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事情是這樣的:

去年夏天,我們幾個年輕編輯(中年阿姨)好不容易從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拿到官方繪本製作權時,可以說幾乎激動到昏厥!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終於能在上班時間看動畫片了!

相信不少 80、90 年代的朋友,和我們一樣,童年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放學後坐在電視機前看動畫片!

在童年的動畫片裏,我們沒有海賊王和灰太狼,沒有汪汪隊和小豬佩奇,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大頭兒子小頭爸爸》,是《魔方大廈》,是《大鬧天宮》《葫蘆兄弟》《阿凡提》《天書奇譚》……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時至今日,在聽到《大鬧天宮》裏那句“孩兒們,操練起來”時,我們仍會十分興奮;看到阿凡提,就立刻想到那頭聰明好玩的小毛驢,《葫蘆兄弟》主打歌——“一根藤上七個瓜”,大家現在還能張口就往下唱。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想到自己的童年裏滿是這些優秀的動畫,童年就變得有了顏色,幾個好朋友圍坐在一起看動畫片的時光,似乎也變成了最無憂無慮的定格動畫。

這些代表中國動畫巔峯的作品同屬一個廠牌: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作爲中國歷史最老的動畫製片廠之一,它的前三十年被譽爲中國動畫黃金時代。當時美影廠已在國際上獲獎達七十餘次,在動畫界被評價爲獨樹一幟的“中國學派”。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本想懷舊一下買本繪本看,但是挑了一本又一本,我們就都哭了。背景畫面簡單比比皆是,有些形象處理得匪夷所思,綠皮膚的葫蘆娃、沒腿的葫蘆娃,讓人笑着笑着……就被醜哭了。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市面上的“葫蘆娃”)

很遺憾,我們沒有找到能與國產經典動畫匹配的繪本。

以往的繪本似乎比較在意故事,對畫面忽略較多。然而這些動畫不單是中國文化故事的經典,還是中國審美的標杆。

有幸趕上中國動漫黃金時代的我們,該給孩子看什麼品質的繪本?怎樣才能讓他們感受到中國經典美學?

思考之下,我們決定花足笨工夫,做一套畫面嚴格根據動畫原片來修復製作的繪本。這樣的做法沒有先例。

從下定這個決心到產品最終交印的 220 天裏,我們記錄了許多製作瞬間,整理了十大有趣的小亮點,在此與大家分享。

01

精挑內容 甄選隊友

我們首先從海量經典裏挑選了《大鬧天宮》《葫蘆兄弟》《阿凡提》,作爲“中國經典動畫大全”第一輯。三部片子風格各異,極具代表性。

但因爲繪本語言與動畫語言的差異,工作難度也不小。很幸運,我們找到了理念相投的森雨文化來做畫面繪製。

森雨是一家出品衆多高品質動漫的文化公司,對繪製各環節要求非常高,旗下作品榮獲中國動漫節金猴獎、新星杯漫畫大賽獎等衆多獎項。他們還是《三體藝術插畫集》的製作方。由此,我們共同組成了一支 13 人的修復團隊。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02

《大鬧天宮》——下苦功夫的手繪動畫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再看這部大名鼎鼎的《大鬧天宮》,動畫畫面依然非常精緻。它的製作人都屬大師級別。

也難怪,這部動畫片的導演是中國動畫之父萬籟鳴,動畫設計是中國動畫奠基人嚴定憲,美術設計是中國現代藝術先驅張光宇。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張光宇(中)與萬籟鳴(左)等

動畫片《大鬧天宮》的整個籌備期,長達五年。呈現時,其美術以國畫爲基礎,大背景用水墨渲染,人物用工筆,帶有強烈民族裝飾的風格。光雲朵造型,就是團隊到故宮等各地名勝採風,收集圖樣設計出來的。

當時沒有電腦製作,全憑手繪。一般 10 分鐘動畫要繪製 7000 到 10000 張原畫,製作《大鬧天宮》一共用了 10 萬多張畫紙,1.1 萬英尺膠片。

而根據動畫原片繪製繪本,也得一幀幀拉片。

比如,動畫片裏 15 分 30 秒到 15 分 58 秒是美猴王進南天門後,初見天庭的場景,特別絢爛。我們很想在繪本上儘可能呈現最美好的這一刻。

畫師反覆拉這 28 秒,從百餘幀的畫面裏選定元素,再一個個照原樣繪製組合,筆觸和色彩都儘可能還原。最後就只能得到這一頁——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其次,美猴王有很多動態身段,靜態的繪本怎樣體現?只有靠細節。

比如美猴王跳進東海龍宮去借兵器,入水瞬間的水花和氣泡就讓整個畫面活起來。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03

《阿凡提》——平面上的立體感

《阿凡提》是美影廠裏比較特殊的一部,它屬於動畫裏的另一大類:木偶片。

木偶片造型通常以銀絲等金屬作爲關節器,組成骨架,再附上木頭、泥、布等材料製作成“偶”,拍攝時按設計好的動作依次扳動木偶逐格拍攝。

二維繪本要展現三維動畫,難免會丟掉很多細節,原味就不見了。很多阿凡提繪本的“降維打擊”十分明顯。我們不想放棄木偶片獨有的魅力。

可怎麼體現立體感呢?

畫師在畫面層次疊加上做了很多功課,背景和主體間善用透視,背景和背景用陰影。仔細看下圖,樹葉間還鋪了陰影,立體木偶就重現出來了。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阿凡提裏的人偶外層材料用的是布,擁有布紋質感。我們繪本里就做出這個布紋鋪到人物上。還有服飾和建築,我們也重現了很多花紋和肌理。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以下一些對比圖,權當“大家來找茬”的遊戲,可以發現細節上的很多不同處理。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這樣操作最直接的結果是,打開一張圖有時要花 10 分鐘,因爲圖層很細。最大的單張能達到 1G,整套圖片有 90 多G!

04

《葫蘆兄弟》——補足細節的剪紙動畫

《葫蘆兄弟》是原創的剪紙動畫,借鑑了皮影戲及剪紙藝術。

葫蘆娃們各懷絕技,讓人羨慕。反派造型也同樣出彩:蛇精的鱗片筆觸極細,有光澤;蠍子大王兇狠蠻橫,原片的設計在手指關節處都透露出力量感。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非修復版的葫蘆兄弟繪本,會損失較多細節。我們把細節都一一補回來了。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葫蘆娃的小腳趾,小手指,衣服的褶皺等等)

其他還有很多細節,從阿凡提鬍子的形狀、蛇精眼睛嘴巴的大小到頭身比例,都是按照動畫原片的人物形象和官方動態參照圖一點點改,一點點摳。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05

文本質量怎麼保證?

畫面質量做到了極致,那麼文字呢?

我們請了兒童文學界前輩任溶溶當主編,總體把關。文字如何才更靈動,更符合兒童心理,更健康好讀,任溶溶老先生最瞭解。

作爲上一輩兒童文學作家、翻譯家,任老著有《沒頭腦和不高興》;會英、日、俄、意四種語言,翻譯了 300 多個童話。

在這版里老先生還親自寫了給小朋友的序。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繪本畫面語言不同於動畫語言,決定繪本畫面的則是每一頁文本的設置。

哪一段故事是適宜用畫面展現的,怎樣用有限的頁數來表達完整一個故事,都是最初撰寫文本時必須考慮的。

一冊 32 頁的繪本,去掉扉頁、彩蛋頁和版權頁,一般就剩下 28 頁,怎樣利用好這幾頁?怎樣在有限的頁面裏把故事說完整說好了,還原動畫的韻味?繪本畫面是靜態的,怎樣體現動態的氣勢?巧用跨頁可不可以?動畫裏的對話臺詞要不要用?怎麼化用到繪本文本里?

幾個責編不停開小會,吵小架,文本就這麼打磨出來了。

06

細節,一個都不能少

當年每部動畫的片頭都是特別繪製的美術字,因爲都是手寫,所以風格多元而且各具魅力。不單是片名,早先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名根據動畫片風格,繪製的字體也各有不同,細節做得很足了。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20 世紀 80 年代,中文鉛活字陸續爲照相排字模板及電腦字庫所取代。美術字越來越少,手作獨特的味道慢慢消逝,多少還是有些遺憾。

我們在封面設計上有很多設想,最終確定《葫蘆兄弟》和《大鬧天宮》沿用當年的字體,並作了相應的設計。現在呈現的封面大家都很滿意,感覺這不僅是懷舊和致敬,更像是一種喚醒,很高興老作品擁有了新的展現方式。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07

懷舊益智又好玩兒

還記得小時候的益智遊戲嗎?

結合繪本故事,我們也設計了很多有趣的迷宮遊戲、數學遊戲。

小朋友們喜歡做遊戲,又能鍛鍊思考能力,再跟最好的朋友比比賽,別提多開心了~而這套書每冊的最後一頁,大家都能找到這樣的樂趣。大朋友們可以試試找回童年,小朋友們可以試試鍛鍊思考,而家長帶着娃一起做,更能體會更多親子珍貴時光~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還記得一個叫“東南西北”的小玩意兒嗎?還記得怎麼疊,怎麼玩嗎?

在這套繪本中,爲了更大程度地還原大家小時候的樂趣,整個團隊齊心協力想了很多好玩的小手工。

東南西北摺紙(也是一張角色卡)就是其中之一。

別說,同事們拿到這個小小的這隻玩具後紛紛感慨:一秒穿越回童年!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在《阿凡提》繪本套裝裏,你就能找到它)

試試看,選個東 3 或北 6,看你這次是誰?

08

可以聽的繪本

因爲這是一套體量極大的書,我們擔心爸媽在忙碌的時候,無法講給寶貝們聽,於是,我們在每冊書的最後一頁,都錄了可以聽的故事音頻,幫助還沒聽過這些經典故事的小小朋友輕鬆讀懂故事~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大家只要翻到圖書最後一頁的二維碼,掃描即可收聽~

到這步,整套繪本可以說已經滿足了我們最初的設想。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09

“紙上動畫廠”

可是,我們還是不滿足。

製作過程讓我們感受到當年前輩創作動畫的不容易,也讓我們對動畫載體本身越來越好奇。我們渴望自己做個土(手)味(工)紙上動畫廠。

追根溯源,動畫是什麼?《現代漢語詞典》上的定義是“以一定的速度連續播放的成組畫面”。

但是爲什麼成組的靜止畫面按一定速度播放就會動起來呢?有解釋說這是肉眼因視覺暫留產生的錯覺。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視覺暫留是指影像在人眼視網膜上停留約 1/10 秒之後纔會完全消失,幻盤就是利用這個原理。

一張圓盤,若正面畫空鳥籠,反面一隻鳥,那麼只要你不停翻轉圓盤,就會因短暫留下的視覺殘餘,將兩面圖像重合,人眼就“看見”了鳥籠裏有鳥的影像。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阿凡提》套裝裏就有這樣一款幻盤玩具)

視覺暫留並不是真正的動畫原理,似動現象纔是產生運動幻覺的根本原因。

即人的心理具有把幾個客體的運動看成一個單元的傾向。動畫和電影的成像正是基於這種認知錯覺,真是美麗的錯覺。

兒時常玩的手翻書就利用了似動現象。我們蠢蠢欲動,於是做了本小小小小的“小葫蘆來啦”手翻書。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你可以在《葫蘆兄弟》套裝裏發現它)

早期電影技術史裏,簡單動畫裝置遵循的基本原理不外這些。其中比較高階的還有幻影燈,於 1834 年由英國人霍納發明。其實原理相似的發明在古代中國也有,即走馬燈。這麼有挑戰的動畫裝置當然不能放過!於是我們設計了這款能讓人看見美猴王摘桃的幻影燈~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打開《大鬧天宮》,你就能找到它)

動畫原始的魅力讓人不能自拔。我們想把這份製作樂趣分享給大家,所以附贈的並非成品,而是特別設計的紙工材料。按照說明你就可以親手做出這些動畫裝置。小朋友也能通過親手實踐,瞭解動畫的基本原理。

10

一點“野心”

前面介紹的這麼多,其實這只是我們巨大“工程”的第一輯。

這個系列的全稱叫做“中國經典動畫大全”,因爲美影廠除了《大鬧天宮》《葫蘆兄弟》《阿凡提》等,還有很多極具特色的優質動畫,比如我們即將收錄在第二輯中的《天書奇譚》、第一部入選戛納影展的華語動畫片《哪吒鬧海》,以及被譽爲重啓國產動畫復興之旅之作的《寶蓮燈》。

我們仍在不停嘗試更多可能,逼自己多開腦洞,累積經驗,爲之後的第二輯、第三輯做準備。

這是我們小小的一點野心。

做到這裏,我們發現自己做的,早已不單單是一套繪本,更是一份禮物了。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這份禮物可以送給小朋友,也可以送給童年玩伴,甚至送給自己。

希望這份用敬意和熱情創造出的作品擔得起致敬國產經典動畫的初衷,也希望每個經歷過動畫黃金時代的人,都能從中找到些許回憶和感動。

本文經「趕進度的黑德蘭」(ID:deadline09)授權發佈

閱讀需要獨立,請保持自己的立場

如果你想深入瞭解這些問題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請來參加「 版權編輯基礎課 」

上課時間:2019 年 7 月

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我們花了最笨的功夫,再現了中國動畫巔峯之作|歡迎來到紙上動畫廠

▽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參加做書課程,享限時特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