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有好几档选秀节目播出,但相比去年的《偶像练习生》《创造101》,影响力有所下滑。这不仅让人感慨,偶像经济要失灵了吗?选秀节目的"蓝海"是否还在?

细数往年的偶像养成节目,随着节目模式的变革,偶像明星的商业价值变现,国内偶像养成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路,但其天花板仍未达到,要想从中突围,还需多方协力。

A、选秀节目告别粗制滥造

谈及当下的选秀节目,不管是此前的《明日之子》《偶像练习生》《创造101》,还是如今的《青春有你》《创造营》,均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2017年,《明日之子》第一季开播。截至2017年9月25日,官方公布的节目总播放量高达38.7亿,单集播放量为4亿。除此之外,《明日之子》的微博热度也非常亮眼,微博话题#明日之子#阅读量81.8亿、讨论量5033.6万,话题阅读量和讨论量都是网上第一。

2018年,视频网站"爱奇艺"的自制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于2018年1月19日正式播出,播出一小时后点击量破亿,刷新了网络综艺节目的纪录。根据艺恩视频智库数据,从1月19日开播至4月6日晚收官,《偶像练习生》单集平均播放量2.4亿,累计播放量达28.6亿,排在春季档新播网综首位。

《偶像练习生》收官仅仅两周后,腾讯视频出品的中国首档"女团青春成长节目"《创造101》开播。101位少女在这个节目中进行训练、竞演,最终胜出的11位选手将组成偶像组合出道。根据数据显示,《创造101》的首播量达到了2.2亿播放次。

今年4月爱奇艺《青春有你》落下帷幕,青春励志偶像男团组合unine正式出道;腾讯视频《创造营2019》上线,101位练习生梦想通过将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向大众展示来换取高关注度和成为偶像组合出道的机会。

相比此前的全民聚焦,《青春有你》《创造营2019》更像是"饭圈女孩"的小众狂欢,数据上难超过去,但值得肯定的是,选秀历经多年发展,已经告别了粗制滥造,开始走向精品化。不管是偶像自身还是平台力度,都趋于成熟化产业链。

B、选秀模式历经变革 偶像品牌价值得到释放

国内的选秀变革之大,或许能从导师和选手间关系的变化窥探一二。

"超女"时代是单纯的"评"和"选",评委与选手之间仅限于节目现场的点评环节,在节目之外没有过多的互动和关联,两者之间保持着一种严肃谨慎的态度。

"好声音"一类则更偏重于"选"和"授",双方互选和战队的设置将导师和学员变成了一种师徒关系,所以也就有了如哈林和吴莫愁一般的知遇之恩,而抢学员也让导师的"戏份"多了起来,导师逐渐成为选秀节目的一个流量入口。

到了"偶练"时代,导师与学员的年龄差距和实力悬殊不断拉小,一种共同成长的"养成"模式逐步形成,这时候的导师其实更像是"陪练"。

而不同的选秀阶段,导师的作用和价值固然是不一样的。"超女"时代,评审从海选到晋级一路千挑万选,他们不仅要有专业的评判视角,甚至还要有星探的眼光,最终脱颖而出的"偶像"往往是评审的决策占了很大原因。所以,在2006年《梦想中国》总决赛上,孙悦对着其他评审激动地说"这么优秀的8位选手是我们选出来的"。

"好声音"则更侧重导师的个人喜好和一种集体荣誉感,在这种模式下,选手的个人潜质很难被很好的开发和放大。

再到当下的选秀节目,多以A-F的等级评定为学员的能力定性,这种模糊的实力认定和评判标准实则弱化了导师对"谁能出道"的话语权。

回过头来看现在的市场,偶像其实还是过去的那些能经得住考验。05届"超女"冠军李宇春早已走向国际化,张靓颖、周笔畅也在华语乐坛站稳了脚跟;出身于2007年《加油好男儿》的井柏然、付辛博、李易峰在十年之后依然活跃在荧屏,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不错的发展轨迹。

"好声音"的师生模式无疑为学员走红提供了捷径,但这种模式带来的弊端也同样明显,导师与学员深度绑定,而一旦脱离了导师的帮扶,学员后续的发展便很难维系。从"好声音"走出来的学生多半是靠导师捧,哈林为吴莫愁出了第一张的专辑,还出演吴莫愁歌曲的MV;吉克隽逸经刘欢赏识步入乐坛。但这两位选手后续的发展却不尽人意。

近年来,范丞丞可以算做当下偶像代表之一,《偶像练习生》刚刚结束20天,范丞丞已经尝到了成为"雪花"的滋味。4月26日,他在新浪微博上发了一张需要购买微博会员"V+"半年服务才能点击看到的照片,服务价格是60元。一夜之间,超过8万人点击,活动收入达到了480万元。新浪微博、范丞丞所在的经纪公司乐华、范丞丞三方皆大欢喜。从几乎零知名度的"素人"到"流量明星",这条路,范丞丞只用了3个月。与其说,这是范丞丞的个人魅力所致,毋宁说,这是造星平台的力量。

C、幕后公司对选秀明星的规划至关重要

选秀模式的成功也令很多幕后公司声名鹊起。《超级女声》的成功带火了天娱传媒。天娱传媒曾打造华语地区最具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音乐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和《快乐女声》,多年运作赢得无数赞誉,造星实力获得业界肯定。近年在固有音乐领域成功打造多个艺人专属个人演唱会品牌,包括VeeLive系列、超女快男全国巡演等多个大型成熟品牌演唱会,具备强大票房号召力和品牌影响力;在音乐平台上方面拓展 Apple Music、Spotify、Google Music、等二十多个海外音乐平台将音乐收听范围扩散至香港、台湾、澳门地区,以及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这些都是对"天娱青春计划"新人开放的宣传平台及渠道。天娱会让全世界听得到华语音乐的声音。

2019"天娱青春计划"将融合天娱自身在发掘、制作、包装、宣传、经纪十多年商务经验和资源,站在行业大环境上对未来进行展望。从全面的线上招募,到线下落地海搜,从校园招募吸纳新鲜血液的同时,对参与培训的学员分流为全艺能培训,唱跳艺能培训,表演艺能培训三类进行教学——主攻音乐的推荐唱跳艺能班、热爱表演的归属表演艺能班,希望全面艺能得到提升的,在照顾学员自己喜好基础上,力求专业全能人才。

另一家超级巨头壹心娱乐是中国首家提供定制化服务的经纪公司。由杨思维、陆垚、陈洁、陈嘉颖在2014年2月16日合伙创立。签约艺人包括:白宇、卜冠今、陈数、春夏、范帅琦、李九霄、李现、马思纯、马伊琍、欧阳娜娜、乔欣、宋佳、吴昊宸、王学圻、张雨绮、赵又廷、朱亚文、张艺兴工作室。签约的影视导演、编剧包括:鲍鲸鲸、蒋卓原、李骏、秦海燕、查慕春、张冀、张莉莉、张睿。壹心娱乐在深耕艺人经纪的同时,为打通影视娱乐全产业链资源,壹心娱乐致力自主开发影视剧项目,与导演、编剧等多工种行业人才签约合作。对于暗花经营,令其对旗下艺人倾斜较大的资源配比。

D、偶像经济能否持续"火"下去?

虽然当下选秀节目火热,偶像经济得到释放,但也存在隐患。一面是选秀节目扎推,节目模式和框架基本固定,一面是训练生的"回锅肉"现象凸显,如何在竞争中突出重围?规避"出道即巅峰"的困境。

按照当下的环境来看,偶像养成在圈内仍旧有不小影响力,尤其是在比赛过程中,各种话题、热搜均得到良好曝光,将其流量持续化,才是应对之道。"艺人所带来的流量,所带来的未来开发空间是不可限量的。围绕这个IP,有没有可能开发相应的电影、网剧,打造新的艺人明星,做成打通影视、艺人经纪、新媒体、综艺、IP授权运营等泛娱乐全产业链。"有业内人士分析道。

2006年,中国社科院发布"文化蓝皮书",估算"超女"整个产业链各方直接总收益约7.66亿元;上、下游产业链倍乘社会经济效益,社会经济总贡献达几十亿元。

十多年过去,偶像产业的从业人员,对偶像产业的市场价值,期待只高不低。偶像经济的天花板还远远没有达到。

针对当下"偶像养成节目"的扎堆播出,实则是各行业的人看到了资本的运作,一股脑地"杀进来"。这其实对于资源的稀释是很严重的。《偶像练习生》里面,比较优秀的选手都是经过了一年、两年,甚至更久的学习,但这种学习在海外可能要延长到四年或更多。但是当娱乐市场一窝蜂去追随这种效应的时候,可能更多的练习生会被速成化——半年,或者三个月,只要稍微学点舞蹈动作,就把他推到舞台上。市场趋之若鹜,急速增长的"泡沫"也随时可能被戳破。

对于偶像自身而言,终究是要拿作品来说话的。而对于平台,如果想"放长线钓大鱼",则还需要沉下心来,精耕细作。市场大浪淘沙,潮水退去后,方能看到谁在裸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