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廖福龙等专家撰写的青蒿素等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有望首次纳入即将再版的国际权威医学教科书《牛津医学教科书(第六版)》。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青蒿素、蒿甲醚及青蒿琥酯具有抗疟作用, 可明显抑制恶性疟原虫的生长。

划重点!

(图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

★ 屠呦呦,1930年生,浙江宁波人。2015年10月,因其发现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成为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 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 屠呦呦团队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根据现有临床试验,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有效率超9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率超80%。

★ 研究人员还已证明,青蒿素在治疗肿瘤、白血病、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硬化、变态反应性疾病等方面也有一些效果。

青蒿素等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有望首次纳入《牛津医学教科书》

青蒿

本品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全草。
苦、 辛, 寒。 归肝、 胆、 胃经。
中医功效:清透虚热, 凉血除蒸, 解暑, 截疟。
清透虚热———温邪伤阴, 夜热早凉———青蒿鳖甲汤;
凉血除蒸———阴虚发热, 劳热骨蒸———消骨散;
解暑———暑湿或痰湿胸闷———蒿芩清胆汤;
截疟———疟疾寒热———单用大剂量鲜品捣汁服。
用法用量:煎服, 6~12g, 不宜久煎, 或鲜用绞汁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 肠滑泄泻者忌服。
西医药理: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青蒿素、蒿甲醚及青蒿琥酯具有抗疟作用, 可明显抑制恶性疟原虫的生长;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抗动物血吸虫、华支睾吸虫的作用; 青蒿水煎剂对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脓杆菌、痢疾杆菌、 结核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青蒿挥发油对所有皮肤癣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青蒿中的谷甾醇和豆甾醇有抗病毒作用, 青蒿醇提取物对钩端螺旋体亦有抑制作用。
2.免疫系统:蒿甲醚能明显降低血清IgG含量, 增加脾脏的重量, 青蒿素能显著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 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 青蒿琥酯可使血清补体水平增高, 减少外周血白细胞移行指数, 明显提高外周血单核细胞的促凝值, 增强脾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此外, 青蒿琥酯可促进T细胞增殖, 阻止白细胞介素及各种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3.心血管系统:青蒿素灌注可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冠脉流量; 静脉注射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并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4.其他: 青蒿注射液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其退热作用迅速而持久。青蒿浸膏涂于皮肤, 对蚊虫有驱避作用。此外,蒿甲醚具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

(本知识来自《常用中药临证速查掌中宝》)

点击小程序可购书

青蒿素联合疗法

(图表来源于人民网)

世卫组织和东南亚国家的多项研究表明,在柬埔寨、泰国、缅甸、越南等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对疟疾感染者采用青蒿素联合疗法(“青蒿素药物”联合“其他抗疟配方药”疗法)的三天周期治疗过程中,疟原虫清除速度出现缓慢迹象,并产生对青蒿素的抗药性。

经过三年多科研攻坚,屠呦呦团队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终获新突破,提出新的治疗应对方案:一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疗效立竿见影。

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

(图表来源于人民网)

根据屠呦呦团队前期临床观察,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效率分别超90%、80%。佩德罗·阿隆索肯定了这种可能,同时他也认为,必须进一步根据国际标准,经周密设计和严格实施的临床试验才能得出最终结论。

屠呦呦说:“青蒿素对治疗红斑狼疮存在有效性趋势,我们对试验成功持谨慎的乐观。”

记者了解到,临床试验一般共三期,二、三期试验样本量更大,至少还需7到8年。若试验顺利,预计新双氢青蒿素片剂或最快于2026年前后获批上市。

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

有望纳入国际权威教科书

由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廖福龙等专家撰写的青蒿素等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有望首次纳入即将再版的国际权威医学教科书《牛津医学教科书(第六版)》。业界认为,这将成为中医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实践成果。

据廖福龙介绍,题为“传统医药的典范——中医药”的章节已完成定稿,分为“什么是传统医药”“青蒿素等中药发现史、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中医药整体观与辨证论治”和“传统医药便廉可及”四大部分。今年4月,该书出版方牛津大学出版社已启动校对工作,将于今年下半年再版。

《牛津医学教科书》主编考克斯教授说,对传统中医药论著即将纳入该教科书感到高兴。他说:“中医药章节既重要又具深度。这一切都是中国科学家杰出努力的结果。”

中医药原创:用创新挖掘中医药伟大宝库,振奋人心!

科学的态度深入研究才是王道:屠呦呦团队安下心来、专心致志、勇攀高峰的精神,值得每位中医药人学习!

用中医思维解决新疾病:发展中医药,必须充分借鉴和利用现代医学、现代医学的成果,发挥巨大潜力!

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响亮发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