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設施農業搞了這麼多年,說實話也就那麼些東西,中國人沒有前瞻性的農業發展方向。農業裏面其實是有很多涉及具體技術的東西,但是在中國,包括農業技術人員本身,都缺乏一些過硬的知識技能。

第一個是大環境:

中國的國情是小農,低技術居多,不像是美國動輒上百公頃,也不如荷蘭這裏一公頃溫室就高的驚人的產量。規模化和標準化的生產難以推行;所以長期以來從事農業給人的印象便是窮苦落後,農民守着一畝三分地過年殺一頭自家的豬。

一直以來專家堅持18億畝的耕地紅線,這是符合國情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這句話在農業生產裏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是對的,但是在中國的國情下這樣的思想卻缺乏農業結構和技術層面的支持。

中國是農業大國,爲什麼大學農業類專業冷門,畢業生待遇低呢?

同時在整個社會對於農業的態度出現大規模的轉變之前,農業從業者在大環境裏是被貼上了落後的標籤的。整個社會都不怎麼關注這個行業,你又怎麼期待這個行業能有多大的競爭,多少創新呢?憑什麼讓你在這樣一個缺乏競爭的行業裏面得到高收入呢?

第二個是技術層面:

我在12年的時候曾經在洛陽某農機廠瞭解了整個生產流程。當時有個令我非常非常印象深刻的事情,三個工人圍在一起將鋼圈用腳踹進了輪子,踹了大半天,因爲那個鋼圈尺寸略大沒法裝配進去。

這是個很小的細節,但是說明了什麼?大部分的農機設計(全世界範圍)使用的並不是什麼新科技,而是六七十年代就已經定型的設計,所以本來農機就不是什麼高精尖的技術。也就是說,農機這種東西核心技術上是沒有太大差距的。外國品牌和國內品牌的農機有什麼區別呢? 區別大多體現在加工工藝上面,往細了說便是一顆螺絲,一塊鋼板的區別。

中國是農業大國,爲什麼大學農業類專業冷門,畢業生待遇低呢?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些東西無關緊要,但是對於一臺重達十餘噸的聯合收割機來說,每一顆螺絲,每一塊鋼板,每一個齒輪和皮帶的誤差,像之前提到的一個需要用腳裝配的機器,在後期維護和耗油量上,人們完全可以想當然的覺得這個機器和德國產、美國產的機器相比要差多少。

事實上也是,價格低,耗油量高,故障率高。 10噸鐵賣個10多萬,還求個什麼上進?

可惜很多從我這個專業畢業的同學,畢業了想着是考公務員或者轉業,是隨便找個工作養家餬口,沒錯,連國內排名第一的專業的學生都是這麼個現狀。

在農業概念上,近年來提出的垂直農場和水藻養殖,這些都是農業發展最前沿的東西,包括bio refinery, bio digester這些東西,也許是我孤陋但是我確實不知道國內有哪些人在做這些東西。生物燃料這種要耕地的東西,在國內暫時可能也不太現實。

中國是農業大國,爲什麼大學農業類專業冷門,畢業生待遇低呢?


設施農業搞了這麼多年,說實話也就那麼些東西,中國人沒有前瞻性的農業發展方向。在農業生產標準上,中國處於十分雜亂的情況,由於小農模式,各家各戶生產流程不一樣,缺乏監管,長期出現農藥殘留過多,土地鹽鹼化,浪費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灌溉用水污染物超標等現象,這直接導致了大衆對於國內食物的強烈不信任(參見鎘大米)。這個問題不解決,說小了不利市場,說大了禍國殃民。在華北地區有些村子在水都喝不上,井深過數百米的情況下農民還在使用漫灌.

再說一個有點跑題的話。荷蘭什麼東西最先進?溫室吧。中國近年新建了大量的venlo式溫室(荷蘭),但是他們造出來了卻不知道怎麼算那些植物生長的參數。在荷蘭每一個溫室在建立之前,會經過大量的數據計算,包括風向,氣候環境,溫室材料的反光率透光率,輻射反射量,加熱量,補光量,儲熱罐(heat buffer)容量,二氧化碳injection 一系列的東西。前段時間教授說荷蘭企業接到了客戶的抱怨,說引進的溫室不好使,然後他說,他們就指望着買個玻璃房子回去就解決所有問題。

農業裏面其實是有很多涉及具體技術的東西,但是在中國,包括農業技術人員本身,都缺乏一些過硬的知識技能。

中國是農業大國,爲什麼大學農業類專業冷門,畢業生待遇低呢?

前段時間去北京周邊的一個示範園區看了他們的溫室,全套進口,priva的水肥一體方案,地熱,通風捲簾溼板一應俱全..但是...但是沒有溫溼度監測。

這就好像你買了輛法拉利,但是沒裝方向盤。而且買主還問:“什麼?開車還需要方向盤呢?"

錢也花了,該買的東西全買了最後一個也沒用上。我說這個不是爲了別的,而是想說技術不光是硬件,你買回來了,沒人知道要怎麼用上還是空的。不要小看軟件實力的重要性。

有點扯遠了,總之吧,中國農業從事技術人員本身也面臨着心態問題和技術缺陷。這也是一個低收入的原因吧。

第三個方面:創業。

我個人的觀點是農業創業正在呈現一個上升的趨勢,而且面對日益增高的食物需求(產量,質量,多樣性,安全性),農業會應運市場的需求而發展。也就是說總產量上農業肯定會上升,而且會出現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應用在農業發展上。農業創業很難,是因爲農業投資回收慢週期長,而且對大部分人來說是靠天喫飯,光是圈一塊地就得費不少錢和力氣,同時還不時有些消息說誰誰家豬得病死光了,誰誰家的植物被別人一卡車偷走了,總之就是從一開始對人們來說這個行業就是比較難以入手去做的。這個環境確實挺糟的,在這邊你不會有這樣的擔憂在國內卻會有。這是非常不好的現象,希望在未來十年裏面這種創業環境會變得友好一點,能讓國內有這方面志向的青年聚在一起在上面做一番事業。

中國是農業大國,爲什麼大學農業類專業冷門,畢業生待遇低呢?

畢竟農業發展利國利民,能在成就自己的同時造福社會,何樂不爲?

最後總結一下:

農業必將發展,也必須發展。於私,這需要我們這些農業背景的青年放下社會成見,加強自身技能,開闊視野。於公,也需要社會觀念轉變,國家加大重視,學院做些實事。

中國是農業大國,爲什麼大學農業類專業冷門,畢業生待遇低呢?


中國農業新聞網粉絲突破60萬。

一篇文章閱讀量突破三百三十萬的網站

中國是農業大國,爲什麼大學農業類專業冷門,畢業生待遇低呢?


中國農業新聞網介紹:中國農業新聞網是全國唯一一傢俱有中國農業新聞網合法名稱的農業專業網站。中國農業新聞網十分重視網站保護,中國農業新聞網.中國、中國農業新聞網.com、中國農業新聞網.cn、農業新聞網.中國、農業新聞網.com、農業新聞網.cn、農業新聞.中國、農業新聞.com、農業新聞.cn等都屬於我們公司。對中國農業新聞網進行了很好地保護,使那些假冒中國農業新聞網的網站無地自容。

隨着新媒體的出現。中國農業新聞網又理所當然擁有了中國農業新聞網騰訊公衆號,中國農業新聞網百度直達號,百家號以及各主要網站微博,以及百度、360、搜狗、必應、知乎等註冊用戶均屬於中國農業新聞網。頭條號中的“農業新聞”即是中國農業新聞網傾心打造的,便於搜索和關注的頭條號。

誰有思想,誰有發展思路,誰能讓企業騰飛,誰就會擁有未來。我們在農業互聯網行業辛勤耕耘近二十年,我們擁有含金量十足的國家發明專利,國家科技創新立項,以及未來農業互聯網的發展思路。中國農業新聞網的成立(包括對所有域名的保護)足以證明我們的前瞻,中國農業新聞網不靠收取費用運營到今天就足以證明我們的實力。2019是農業互聯網騰飛的一年,農業文化產業網絡媒體還沒有任何一家企業上市,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們正在行動~!

目前國家處於和諧共贏,共同發展的大時代。誰都知道依靠強權,單打獨鬥不可能擁有未來。希望有意合作、共謀發展的有識之士,拿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具體方案,共同把中國農業新聞網辦好,爲我國農業發展出力,爲我國農業互聯網發展出力。

中國是農業大國,爲什麼大學農業類專業冷門,畢業生待遇低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