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晓军

2005年8月,杨致远请马云喝清酒。后来,马云说那是他喝过最贵的清酒。酒后,马云接受雅虎中国10亿美金注资,但出让了40%的股份收购后者。

揣着雅虎在日本电商的成功经验,淘宝4个月端掉了国内C2C电商市场60%的份额,成为“亚洲最大购物网站”,并宣称日活超过900万。

而当时与淘宝恶战的eBay,市场份额只剩下不到30%。

这一年,把腾讯推上港交所的马化腾,却麻烦缠身。在计划怎么花IPO筹来的资金时,他准备将其中65%拿来搞无线增值、互动娱乐、网络内容。当然,还要成立一个C2C电商平台,依托于QQ用户资源搞另外一个“淘宝”。

这个“淘宝”叫做拍拍网。拍拍网成不了淘宝

据Alexa数据显示,拍拍网运营100天就跻身“全球网站流量排名”TOP500,大有赶超淘宝之势。

只是,电商业务如火如荼之时,腾讯赖以生存的社交板块却受到了挑战。2005年4月,MSN中文网聚合淘宝、猫扑、赛迪等9大门户成立“抗QQ联盟”。10月,其与雅虎当年实现了全球44%的IM用户内容互通。有知情人士透露,那几年,MSN新增用户有95%是QQ流失的用户。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腾讯开始联合Google、推出QQ邮箱、收购Foxmail等对抗MSN,而拍拍网的建设相对滞后——表面上看,增开了QQ商城、拍拍网和QQ网购等电商入口,但底层的店铺建设、商家运营等方面,腾讯都没精力去深耕。

到2011年,淘宝网在C2C市场斩获88%的份额。这也标志着,马化腾亲手打造的“淘宝”,没能跑赢马云的淘宝。

作为一家本质上仍是媒体的公司,腾讯缺乏电商基因。但这一年初,腾讯市值达到了460亿美元,正与百度在争夺中国互联网市值NO.1的地位。于是,它借着雄厚的资金,开始投资易迅、买卖宝等多家B2C电商平台,展开了战略投资拉力赛。电商代理人逃离

自己做不了淘宝,那就扶植一家淘宝。

2014年,腾讯放弃了自营电商,并在这之后,先后押注唯品会、蘑菇街、京东以及拼多多。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称京东为腾讯的电商代理人。京东财报显示,腾讯已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占比18%;而其创始人刘强东占股15.5%。

可惜的是,腾讯系的电商还完全无法与阿里抗衡。2019财年,阿里净利876亿元,同比增长37%。而腾讯系中,除唯品会有十亿级盈利外,均在亏损。

这其中,拼多多是唯一有进展的。

今年5月,拼多多发布了上市以来的首份年报。数据显示,平台GMV达5574亿元,同比增长181%;平台活跃买家年度平均消费额达1257.3元,同比增长87%。其中,2019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3.79亿元,较上季度大幅收窄。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致股东信》中说道,拼多多具备了随时产生收入和随时赚钱的能力。这应当让马化腾格外欣慰,据称,马化腾每个月都要见一次黄峥。

但黄峥清楚,拼多多不是腾讯的唯一,“即使拼多多死了腾讯也不会死”。作为跑在微信上的一款“游戏”,拼多多对于微信生态的依赖有目共睹。一旦两者的利益分配上出现纠纷,拼多多很可能被踢出局。

这个已然长大的小公司,正在考虑“出微”计划。

数据也摆在面前,去年4月,拼多多来自微信的订单量已低于50%,更多则来自App。而2019年财报显示,拼多多App的平均月活达2.897亿,同比增长超过74%。

腾讯的代理人,打算“逃离”腾讯。

流量低洼的诱惑

和拼多多一样到腾讯微信生态里淘金的,还有很多。有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5月8日,淘宝和天猫商家数量大约1280万。而这些商家中,绝大多数也在微信生态中开店,或获取流量。

11亿月活规模,让微信给予商家充足的流量。一位西域美农曾表示,其在微信上的获客成本低至0.2元,而转化率高达30%。但在阿里等传统中心化电商平台呢?商家服务公司有赞创始人白鸦曾估算,2014年之后,电商平台日流量超过2亿便再无真正的用户增长。其中,商家GMV达到1000万元时,向平台支付的流量费用不低于150万;而GMB突破1亿元后,流量费用可达4000万元。

传统电商的人口红利见顶了,在阿里系获取流量只会越来越过。而根据数据分析公司Quest Mobile统计,目前中国11亿手机用户3成时间花在微信和QQ上,大约是在电商里所花时间的10倍。

所有人都往微信跑。《商界评论》就曾报道,一年时间里,京东在微信收获了大约1000亿元的市场;淘宝客收割了近4000亿元。

腾讯当然是高兴的。三节课创始人黄有璨认曾表示为:“如果说微信从0起步成为流量巨兽的过程可以被视作微信的‘上半场’,那么接下来的‘超级生态打造’和‘全面商业化尝试’则可被视作是微信的‘下半场’。”

而这个“下半场”的探索,需要由足够多的商家在生态中活跃。

可惜的是,微信里80%的中小商家并没有赚到钱。在去中心化的微信生态里,他们不能再通过向平台支付流量费去获取用户,而微信一直重视的良性社交关系的属性也不允许它去改变。商家只有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工具传播优质的内容,才能够获取规模化的流量。

对于好不容易圈粉的用户,如何去挖掘每一个顾客身上的价值,商家们却无从下手。毕竟以往的套路是,花4000万元买来流量卖出去1个亿;如果下次再促销,则需再花钱买。

粉丝运营的概念,在传统电商时代并未形成。用连接构筑生态

如何在去中心化渠道获客?如何将顾客资产私有化?这是微信生态中所有商家共同思考的。

腾讯也束手无策。尽管提出了智慧零售解决方案的“7个数字化工具”:微信公众平台、微信支付、小程序、腾讯社交广告、腾讯云、泛娱乐IP和企业微信,但缺乏电商基因的腾讯不知该如何一一与商家匹配。

商家和腾讯之间,出现了需求巨大的重构环节。一时间,点点客、微盟、有赞、微店等SaaS公司突然冒出来。他们向商家提供裂变、分销、转化等工具,教会商家如何适应这个基础设施健全的生态。

以有赞商家为例,水果小店果琳每开一个新店都会在微信上促销。一次蓝莓1元秒杀团购活动,果琳曾售出了20000份,并要求在开业后3天内到店自提。

用老用户带新用户团购,依托电商向实体店导入客源,而当人走进实体店时又激发了新一轮消费。果琳尝试着将顾客价值,从裂变和消费两个方向进行最大化经营。

作为没有门店的幸福西饼,已经布局了全国200多个城市。将有赞800多项SaaS功能复制到微信小程序,幸福西饼通过“附近的小程序”功能揽获了每个城市的天使用户。

当然,对于流量导入问题,商家也可以借助腾讯社交广告进行效果广告投放。只是,腾讯方面难以获取商家历史交易数据,在精准营销方面还需借助有赞、微盟等SaaS服务公司提供的数据分析。

据称,微盟是微信朋友圈最大的广告服务提供商。而有赞在广告投放上,也帮助了阿芙精油、小罐茶、七格格、泸州老窖、周黑鸭、植观等商家。资料显示,植观的单次广告投放ROI达到1:2,半年LTV达1:3。

作为微信生态第一股,有赞被视为腾讯落地智慧零售的必然选择。4月,腾讯也向有赞投资了近10亿港元。截至2018年底,有赞微商城累积注册商家超过442万,累积付费商家达到10万。微信生态商业化的路上,腾讯可能需要这样的新代理人。

和拼多多一样,有赞并不只属于微信甚至腾讯。在有赞的话语体系里,它先是商家的服务商,其次才是微信的服务商。用白鸦的原话来讲,“客户需要解决什么,我们就通过自己的特长去满足客户需求。”这些标志着,如果某一天商家渴望进驻百度、支付宝,有赞同样会和微信一样帮助他们匹配资源。

2019年5月8日,深圳。白鸦在有赞产品发布会表示,与腾讯的合作对于有赞的战略和业务布局没有影响。而据其内部人士透露,有赞正在考虑接入百度小程序和支付宝小程序。而在这之前,有赞也在帮助商家接入了微博、快手、支付宝生活号等渠道。

早在2018年6月,快手短视频App上线了“快手小店”,而店铺底层支撑便是借助有赞的技术。据称,当时白鸦约快手CEO宿华见了一面,两人聊了不到1个小时便达成合作。

10亿港元投资,让有赞被归为腾讯系。但从这家公司的动态来看,其野心并不局限于微信生态。

只是,腾讯电商已到关键时刻,千万级商家供给与十亿级用户需求该如何匹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