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互聯網“軟色情”中的未成年人

  澎湃新聞記者 袁璐 實習生 郭心怡

  3月8日,豆芽偶然發現10歲的女兒與一個15歲的男生科里斯“網戀”了。

  讓她更爲訝異的是,在兩人的QQ聊天記錄中,男孩還示意女兒學一學“文愛”(注:文字性愛)。

  女兒有阿斯伯格症,與人交往缺乏技巧,只能理解字面意思和清晰指令。她擔心如果發現再遲一些,孩子真的會去學。

  她找到科里斯對質,“他給出的解釋是玩玩而已,說我過激。”科里斯是B站(嗶哩嗶哩)上的UP主(上傳視頻的博主),他把與豆芽的對話發到網上,指責豆芽不尊重孩子的隱私,獲得了一部分支持。

  豆芽的反駁迅速掀起了一場輿論戰。接着男孩道歉,B站刪帖發聲明……她的站內信裏收到其他女孩們類似經歷的傾訴,作爲單身母親,豆芽內心的不安加劇了。

  《第八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逾九成未成年人在上網時遭遇過不良信息的侵擾。

  通常,在一些貼吧裏,比如蘿莉吧、處對象吧、連麥吧,以及一些“語誘”、“語C”、“聲優”、“磕炮”QQ羣裏,大量未成年人活躍其中,在這個信息自由流通的虛擬場所,未成年人們會用一些成人費解的黑話社交,讓軟色情(注:偏晦澀的色情內容)在網絡空間內潛滋暗長。

  戰爭

  “70後”的豆芽1999年就開始用QQ,還是資深的Wower(注:魔獸遊戲玩家),她對孩子接觸網絡的態度顯得開放和包容。

  女兒3歲多時,豆芽開始讓她通過QQ和離婚的丈夫視頻聊天。前夫在遙遠的異地,女兒的QQ是豆芽幫她申請的,在她看來,QQ是女兒和前夫及其家人聯絡感情最便捷的工具。

  一些不好的徵兆出現在今年3月。豆芽突然發現女兒經常半夜在她睡着之後偷拿她手機,鑽進被窩裏玩,一兩個小時候再偷摸放回原處。有幾次清晨醒來,她發現手機在女兒枕邊。此後她開始留意女兒的舉動。

  3月8日,豆芽按捺不住心中的猜疑,悄悄打開了女兒的QQ聊天記錄。

  在聊天框裏,女兒和一個15歲的初中男生科里斯親暱互稱“老公”、“老婆”。孩子漸漸進入青春期,對異性產生朦朧的情愫是正常的,她能理解。但當她看到聊天框裏“文愛”兩個字時,立馬“炸了”,她知道這個詞遠遠超過了女兒的年齡所能理解的範圍。

  豆芽努力剋制自己的情緒,猶豫了兩個小時後,她找到了這個男生。對方的反應讓她氣憤,“他給出的解釋是玩玩而已,說我過激。”

  讓她沒有想到的是,男孩科里斯將他們的聊天對話截圖發到了B站上,並很快上了熱評。“他教唆我女兒離家出走,自殺”,這觸及了她的底線,“這是在犯罪。”豆芽說。

  她大腦中盤旋着無數種女兒可能受到的傷害:如果她聽從了網上那些人的教唆,選擇了自殺或者離家出走,她能去哪裏?還能不能聽到媽媽?萬一遇到壞人怎麼辦?

  那一刻,她只想從網絡暴力中“奪回”女兒。她決定用“一個媽媽的方式”去處理。第二天,豆芽同樣在B站上發了動態,但很快淹沒在其他帖子當中。10號下午,她選擇報警,但警方不予立案。無奈之下,她跑到自己的老根據地魔獸世界論壇上再次發帖,通過好友玩家們的轉發擴散,評論炸開了鍋。

科里斯的道歉科里斯的道歉

  B站上的各路UP在科里斯動態上留言,指責他的行爲,最後他刪掉了動態,並主動給豆芽道歉。他在道歉信中寫道:“我承認有對當事人進行過不當的語言以及性騷擾形式的暗示,還有過對當事人進行錢財誘導,誘導當事人對我進行無用的消費……錯了就是錯了,應該用心的去道歉。”

3月12日,B站發佈有關用戶“科里斯”事件的通告3月12日,B站發佈有關用戶“科里斯”事件的通告

  3月12日,B站做出了官方回應,表示會在在團中央權益部的指導下,設立青少年維權站。

  3月16日,科里斯的父母向豆芽短信致歉:“我們對他(科里斯)的教育和關心太少導致他的狂妄,對您的生活造成影響再次向您道歉。”

  禁忌

  事情並沒有結束。

  之後,豆芽陸續從B站上收到了七封私信,來信者是10歲到17歲不等的未成年人,她們的共同點是都有被網友騷擾過。

  騷擾多數是以擴列(注:加好友)開始,接着是語言騷擾,以及要求這些未成年人拍裸照和私密處照片。

  這些躲在角落裏的未成年人試圖告訴豆芽,網上還有很多她不知道的“套路”。“她們經常在動漫羣裏遇到一種情況,有人發出一個紅包,讓未成年人發出嬌喘的聲音或者脫去衣服,他們再把這些照片賣到色情網站上。”

  豆芽意識到,網絡成爲所有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娛樂方式,在沒有禁忌和分級的地帶,一些魔爪更容易伸向毫無辨別能力的未成年人。

  在“科里斯”事件之前,12歲女孩小糖就曾在B站上發帖講述自己遭遇騷擾的經過。

  一個男生加她好友之後,稱她爲“蘿莉”,並問她“喜不喜歡SM(注:虐戀)”,“我意識到遇到了變態,就刪了好友。”小糖說,一般混動漫圈的人都知道SM。

  那次遭遇之後,爲了防止被騷擾,小糖把自己的QQ性別設置成男生。“不過改成男性後的第一天,就有4個人發消息說‘小哥哥,擴列’。”

  小糖從幼兒園時期開始看動漫《機動戰士高達》和《魔卡少女櫻》,7歲時接觸網絡。

  2014年,小糖成了B站上的常客,“上面有些太太的視頻做得很好,圈裏面喜歡叫厲害的人太太。”她在B站上是3D模型內容的UP主,有251個粉絲,每個粉絲都可能成爲她的網絡好友。

  小糖喜歡畫動漫,在畫手圈和同人圈裏,她有自己的CP(注:伴侶、搭檔),對方也是女孩。她們通常週末時在線上見面,一起連麥(注:語音通話)畫畫聊天。

  豆芽的女兒也是同人圈裏的一員,在這個圈子裏,創作者們會根據一些漫畫中的人物,通過自己的想象和再加工對人物進行角色設定,再用畫畫或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它很符合阿斯伯格綜合症患者的幻想。”豆芽說。

  前年,豆芽的女兒開始接觸B站,她的賬號是豆芽申請的。豆芽之前一直是B站用戶,後來棄用這個賬號,是因爲她無法接受一些誇張的彈幕和軟色情的內容,“一羣人對着視頻裏的蘿莉發彈幕,什麼跪舔啦,硬了之類的,還有很多色情擦邊球的圖片和視頻。”

  女兒喜歡畫畫,漫畫是她最喜歡的類型,而B站上有不少相關的內容。豆芽告訴過女兒,不能瀏覽色情暴力的內容。“她是個阿斯伯格綜合症的孩子,需要非常明確的目標、指令。”

  她知道,女兒有很強烈的社交願望,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總是滔滔不絕,而且不允許被人打斷,“但她的(社交)方式不被其他同齡孩子所接受,經常會被孤立。”

  現實中,她曾經沒有一個朋友。直到去年,她才和另外一個被孤立的孩子成爲朋友。

  豆芽關注兒童的性自我保護始於懷孕5個月時,當時她身邊發生一起案件,一個四歲的孩子被強姦致死,她因此擔憂過孩子的未來,當時“孩子也就是四五個月,我差點就不要她了”。

  她經常潛伏在一些未成年人出沒的貼吧或羣裏,試圖去了解孩子的想法。但她發現,赤裸的性暗示和出格的語言出現在孩子們的視野中是常態。“我不敢去想象以後那些孩子會成長成什麼樣的孩子,我的孩子以後會跟什麼樣的人生活在一個環境裏。”

  隱患

  事情過去了一段時間,豆芽逐漸走出了心理上的恐懼,但一些問題還是困擾着她。女兒是她的唯一,因此在安全教育方面,她總會傾注更多精力。比如她會告訴她,如果有陌生人問路,只能指方向不能帶路。但在浩瀚的網絡裏,她有太多無法預料的情況。“現在的孩子,接觸的東西太多了,網絡信息太開放,這個也是一個問題。有時防不勝防。”

豆芽寫給女兒的信豆芽寫給女兒的信

  同樣的困惑糾纏着李冰。在知道科里斯事件後,她意識到,“小女孩的媽媽(豆芽)阻止了更可怕的事情發生,很多家長都沒有這個意識。”

  2016春節,李冰回到家以後發現自己只有11歲的小侄女抱着手機不撒手,而且侄女在收完她發的QQ紅包後立馬刪除了好友。李冰從來訪記錄裏點進到她的QQ空間裏,“看到各種說說觸目驚心的內容,什麼處cp、語C、求K友以及我一大串看不懂的名詞。”

  她想搞清楚侄女到底在網上做些什麼,於是用小號添加侄女爲好友。“我憑藉着炫酷的網名和頭像很快就和她成了K友,K友就是對方發什麼東西你要幫着轉發擴散的意思。”

  隨後,她被侄女拉到一個語C羣裏,“剛進去羣主就要求新人嬌喘以及各種不描述,嚇得我趕緊把羣屏蔽了。”

  通過點個人資料,李冰發現羣裏面的大部分是“00後”,甚至有2009年出生的孩子。侄女有一個“CP”,對方也是一個未成年的女孩子,兩個人互相叫“老公”、“老婆”。“她對於她所做的都沒有一個概念,這是危險的。”這種危險是無法預知的。豆芽說,在女兒的班上,有不少留守兒童,每個孩子都帶着智能手機,接觸網絡輕而易舉,“現在網絡上色情信息鋪天蓋地,他們的安全誰來負責?”

  女兒一歲時,豆芽和丈夫離婚,之後便獨自帶着患病的女兒生活。她說自己每天面對的都是一個“新孩子”,在教女兒繫鞋帶這件小事上,她教了整整5年。“她不關注的東西,過後可能完全忘掉,所以我只能不斷地教她那些行爲問題。”

  小糖一歲時,父母離異,她被判給父親,後來,父親和繼母一起在外地工作,她和奶奶生活在一起。“我對父母也沒有什麼感情,但還是會想他們,只是不說出來。”

  每天寫完作業,小糖都會習慣性地登錄B站看看。 在小糖的世界裏,陪伴她時間最多的就是網絡中的兩個CP。她覺得現實中的人際交往過於麻煩,也沒什麼朋友,堅信網絡上的友情纔是牢不可破的。

  “這些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在家中,沒有同齡人的陪伴,如果父母也忙於工作,疏於跟孩子們交流溝通,他們更加寄希望於網絡交友,在成長中渴望接觸最新的最流行的文化。”羅利娜說,她長期研究親子溝通,是專注親密關係的萌芽研究所創始人。

  邊界?

  豆芽發帖的那天,羅利娜在當天的知乎熱門話題榜第一名的位置上看到了“科里斯”事件。在她看來,“孩子進入網絡世界,即使沒有學壞,也可能被‘壞孩子’利用或者傷害。他們會被眼花繚亂的虛擬世界所吸引,聊天交友,玩遊戲,看動畫,玩cosplay,玩抖音,看直播,還有海量的視頻……孩子無意中接觸了沒有邊界的網絡裏這些軟色情內容,在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強的成長階段,是很容易學壞的。”

  針對這種情況,羅利娜進行了一次體驗式調查。讓她震驚的是,一些網站有大量的兒童暴力、噁心、恐嚇、軟色情的視頻流傳,在一些未成年人聚集的羣落裏,文愛、K友、連麥、語誘是高頻詞彙,“他們有一個重要的喜好就是‘語C’,即以文字爲基礎進行角色扮演。”

  隨後,她寫下了《10歲女孩被引誘文愛,孩子的互聯網世界藏着多少骯髒?》一文,試圖給家長提供一些預防和應對策略。

  “網絡中存在一些令人髮指的醜惡現象:軟暴力、幼女癖、蘿莉控、戀童癖,甚至軟色情、聊污、聊騷、文愛……還有一些不健康的二次元文化,都建議清除乾淨,不能呈現在孩子們面前。因爲他們既無分辨能力,又無抵抗能力,很容易誤入岐途。”羅利娜說。

  羅利娜根據數據公司QuestMobile發佈的《移動互聯網報告》得知,B站位列24歲及以下年輕用戶偏愛的十大APP榜首,同時,在百度發佈的2016熱搜榜中,B站在00後十大新鮮關注App中排名第一。24歲及以下年輕用戶偏愛的十大APP就包括B站,百度貼吧,快手,QQ空間等。

  “但實際上,據我觀察,B站中,初高中及大學生纔是主力軍,並有年齡下降趨勢,很多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也受環境影響,逐漸活躍於這些平臺。”她說。

  美國性教育專家黛布拉·哈夫納曾說:青少年喜歡探索電腦空間隱蔽之處,他們還喜歡接觸自己同伴以外的人。除了B站,小糖常去的地方是半次元、LOFTER、語C羣或貼吧。對她來說,cdx(處對象),nss(暖說說,發qq空間說說後,對方幫忙點贊,評論),cqy(處qq好友),連麥這些特定的詞並不陌生。

  科里斯的事情帶給豆芽一些思考,“首先父母一定要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路程,然後網站實行分級制度很有必要。”

  前幾天,她帶着孩子去遊樂場,看見一個不到兩歲的孩子拿着手機在看視頻,她在心裏問自己:“處在毫無界限和門檻的信息中,你能想象三四歲的孩子會看到什麼東西嗎?這股洪流會把孩子衝向哪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