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的植物名叫“忍冬”,因其秋末老叶枯落时,叶腋间已萌新绿,故得此名。

  金银花名片

  别名:银花、金银藤、鸳鸯藤、双花、忍冬

  观赏指数:4.5星

  食用指数:3星

  药用指数:4星

  银花解热毒,人称“铺中仙”

  花初开如银,久则如金,为之“金银花”“双花”。相传孙思邈饮之但觉甘冽甜美、热清神爽,甚是喜爱。

  除了花色别致、口感清冽,金银花还是清热解毒的良药。

  《本草正》载其“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杨梅、风湿诸毒,诚为要药。毒未成者能散,毒已成者能溃”。《外科精要》则载其“治痈疽发背,不论何处,皆有奇效”。

  广东民间更是习惯用金银花泡茶饮用,是流传极广的五花茶中的其中一花。

  含有金银花的方剂、成药、药膳相当常见,在中医方剂中常有用到,故而享有“药铺小神仙”的美名亦不难理解了。

  金银花的相近品种很多,花开像极、功效相近,家常种养、膳食可不必较真。

  酸土种植,冬眠防冻

  金银花虽被称作“小神仙”,却一点也不娇贵,农谚有“涝死庄稼旱死草,冻死石榴晒伤瓜,不会影响金银花”的说法。

  它的适应性极强,耐阴、耐寒、耐干旱,还耐湿,对土壤要求也不高,山坡灌丛、疏林乱石、荒野路旁、村庄篱笆都能生存。

  家中盆栽种植,推荐扦插或野株移栽,选用酸性或者微酸性疏水砂土更有利。阳光充足的湿润环境,能让金银花长得更好。

  扦插法

  一般在雨季进行。截取30~35cm健壮无病虫害的1~2年生枝条,留靠近枝头的叶子,斜立埋入盆中,露出7~10cm,填土压实,按时浇水,避免阳光直射,则不久便能生根发新叶。

  移栽法

  秋冬休眠期时,到荒郊、村陌寻找,往往可以发现金银花老株。挖掘时,要根据树木的自然形态,剪除大部分枝条,保留主干和必要的主枝。

  切断主根,尽量多保留侧根和须根。挖出后,要尽快让植株回归土壤不能久置,栽入疏水性好的中型花盆,细心养护,以保成活。

  栽培金银花,浇水应遵照“见湿见干”的原则,即浇水时要浇到盆底出水为止,待盆土已见干时再浇。

  采摘金银花应在夏初花完全绽放前采收,将花蕾或初开的花晒干,则可储存作药用。

  【药用说】

  《药典》(2015年版)载其“甘,寒;归肺、心、胃经”,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常用于“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

  推荐单方:

  治各类内外痈肿、疮疡:金银花四两,甘草三两煎服。小儿口腔疱疹、疱疹性咽颊炎亦可以金银花煎水,外擦及内服。

  误食有毒食物,在没有洗胃补液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摘嫩金银花藤和叶适量,洗净,放入口中嚼细并吞下,及早服用解毒功效更佳。

  【入药膳】

  金银花不仅可以药用,还特别适合食用,通常入膳有生食、蒸煮、泡茶三种方法。

  金银花绿豆粥

  做法:金银花30克,甘草12克,洗净沥干备用。绿豆100克,洗净后在清水中浸泡备用。

  清水一锅,加入金银花与甘草(若用棉纱药袋装裹,则可省略过滤的步骤),大火煮沸,中小火熬煮3~5分钟。熄火后,过滤取汁。往汤汁中放入洗备的绿豆,再次大火煮沸,转中火煮至绿豆开花。根据个人口味,糖或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此粥清香甘美,有清热祛毒、凉血消暑之效。

  注意:金银花药性偏寒,不适合长期服用,虚寒体质及月经期内不宜服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