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天妃宫小学新校区地块发现了明代护城河仪凤门段的东驳岸遗址,结合2015年发现的西岸遗址,终于得以还原明代南京城墙下关一带护城河的最初风貌:狮子山下的卢龙河向南,沿着的是今日热河路的走向,宽度超过100米,而非今天所看到的是紧贴仪凤门城墙的一条小河道。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信息管理与公众服务部主任骆鹏介绍,这意味着当时城墙和护城河之间有很大的地块空间,明代南京十大寺庙之一的静海寺和天妃宫组成了地块内的主要建筑。特别是静海寺规模宏大,它真正的位置就是今天的大观天地。

骆鹏告诉记者,明代护城河的缩水,主要发生在清代。随着南京下关的开埠,人口逐渐聚集于此,用地需求日益增长,最初护城河被填平。到了民国时,更是沿着当年护城河的河道走向,建起了今日的“热河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