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医学界利用双能CT同样可以发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85~90%的患者在首次发作痛风之前就已经有尿酸盐沉积。在长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关节和肌腱中,超声检查可发现30~50%的患者有尿酸盐沉积。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和沿海地区,尿酸升高的患者达5%—23.5%。有数据显示,每5个广州人中就有1人提示血尿素水平偏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
我们都知道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有着密切关系,痛风发作时会出现关节剧烈疼痛并伴有肿胀、发热,因此也被称为“病中之王”。
但有的高尿酸血症却偏偏“不痛”,很多人也就心存侥幸,不管不顾。事实上,除过发展为痛风外,高尿酸血症对身体还有其他的一些伤害,而这些伤害都是非常隐匿的,很多人甚至难以察觉的到,等到发现,往往难以挽救。这也正是其可怕之处!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有3处“厉害”,别侥幸!

1.关节尿酸盐沉积

在长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关节和肌腱中,超声检查可发现30~50%的患者有尿酸盐沉积。近年,医学界利用双能CT同样可以发现,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85~90%的患者在首次发作痛风之前就已经有尿酸盐沉积。
也就是说,在痛风发作之前,其实尿酸盐已经在关节、软组织,甚至内脏中潜伏了很长时间。而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影响,远不止是引起关节痛那么简单。

2.与“三高”相互促进

高尿酸血症常常喜欢与高血压、肥胖、高血脂、胰岛素抵抗等“小伙伴”在一起作怪。持续无痛的高尿酸血症,因为其隐匿的特点,很容易被人忽视,但其影响的不止是痛风,最新的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与肾病、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3.伤害肾脏

尿酸排泄2/3是通过肾脏的,1/3通过尿液,而据数据显示,高尿酸状态下,肾脏经常不堪重负,长此以往可以导致肾结石、慢性尿酸性肾病,增加肾功能衰竭的风险。而且尿酸越高,这一过程越短。
因此,不管有无出现症状,一旦尿酸偏高,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尤其是以下几类人,应该积极的进行治疗!

1. 有既往痛风史的人:特别是曾经有痛风发作,血尿酸水平一直超过正常值的人群,高尿酸血症就是一个不定时炸弹,随时可以再次引爆痛风这个痛中之王的病症。而血尿酸水平越低,痛风发作几率越小。
2,.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者,无论尿酸超标多少,都应开始治疗
3. 如果不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血尿酸值超过540μmol/L者,也应开始治疗
4.2014年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指南提出痛风首次发作年龄小于40岁、血尿酸水平超过480μmol/L者,应积极干预。

高尿酸的治疗过程中,除过积极服药外,生活中也应做好3事进行配合!

1. 饮食控制

  • 痛风患者应该遵循低热量、低嘌呤、低盐低糖低脂的原则。另外8个饮食细节也应该注意。
  • 建议每天饮水2000毫升以上,严忌饮酒;
  • 忌食海鲜、动物的内脏;
  • 忌食豆制品;
  • 忌食菌类,包括金针菇、猴头菇、香菇等;
  • 尽量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因其磷含量可能较高;
  • 尽量减少碳水化合物、肉类以及过于油腻食物的摄入;
  • 蛋白质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 少食糖果,应清淡饮食。

2. 碱化尿液

很多患者知道尿酸高是导致痛风的直接原因,因此生活中一味的只控制尿酸,殊不知碱化尿液也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尿酸的ph适当升高,会导致尿酸盐大量溶解,随着尿液排出,避免沉积在体内引发痛风。也可防止痛风石,肾结石等的形成。碱化尿液可以喝一些苏打水等。

3. 定期体检

血脂、血糖水平,这两者与尿酸常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另外,还要注意肝肾功能指标(肝酶、肌酐等)。除了病情本身对肝肾功能有影响,多数降尿酸药物也会给肝肾带来负担。因此建议高尿酸患者定期复查肾功能血液指标,每半年到一年最好进行双肾B超检查,了解是否有结石及结石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