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編講述是歷史上兩個牛人,一個是非常執拗的北宋參知政事王安石,一個也是非常牛的司馬光,他們兩個同朝爲官。

拗相公王安石與司馬牛之爭

說起王安石大家想到的是“春風又綠江南岸”,王安石的一個詞始終縈繞着他,這就是變法,王安石變法是我們固有的一個詞,說起司馬光,我們首先想到是資治通鑑著作,和砸缸的故事,他們兩個文人在宋神宗時同朝爲官,性格同樣非常執拗,同樣非常正直,卻因爲變法,兩人爭鋒相對。

拗相公王安石與司馬牛之爭

王安石看到北宋王朝積貧積弱狀況,官員腐敗狀況,土地兼併嚴重狀況,嚴重危脅北宋安定,與宋神宗下定決心大刀闊斧把宋朝翻一變,熙寧年間先後發了十幾道政策,而司馬光卻主張守舊,主張“祖宗之法不可變”極力反對主變王安石,王安石說對,司馬光說錯。但是他們性格都差不多,就因爲兩人性格使然,使到他們爭鋒尤其激烈,他們兩人性格我們舉兩個事例,兩個差不多故事分別發生兩人身上。

拗相公王安石與司馬牛之爭

一天王安石穿着布衣走到一間小房子旁,聽到幾個文人在對詩,幾個人喝酒賦詩,王安石坐在那偷聽,幾個人看到了,一個老頭子坐在那偷聽,那些文人有些傲慢的對他說,你會聽嗎,會對詩嗎?王安石說會吧,王安石賦了兩句,那些文人追問他名字,王安石回答某姓王名安石,那些文人都嚇跑了。

同樣也有個故事也發生在司馬光上,一天司馬光走在山上,漫步山水,看到一些文人在山間連句,司馬光坐在另一邊靜靜欣賞,文人看到後不高興了,傲慢的說你會連句嗎,司馬光說會一點吧,我說幾句吧,詩云:一上一上又一上,看看行到嶺頭上.乾坤只在掌拿中,四海五湖歸一望。一說不已,一鳴驚人啊,特別是後面兩句嚇倒了那幾個文人。

拗相公王安石與司馬牛之爭

這兩個是多麼相似兩個故事啊,都表現他們不愛張揚性格,正因爲這兩個如此相似兩個文人,才使兩人在北宋朝在發出光輝光芒。變法失敗後,王安石鬱鬱而終,司馬光也這樣評價他的“敵友”:王介甫,沒有什麼不好的,但是他太執拗了。但是蘇軾也給司馬光套上了司馬牛名號。

一個拗相公,一個司馬牛,而他們都拗和牛在何方呢?王安石在仁宗,英宗時候多次邀請到京城做官,但他都堅持不去,堅持做地方官爲百姓做點實事,在銀州(寧波銀州區)做縣令,興修水利,而司馬光也一樣他不看官職,就是能否爲百姓做實事,他們兩個多次推職朝廷任命狀,一個“拗”,一個“牛”,而正體現了他們兩個高尚的品德。

拗相公王安石與司馬牛之爭

君子和君子,君子和小人,小人和小人之間的交往各不相同,他們之間的友情和紛爭也大相徑庭。然而最令我感動的,當是司馬光與王安石之間的恩怨是國家政策是非與大義之爭,是的,他們曾經勢不兩立,然而最終,他們無不以獨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世人,受人景仰與崇拜,不管誰對誰錯,他們所能保持的、常人難以做到的便是自始至終都以國家民族的社稷爲重,而從不涉及個人恩怨。是的,他們的爭鬥,必將成爲世人所景仰的君子之鬥,正是北宋有這些文人士大夫,北宋才繁榮昌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