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座城市都有一條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小喫街,是外地遊客必去的地方。比如西安回民街、成都錦裏、北京南鑼鼓巷、廣州上下九、南寧中山路等等。自然,武漢的戶部巷也是一樣,雖長度只有150米,但歷史悠久,於明代初步形成,據明嘉靖年間的《湖廣圖經志》所知戶部巷至少已有400多年。

大年初三戶部巷遊人如織,各類小喫引爆街巷,本地人表示坑

最早的戶部巷還只是本地人“過早”的早點一條巷,在當時還有這麼一句老話:“早嘗戶部巷,宵夜吉慶街” 。如今的戶部巷已經在擴展不少,但人流量和小喫還是主要集中在那150米的長度上。

大年初三戶部巷遊人如織,各類小喫引爆街巷,本地人表示坑

它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最繁華的司門口,東靠十里長街,西臨浩瀚長江,南枕“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北接都府堤紅色景區 ,是一處由名街名樓名景名江環繞而成的美食小喫天堂,被譽爲“漢味小喫第一巷”。

大年初三戶部巷遊人如織,各類小喫引爆街巷,本地人表示坑

有遊客稱,若想看看老武漢形象的縮影,戶部巷是一定不能錯過的,它是無法模仿,是繁華現代都市裏越來越難得的市井煙火。但春節期間來到這裏,城市縮影,市井文化倒沒顯得那麼煙火。初三這一天,於下午3點22分截止,當天進入人次就已經高達7萬多,滯留人數也多達1萬6000多,然而人數還在不斷增長。

大年初三戶部巷遊人如織,各類小喫引爆街巷,本地人表示坑

不論是站在天橋上還是走進人羣裏,巷子裏的擁擠令人驚詫。即便是氣溫下降,又下着雨,戶部巷裏仍舊展現着人間繁華和鬧騰。但屬於本地人的“過早”一條街已經成爲了外地遊客必遊的小喫街,它的知名度已經不侷限在武漢境內,其名氣的響亮就像遊客去西安,必然會去回民街,去成都肯定少不了寬窄巷子或錦裏等等。

大年初三戶部巷遊人如織,各類小喫引爆街巷,本地人表示坑

曾經,這裏以匯江漢五糧、天下乾鮮精烹細調,以鮮、香、快、熱之漢味小喫惠及熙攘人羣,聲名鵲起,經久不衰。

大年初三戶部巷遊人如織,各類小喫引爆街巷,本地人表示坑

而它的地理位置也恰到好處,東靠長街,西臨長江,南枕黃鶴樓,北接紅色景區,不論是徒步旅行還是坐車都極爲便利。許多林立於戶部巷的街頭建築,都在有意無意的彰顯自我個性。既有數千年來荊楚文化的遺留,又有西方經典建築的影子,這條藏於武漢腹地的小巷,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成爲武漢最有名的旅遊小喫街。

大年初三戶部巷遊人如織,各類小喫引爆街巷,本地人表示坑

據說戶部巷改造之前巷子裏只有12戶小喫經營戶,但發展至今,不僅多了自由路和民主路西段組成,小喫經營戶更是增長到了160多家,從傳統小喫,到江城名小喫以及漢味特色小喫,戶部巷集中了武漢乃至湖北的各地風味,這對於外地遊客而言,若想喫到特色美味就必須到戶部巷了。

大年初三戶部巷遊人如織,各類小喫引爆街巷,本地人表示坑

但實際上戶部巷裏關於本地風味的漢牌老字號寥寥無幾,大多數都是全國各地美食街都能喫到的小喫,包括有烤肉串、油炸土豆、燒烤魷魚等等。不少本地人表示戶部巷裏的東西難喫、不正宗、價格貴,是忽悠遊客的地方。 但不論怎麼樣,幾乎每一家小喫攤前都圍滿了遊人,甚至是排起了長隊。

大年初三戶部巷遊人如織,各類小喫引爆街巷,本地人表示坑

有朋友跟我爆料說那些排長隊多是託,每隔幾個小時輪流排,只爲給來往遊客造成假象,引其加入隊列。只是比起託,令真正關注戶部巷歷史文化的人而言,它鬧騰背後的尷尬是疼痛的。

大年初三戶部巷遊人如織,各類小喫引爆街巷,本地人表示坑

有人稱這裏能看見一座城市的縮影,不論是時代發展還是風俗人情。但現實很殘酷,當門店關閉,遊人散去,頓時清靜下來的戶部巷並沒有顯露出它的文化身份。

大年初三戶部巷遊人如織,各類小喫引爆街巷,本地人表示坑

改造後的它,牆是粉刷的、瓦是仿造的,古燈裏用的是白熾燈,青石板不過是現代水泥路,昔日那百年風雨、商煙迷離的戶部巷一去不復返。雖然它人氣極旺,但文化底蘊或者是傳統風味,在這條商業化的美食街裏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

大年初三戶部巷遊人如織,各類小喫引爆街巷,本地人表示坑

若不是帶朋友去走走看看,想必我是不會再來的。卻沒想到春雨綿綿,其溫度如寒冬一般,這裏依舊遊人如織,擠得水泄不通。不得不說戶部巷的名氣足夠響亮。

大年初三戶部巷遊人如織,各類小喫引爆街巷,本地人表示坑

當然,全國任何一個地方都有着這麼一條“戶部巷”。它回不到從前,也改變了從前的樣子,但遊客想要嚐到真正帶着市井氣息的漢味小喫,就只能去街坊鄰里的小巷裏探訪,那裏的江城風味纔有可能是經久不衰的。

大年初三戶部巷遊人如織,各類小喫引爆街巷,本地人表示坑

可對於一個匆匆忙忙的遊客而言,又豈有大把時間和精力在陌生的城市裏,於不熟悉的街巷裏去尋找也不知道是不是正宗漢味的小喫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