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上學校

作者:之之,7歲

原創

之之心底一直都有個公主夢,雖然也許是個非傳統的公主。比如說她愛粉色,也愛扮酷;她喜歡安靜地畫畫,更愛好滿操場地快跑;她可以優雅地跳芭蕾,也總是忍不住肆意地跟玩伴大笑。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好像就是她。心思像女孩一樣敏感,神經如男生一般大條,希望她每天高高興興地上學去時,去的就是如她畫中的地方,笑意盪漾,春暖花開。

/ 海慈

鄉愁

作者:余光中

讀詩:可可

經典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作 者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於南京,詩人。曾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當代著名評論家。主要作品有《鄉愁》《余光中經典》《傳說》,其中《傳說》獲臺北新聞局金鼎獎歌詞獎。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先生病逝,享年89歲。

今 日 讀 詩

可可:「給孩子讀首詩」發起人之一。於北大求學,而後留校工作,在讀博士。愛工作、愛生活,愛夢想、愛折騰,成家立業、兒女雙全,依然不改初心,追夢而行。

詩 人 詩 語

小時候讀《鄉愁》,未能理解“外頭與裏頭”,“這頭與那頭”的真正含義。長大了,離開家鄉,從少年到青年,再到兩個孩子的母親,離別了多少故鄉的人與事,那些漸行漸遠的時空記憶,最後都化成人生路上的一枚郵票、一張船票,甚至是那一方墳墓的寄託。前年去臺灣,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拜會了余光中先生,當蒹葭白髮的先生用帶着滄桑卻又不改的鄉音,在海峽的那一頭爲我們緩緩讀出《鄉愁》,對空淚長流,才真正體會到這份鄉愁已經太久太沉重。

/ 可可

如 何 參 與

不經意間

將爲這些“詩情畫意”

註明來源和作者信息

特 別 聲 明

本公衆微信平臺的音頻、視頻及圖文內容系「給孩子讀首詩」獨家制作,並享有版權。本平臺所使用的詩歌、圖片及音樂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給孩子讀首詩』是WeMedia自媒體聯盟成員之一

WeMedia是自媒體第一聯盟,覆蓋5000萬人羣

詳情搜索“WeMedia201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