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迎財神,是中國漢民族春節慶中重要的一章。

民間亦有稱呼年正月初五爲“破五”,有送年的意思,表示過了這一天,生活又慢慢恢復到大年三十以前的常態了。

關於“破五”來歷以及和“迎財”的關係,一種說法和姜子牙有關,傳說是姜太公封老婆爲窮神,並令她“見破即歸”,人們爲了避窮神,於是把這天稱爲“破五”。

如按此說法,正月初五重要的風俗即是“送窮”,送走“窮神”,也就是老百姓嘴裏的”趕五窮","填窮坑"。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爲“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

另一種說法是財神的生日,所以人們要在這一天大擺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種多樣的慶祝活動,寓意就是迎接財神的到來。

財神到底是誰

那“財神”究竟是誰?如果按漢民族的宗教來看,財神應該指的是趙公明。趙公明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之意,爲道教四大元帥之一,相傳他爲正財神,司掌世間財源。

趙公明

成書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搜神記》和《真誥》等,都有趙公明的神蹟,當時他是司土下冢中事,或是瘟神。直到元明時期,趙公明的神蹟纔有了完整記載,並且和“財”有了關係。

據傳趙公明名朗,字公明,原是日精之一,爲后羿所射下九金烏之一,墜落之青城山,化爲人精修。張天師張陵在青城山煉丹時,收趙公明護衛丹室,天師丹成,分丹餌之,遂能變化無方。

明代小說《封神演義》中,虛構了趙公明下山輔佐殷商而被誅,姜子牙封神時,封趙公明爲“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簡稱“玄壇真君”,又稱“玄壇元帥”。統領“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四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趙公明也有了形象,多爲黑麪濃須,騎黑虎,一手執銀鞭,一手持元寶,全副戎裝。

迎接財神,其實也和商鋪再次開張營業有關。一般商鋪在年三十歇業,知道年初五纔開始新一年營業,開市總要放爆竹,希望來年能夠大勢大利,於是也有了“迎接”財神的關聯。

相傳財神趙公明性情慵懶,一年中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龍虎玄壇一次,而且是隨意,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大家都在此日趕早鳴放鞭炮,焚香獻牲,抑在前頭迎接他。

財神可不只一位

事實上,漢民族的“財神”也不只趙公明一位。如以道教來看,財神有“五大財神”和“四方財神”的說法。

“五大財神”分別是:中斌財神王亥(中)、文財神:比干(東)、范蠡(南)、武財神:關公(西)、趙公明(北)。

比干在《封神演義》中也有出現,歷史上是幫助商王朝富強的功臣。

比干財神

范蠡則是幫助勾踐興越的功臣,可能是因爲這兩位文治天下,生財有道,故稱爲文財神。

范蠡財神

而武財神除了趙公明,還有關公

即使在明朝,關公尚與財神無關,還是道教最高封號“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擁有者。而在清康雍乾時期,民間的商業活動繁多,關公漸漸轉行成爲了財神,也相應有了許多錢財方面的傳說,比如他以前賣豆腐、發明算盤等等。

關羽

“五大財神”中王亥的名字可能對大多數人而言相對陌生,他是商國的第七任君主,治國有功,開創了華夏商業貿易的先河,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從事貿易活動的商部落人稱爲“商人”。

除了“五大財神”之說外,道教中還有“四方財神”之說,分別是端木賜(西南)、李詭祖(東北)、管仲(東南)、白圭(西北)。與五大財神構成了四面八方各有一尊的完整結構。

端木賜即孔子的學生子貢,富致千金,爲孔子弟子中首富。“端木遺風”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成爲中國民間信奉的財神。

端木賜

李詭祖乃北魏孝文帝時曲梁縣令,他清廉愛民,去世後立祠祭祀,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被賜封“神君增福相公”,古代木版年畫上的財神像大部分是他,清代和民國期間鈔票上的財神像也是他。

李詭祖

管仲白圭皆是春秋戰國時期治國功成,讓國家福強,百姓富足,由此可見,漢民族中許多歷史人物升格成的財神,多因治國經濟的能力,被後世帝王或百姓推上了財神的寶座。

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喫路頭酒,往往喫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裏,在新的一年裏大發大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