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飞驰人生》开始,韩寒算是正式跨进商业片导演的行列,也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导演韩寒。他的前两部电影,《后会无期》的小镇青年文艺情怀,以及《乘风破浪》对亲情与友情的眷恋,都是作家韩寒的延续。而《飞驰人生》则标志着韩寒真正找到了商业电影的规律与精髓,除了依然在认真地爱电影与拍电影外,他的这部新作多了许多游刃有余“玩”的态度。

所谓“玩”的态度,即看清了电影的真相——包括创作、行业、市场、观众心理,可以轻松地调集资源,更好发挥个人优势,以精确的投入产出比来拍电影。这也能解释,为何韩寒会请来开心麻花的主将沈腾以及沈腾在开心麻花的老搭档们在《飞驰人生》中挑大梁,这是目前喜剧电影市场最强的保证。“韩寒+沈腾”,一定程度上实现了“1+1>2”的效果。

韩寒意识到了在电影创作方面的转型,再以以前的文艺与怀旧路线唱主调,虽然依然能成功,但却很难在残酷的春节档竞争中,不输周星驰、宁浩。在文戏方面,典型的韩式幽默,吸引的是韩寒这些年来一直支持与欣赏他的拥趸,而唯有“酷燃”的赛车场面,才能开拓观众群,尽最大可能的把非韩寒粉丝拉进影厅。

《飞驰人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赛车电影或者运动题材电影,但对于赛车的专业理解,通过诸多专业术语与画面呈现了出来,这是韩寒的优势。韩寒集合了到目前为止他能融入这部电影的所有优势,完成了这部“拳头产品”。观众的笑点、泪腺以及内心的柔软点,总有一处会被《飞驰人生》击中。

沈腾在片中饰演因进行地下比赛而被吊销驾照五年的前车神张驰,这位以开大排档颠勺为生的过气名人,其实有着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失意中年”人设,比起拿回赛车驾照重新上赛道证明自己,张驰更多想要的,不过是提振自己在生活中的士气,这种士气可以具体到:向儿子证明他的老爸不是一个“废物”,向以前车队的同事证明自己“还行”……至于是不是冠军,电影用一个开放式的结尾说的很明白了,张驰并不在乎赢,他只是不想输。

不要为没有看到一个开香槟、捧奖杯的结局而觉得遗憾,事实上这样的结尾也颇为符合“中年韩寒”的心态,对于赢的渴望的巅峰,在博客时代他说出“高处不胜寒”的时候就达到顶点了。写作、赛车、做杂志、拍电影,没做一项事情都能获得优异成绩的韩寒,或许早就明白了“成功”的真相,“成功”真的不是夺金牌、得第一,而是享受追求“成功”的过程。作为编剧与导演,韩寒没有像其他幕后工作者那样隐身于作品背后,他依然有强烈的诉说欲望,只是,他寻找到了一名中年人以及一名电影人的更好表达方式。

祝贺韩寒,通过《飞驰人生》,他可以摘掉“跨界导演”的帽子,成为一名导演熟手。他手头还有不少以前积累的IP可以开发,但对韩寒的更大期待,来自于某一天他的作品里可以出现陌生的、非韩寒式的元素,那是他作为导演下一步的进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