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近些年,城鄉學生高校入學率的差距愈來愈明顯。《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指出導致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城鄉學生基礎教育的差距及城鄉學生家庭教育背景的分化。教育獲得不平衡不充分,家庭背景階層難以逾越,農村孩子想要衝破現有的枷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高中後升學越來越難

只能單槍匹馬依靠高考來改寫命運的農村孩子,“走出來”的通道越來越窄。

有數據統計,在八十年代的大學生中,無論是重點大學還是一般高校,農村學生都佔據大多數,許多大學甚至高達80%以上。絕大多數的農村子弟能夠通過高考改變自己的命運,留在城市裏工作和生活。

但時過境遷,這種形勢正在悄然改變。雖然現在高等教育的整體普及率在增加,國家的利好政策也在加持,但城鄉學生教育獲得的差距卻在擴大。

2016年,蚌埠市的這些農村學生能站到高考前,

都算幸運兒 / 視覺中國

據2015年江蘇省高校學生調查,從高職高專到普通本科、“211”高校、“985”高校,隨着我國高校層次梯級的上升,農村子弟的比例越來越小,而來自城市的學生卻呈相反趨勢增加。

不同類型高校學生生源分佈

同時,高職院校中農村子弟的比重逐年上升。據《2016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從2011屆的47%達到2015屆的53%,農村子弟已佔據高職院校學生的半數以上。

2011~2015 屆高校畢業生家庭背景爲 “農民與農民工” 的比例

從不同生源地區來看,城鄉學生進入不同類型大學的機會也有差異。根據2015年江蘇省高校學生調查來看,農村子弟有83.01%進入普通本科,15.34%的進入“211”高校,1.65%的進入“985”高校,其能進入“211”、“985”高校的比例均小於城市學生,在“985”中尤其明顯。

2015年江蘇省高校學生調查不同生源背景學生學校類型分佈

不難看出,城鄉學生教育獲得在量上雖然還有一定差距,但更關鍵表現在教育獲得質量上的差距,即來自農村的學生在升入重點高中及升入高水平大學機會上的差距。

從基礎教育開始就舉步維艱

農村孩子難以“走出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城鄉基礎教育上的差距。比如,學校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差距大

湖北某教學點,孩子們在教室裏玩簡陋的教學器具 / 視覺中國

階層分割嚴重,孩子不願意學習

調查顯示,城鄉學校階層分割現象明顯,農村學校學生更多來自社會職業、教育程度及收入水平的較低層次。

家庭是“軟肋”,實力差距明顯

農村家長:我把孩子送到學校就是完成任務了。

城市家長:我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切纔剛開始。

城鄉學生家庭教育背景的分化表現在父母教育水平、所提供的教育環境與教育資源、父母參與教育程度與水平、父母教育期望等各個方面。

生活尚夠溫飽,何求“詩和遠方”。經濟收入水平和對教育重視程度的不同,直接使得教育支出在城鄉家庭中差距明顯。《中國統計年鑑2016》指出,無論是絕對消費額度還是在總消費支出的比重,城鎮教育文化方面的消費支出更多。

三成農村孩子連自己的書桌都沒有。家庭教育資源獲得有如家庭藏書,直接影響着孩子整體的教育獲得。

北京高中生獲得的資源,是農村子弟無法想象的 / 視覺中國

“留守”居多,親子互動?幾乎沒有。農村家庭進城打工者多,造成了大量留守兒童。2016年11月民政部發布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總數902萬人,其中由(外)祖父母監護的805萬人,佔89.3%。

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幾乎不能參與孩子的教育,而與孩子在一起的祖父母年齡大,受教育程度低,也無法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剩下的36萬無人監護的兒童,情況更爲糟糕。

城鄉家庭教育期望的差距。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期望,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教育獲得及自我認識。據CEPS數據顯示,農村家庭中有53.44%父母對孩子的預期是本科及以上,23.95% 是高中(含普通高中、職業高中、中專/技校)及以下。農村家長對孩子教育期望的下降,也間接引起輟學的發生。

那麼孩子對自己的期望呢?據調查,農村孩子中有21.48%期望自己是高中及以下。期望自己上大學的只有57.48%,從比例上來看,比城市孩子低了18.84%。

陝西隴縣,30歲的楊利軍16歲時就出去打工了 / 視覺中國

本文整理自

《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8)》P122,

文章有刪改。

原文標題:

《農村學生的教育獲得:

基於城鄉教育分化視角的分析》

作者:餘秀蘭

(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