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衷到内容,有多少人看懂了《朗读者》?从传递到感悟,又有多少人接收了足够含金量的信息?

初闻《朗读者》,还得归功于网络传播的影响力,以及节目组强大的包装力度,一档以董卿作为节目主持人以及制作人的号召,吸引了无数好奇者的关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

说来,对董卿的关注我也只不过随大流而已,平常只在春晚中看到主持人,印象到还可以,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随之而火的不单是夺冠的武亦姝,董卿作为节目的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表现更是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赏,我虽没完完整整的看完那档节目,但确实被董卿的儒雅端庄、博学多才所折服,也不由得心想这才是一枚地地道道的中国古典文化传承人。

朗读者,顾名思义指的是朗读的人,《朗读者》这档节目便以人为重点,寻找各行各业有影响力、有知名度、对社会有贡献、对社会的进步有推动力的人物,包括名人和素人,挖掘他们独特的人生经历或是为人处事的人生态度与高尚品质,借以达到对电视观众的启发、学习榜样之作用。

每一个邀请来的嘉宾,首先都会有一个访谈的部分,由主持人与嘉宾面对面坐一处聊天,这环节形式上像极了《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非常静距离》等一系列访谈类节目,只不过,在《朗读者》的访谈环节中,主持人会根据每一期的主题引导嘉宾讲述在人生经历中最贴近节目需求的那一段,内容精炼不冗杂,直奔主题。访谈之后,嘉宾则会在现场为观众带来一段对其本人来说意义非凡的文字朗读,或诗歌或散文,一个人,一段文。这些人都和文学有关吗?如此看来应是没多大关系的。

之前提到了,《朗读者》嘉宾的邀请标准,即是对社会有贡献、有正能量的人物,和文学方面倒也牵扯不上太多,但每个人都会在现场为大家朗读一段文字,这才似乎和《朗读者》真正搭上关系。

在董卿眼中,朗读者其实无非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结合在一起,她认为,“《朗读者》可以为真正有表达意愿的人开辟一个专门的舞台,真实的声音是非常可贵的,从某些层面来讲真实胜过完美,真实也

是艺术所追求的生命所在。”

朗读的声音并不只属于文人文学中,现实的人通过朗读传递真实的声音,将内心的情表达出来,这才是这档节目的精髓,到底是我浅薄了,如此竟未能看到更深层次的含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