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9月12日電 題:世界減貧的西海固答卷

新華社記者

上黃村農民黃佔定時常站在紅瓦灰白瓷磚鋪砌成的新家的屋角,眺望對面山坡上曾居住了60多年的窯洞。儘管直線距離不足千米,但74歲的他卻再也爬不過40餘米深、長滿樹和草的山溝了。

新家寬敞的院子裏曬着餵牛的乾草,客廳裏沙發、茶几、電視一應俱全,花盆中的四季果掛滿了紅彤彤的果實……這是黃佔定住過的第三套房子。2007年,他從窯洞搬到了磚瓦房,9年後,小兒子花7萬多元建起這幢新居,把他接過來一起生活。

“生活好着呢!米、面、菜、肉,想喫啥就喫啥。”老人說。

上圖爲黃佔定一家過去居住的窯洞,下圖爲現居住的新家。新華社記者趙倩 攝

上黃村位於寧夏固原市原州區河川鄉,屬“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聯合國專家曾來此考察,評價其“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

在黃佔定的記憶中,這裏十年九旱人喊渴、生態脆弱產糧少、山大溝深路難行,百姓連年掙扎在溫飽線上。

歷史數據也有效印證:1982年,西海固貧困核心區固原地區(現爲固原市)農民人均收入僅爲全國平均水平的40%,84.61萬人靠喫救濟過活。

如何找到一條適合自身、富有成效的減貧道路,許多國家和地區一直在探索。而作爲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反貧困鬥爭的任務更爲艱鉅。

1982年12月,中國啓動“三西”扶貧開發計劃,每年撥專款2億元支持寧夏西海固、甘肅河西和定西農業建設,中國政府主導的減貧事業由此發端。此後30餘年,西海固歷經“雙百”扶貧、千村扶貧、百萬貧困人口扶貧攻堅和精準扶貧等,中央投向寧夏的430餘億元扶貧資金大部分撥付這裏,終讓這片貧瘠土地“脫胎換骨”。

圖爲固原市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新華社記者王鵬 攝

“雞叫水”,西海固農村一個語帶苦澀的說法,就是在天沒亮公雞打鳴之時就去河溝裏搶水,起得晚了,一家人這一天只能幹着嘴皮子了。

黃佔定至今仍不捨得扔掉擔水的鐵桶和扁擔,小兒子黃玉弟院裏院外有兩口水窖,被喫水難怕了的他們見水窖有水心裏才踏實。

“那時只能去溝底擔水,牛羊也在溝裏喝水,費老大勁擔回來的水總有股味,但沒辦法,要活命就得喫。”黃玉弟說。

2016年10月,投資39.4億元的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建成通水,當地百姓終圓“安全飲水夢”,上鎖的水窖、馱水的毛驢、拉水的蹦蹦車漸成歷史。目前,固原市農村自來水入戶率達94.5%。

水,更是這方人自力更生的關鍵。“只有破解水困,才能破解貧困,否則投入再多人力、物力、也會深陷‘卡脖子旱’。”寧夏水利廳廳長白耀華說,現在西海固治水方略是南引涇河水、北調黃河水、用好當地水,在不斷增加水資源的同時,通過高效節水手段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讓水循着價值規律流動,把每一滴水用到極致。

目前,固原市每年從黃河引水1100萬立方,未來寧夏將繼續擴大引黃規模。有了黃河水,原州區大面積種植冷涼蔬菜,隆德縣中藥材長勢喜人,紅寺堡區釀酒葡萄成就“紫色夢想”……

圖爲固原市西吉縣農戶在收割西芹。新華社記者王鵬 攝

每年5月,在河川鄉寨窪、康溝兩村交界的荒山上,經濟效益高的油用牡丹次第盛開。寧夏瑞丹苑油牡丹產業有限公司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形式打造萬畝生產基地,2014年至今已種植六千餘畝,其中合作社入股兩千餘畝。

“相比玉米、馬鈴薯等傳統產業,油用牡丹更節水,但我們仍引進全套滴灌設備,最大限度省水降成本。”公司項目部負責人史樂說。

今年以來,固原市因地制宜佈局了38個“一棵樹、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試驗示範園,在2萬畝土地上試種269個品種,以選準更多耐凍耐寒耐旱新品種,探索生態建設與脫貧攻堅相結合的“綠色+”之路。

移民搬遷,亦是拔掉西海固“窮根”的重要舉措。面對“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窘境,35年來,寧夏探索實施了六次大規模移民,累計從西海固移民120餘萬人,讓他們得以在近水、沿路、靠城的區域謀生。

外因是助力,內因纔是根本。固原市扶貧辦副主任王淑玲說,探究這裏的脫貧密碼,貧困羣衆的內生動力尤爲重要,“農民講習所”富腦袋、“脫貧光榮戶”立榜樣,正向激勵機制變“等着扶”爲“幹着扶”。

2014年,黃玉弟被列爲建檔立卡貧困戶,在中央精準扶貧政策幫扶下,他把羊換成了牛,爺倆精心飼養。今年,他新修牛圈,政府也補貼了6000元。“現在國家政策好,幹啥都有扶持,我們有信心把光景過好。”他說。

圖爲王秀琴在採摘蘑菇。新華社記者趙倩 攝

黃玉弟妻子王秀琴更是“巾幗不讓鬚眉”。去年,她與村民合夥建起了兩棟大棚,種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發的新品種“花菇”,其營養價值高、經濟效益好,“這兩天每天產300多斤,一拉到市場很快就銷售一空,根本不愁賣”。

數據顯示,僅2011至2017年間,固原市貧困人口從50.1萬下降到9.55萬,貧困發生率從38.3%下降到8.4%,階段性成效顯著。但同時,西海固仍面臨貧困人口多、脫貧產業規模小、鏈條短等問題,還需持續發力。

按照中國政府的脫貧攻堅路線圖,到2020年,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將實現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專家表示,這不僅是中國消滅貧窮問題,更是爲人類社會作出的巨大貢獻。

黃佔定四個孫子都脫離了土地,過上與先輩完全不同的生活:在城裏做生意、工作,小孫子還在機場修飛機。

“社會好了,我卻老了。”黃佔定說,真希望自己能再年輕一點,走出這個小山坳坳,多體味這個時代的幸福生活。(新華社記者艾福梅、劉明洋、夏曉、趙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