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睡眠不足的危害,可能大家心里都有数。网上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着不要长期熬夜等话题,为大众普及长期熬夜的危害。这种危害不仅体现在眼睛超负荷工作所带来的视力问题上,还体现在胃肠等器官的工作疲劳上,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胃肠道疾病。最可怕的体现在对神经的影响和内分泌紊乱上。长期熬夜会导致神经衰弱或抑郁症等恐怖疾病,内分泌紊乱不仅会彻底打乱生物节律,还会影响细胞代谢增加癌症风险。一般来说,短期熬夜甚至只是熬一宿就可以造成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如主流的胰岛素分泌失调说法,认为胰岛素分泌失调导致能量代谢异常是熬夜诱发肥胖的主要原因。不仅如此,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熬夜学习的孩子

《Science Advance》最近刊载了一篇名为《Acute sleep loss results in tissue-specific alterations in genome-wide DNA methylation state and metabolic fuel utilization in humans》(译名:急性睡眠不足会导致基因组DNA甲基化状态和代谢原料利用等层面的组织特异性改变)的研究,该研究通过实验,证实了短期的睡眠不足会导致相关组织的基因和代谢过程的改变。这些改变的产生不依赖于长期睡眠不足而产生的累积效应,而是仅仅一晚上的熬夜足以使身体相关组织发生不小规模的这种变化。

睡眠不足

该研究中,将健康身体BMI指数正常的年轻人分为两组,一组整夜不睡觉,另一组则正常进行睡眠。采用探针标记的方法分别对两组人的骨骼肌和脂肪组织的DNA进行检测。发现实验组(一次整夜不睡)的DNA甲基化较对照组(正常睡眠)有特异性的改变。且骨骼肌组织中117种mRNA,脂肪组织中有96种mRNA的表达状态较对照组有所改变。这些基因不乏很多与肥胖II型糖尿病有很大关联。这也进一步证实了短期的熬夜会增加肥胖和患II型糖尿病的风险。这也印证了网上广泛流传的说法——短期熬夜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也会导致其敏感度大大降低,增加患II型糖尿病风险。

睡眠要规律

DNA甲基化的特异性改变会影响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DNA甲基化程度可以遗传,甲基化严重的基因会失活,这是控制基因表达的手段之一。而机体对偶尔一次的熬夜做出这种应激性的改变也说明了短期熬夜即会对遗传物质造成影响。之后,研究人员对参与实验的志愿者进行采血化验也发现了体内激素水平和血糖含量上,睡觉与不睡觉存在很大差异。在实验结果中还写道,急性睡眠不足引起了肌肉的溶解与脂肪的增加。这就是这些组织在机体熬夜过程中做出特异性反应的后果。

早睡身体好

虽然在组织和细胞层面这种变化显而易见,但究竟多久才会引起表观的遗传变化,这篇研究并未详细指出,或许在之后的研究中会揭晓答案。除此之外,偶尔熬夜后会感到心跳很快,这种疲劳程度下易发生心源性猝死。还有视力模糊,头痛等,这些都是由于熬夜引起身体上的反应。对身体造成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所以,下次下定决心熬夜前要考虑清楚利害关系。强烈建议不要熬夜!

好的睡眠决定好的生活质量

为什么熬夜后第二天即使休息一天也缓不过来呢?其实,人体是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大到个体,系统有着很多专属的生物节律,小到器官、组织、细胞,也有着自己的生物节律。细胞层面的节律调控机制会在之后的文章中进行介绍。记住一句话,不要熬夜,没有事情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