其是机遇号达到了5000多天,这简直就是奇迹。

中国火星探测计划也是箭在弦上。迈入21世纪后,我国航天事业进步飞速,尤其是探月计划成功后,我们掌握了一定的星体表面降落的相关技术。已具备一定的火星探测器研发实力。目前又屡屡实验长征五号等大火箭,为了能够达到推送如此远距离探测器的目标。目前的探测计划包括萤火一号卫星,萤火二号探测器(包括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即火星车三部分),和萤火三号探测器。其实早在2011年,我们的萤火一号便随俄罗斯的福布斯-土壤卫星一起搭载天顶-2SB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但后来由于在轨期间,火箭故障,卫星无法继续到达火星轨道,中国第一次火星探测尝试宣告失败

凡事还要靠自己。之后我国没有盲目的再次发射探测器。经过探月计划积累经验,并积极试飞大推力运载火箭。等不久的将来,也就是几年后,技术和时机都成熟之时,我们一定能够看见挂着五星红旗的巡视器驰骋在火星表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