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09年,勞費爾率美國布來克斯通探險隊在中國考察時獲得此碑,編號121938。美國許多博物館藏有大批中國文物,2015年6月23日,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唐仲英中國館”開館,共5個展廳,凡350件展品。

美國許多博物館藏有大批中國文物,2015年6月23日,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唐仲英中國館”開館,共5個展廳,凡350件展品。據說展品是從該館珍藏的3.3萬多件中國文物中遴選的,包括新石器至漢代玉雕、商周至戰國青銅器、新石器至南北朝各類陶器、唐三彩鎮墓獸、胡人駝馬俑、隋唐至元代瓷器、13世紀爪哇海沉船出水中國瓷器、清代犀角杯、造型別致的太湖石,以及納西文占卜書。

八棱碑如何流入美國

爲了更好地宣傳館藏中國文物,菲爾德博物館計劃編寫一本介紹館藏中國文物的圖錄,邀請我們撰寫唐代絲綢之路部分。初稿完成後,圖錄策劃人希望我們將菲爾德博物館所藏一塊唐碑寫入圖錄。這就是本文將要討論的《石堡戰樓頌碑》。

8月初,我們專程到芝加哥實地考察此碑。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個唐碑採用八面體石幢形式,高達2米多(此爲目測,無具體數字),內容更可謂“石破天驚”,涉及唐朝與吐蕃之間最著名的戰役——石堡城之戰。據《資治通鑑·唐紀》卷二百一十六記載,天寶八載(749年),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率六萬三千唐軍收復青海湖東岸的石堡城,“唐士卒死者數萬”,可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唐代詩人杜甫《兵車行》“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就是描寫石堡城之戰。

八棱碑如何流入美國

據菲爾德博物館藏品說明,1906年,這個唐碑在甘肅洮州老城被挖掘出土。擁有者在1909年11月18日將其轉讓給勞費爾。中國碑銘一般採用石碑形式,八面體石幢頗爲罕見。不幸的是,由於風化嚴重,只有部分碑文保存下來。碑上文字有界格,每個漢字刻在一個方格內。有人推測,碑文是著名書法家、唐朝高官顏真卿所書。他是唐代著名學者顏師古(575-645年)的後代,卒於785年。1909年,勞費爾率美國布來克斯通探險隊在中國考察時獲得此碑,編號121938。這次考察的贊助商是美國富婆布來克斯通夫人,故稱“布來克斯通探險隊”。

勞費爾是美國德裔漢學家,1874年生於德國科隆一個猶太家庭。1897年在萊比錫大學獲博士學位,1898年移居美國。勞費爾的名作《中國伊朗編》一書,考證鑌鐵、青金石、菠菜、苜蓿、葡萄、安石榴、茉莉花等名物如何傳入中國。

八棱碑如何流入美國

1908年,勞費爾應邀赴芝加哥市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任職,直至1934年患憂鬱症跳樓自殺。勞費爾對中國古代陶器和玉器頗有研究,先後出版《漢代雕塑》《玉器——中國考古和宗教考》等專著。菲爾德博物館所藏各類中國文物主要是他收集的。此外,他還爲該博物館收集了5000多件中國碑銘拓片。

據菲爾德博物館藏品說明,這塊唐碑是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洮州老城(今臨潭縣)周肇南在自家農莊挖掘出土的。據地方誌記載,周肇南,臨潭(今卓尼縣)人,清貢生,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入基督教,是當地最早入教者之一。他將自己家產和陽壩灘地(今稱“羊巴古城”)全部捐獻給教會,包括羊巴古城出土的八棱碑。清宣統元年(1909年)11月18日,勞費爾從周肇南處獲此碑,隨即運回芝加哥,成爲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