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雲掌財經/水木然

  作者:財清淺

  來源於:雲掌財經(轉載請註明出處)

  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經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斷頭王后》

  現在,也有一個牽動全民人心的話題——范冰冰去哪了?

  自6月2日范冰冰最後一次更新微博,范冰冰已經從大衆視野消失了一百多天了。

  對於一個坐擁6000萬粉絲的微博大號,且需要社會巨大流量及極高關注度的明星來說,這簡直反常極了。

  誰不知道,在此之前,范冰冰微博更新的速度頻繁到時不時發個微博就能迅速上頭條?每隔兩三天就和忠犬男友李晨上上熱搜,或者要不然就是曬美照曬活動照片?

  當娛樂圈“陰陽合同”、“逃稅漏稅”整頓之風愈加成燎原態勢之時,她是否有那麼點後悔?5月24日那天晚上,如果她沒有發那條“武月很開心”的微博,或許娛樂圈這場戰火也就不會燒到自己身上。

  但是似乎一切都是冥冥之中,自有註定……

  1

  16歲時,范冰冰中專畢業,正式入行。次年,在那個火遍大江南北的《還珠格格》中,17歲的“金鎖”紅了。當時,瓊瑤與范冰冰籤的合同是,范冰冰的片酬是1800元一集。用時半年,她拿到36000元片酬。那一年,國家統計局公示的年度累計人均收入是5400元。這已經是一份極其可觀的收入了。

  但是范冰冰的抱負絕不滿足於此。斥資20萬與瓊瑤解約之後,恰逢90年代國家電影部門嘗試改革,華誼成爲國內最早的民營電影公司,范冰冰投身華誼麾下,自此開啓她與華誼福禍相依的命運。

  在華誼出品、馮小剛導演電影《手機》中,范冰冰飾演武月,與葛優搭戲,並憑此獲得了第27屆大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除了這部在日後引發軒然大波的《手機》,實際上,委身華誼的大多數時期,范冰冰常年混跡於準二線陣營,前後在《小魚兒與花無缺》《大唐芙蓉園》《少年包青天》等作品中都多次出演配角,這完全無法滿足范冰冰的夢想、抱負、野心。因爲難從當時華誼一姐李冰冰手中搶奪資源,與華誼合約到期後,范冰冰終於決定單飛。

  自此,范冰冰開始通過資本運作的力量,搭建起一個屬於自己的資本帝國,將資本熟練地玩弄於股掌之上。

  那是一個人賺錢很難,錢賺錢很容易的時代。

  窮人和富人的最大區別,就在思維上的區別,大部分的“窮人”只會勞其辛苦打工、幹活、掙錢,不懂什麼是“資本運作”的力量,而那些名人明星原本就已經積累了普通人一生都達不到的財富,再借助資本運作的槓桿,讓“錢不斷的生錢”。

  范冰冰資本運作的生涯中,最經典的創新案例當屬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范冰冰敢爲人先做了第一個摸着石頭過河的人,且相當成功。

  根絕國家頒佈的《個人所得稅法》和《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以崔永元爆料的范冰冰4天6000萬片酬爲例,如果全部按照個人所得稅中勞務報酬類別來計算,6000萬的片酬屬於極高收入,實行40%稅率的加成徵收,再減去速算扣除數,算下來明星大約要繳納2399萬元的稅收。

  而如果明星註冊工作室就會大不相同。以個體戶計算,按照適用於個體戶的個人所得稅超額累進稅率(最高35%),明星需要繳納的稅款只有大約2098萬元,僅通過這一步操作,就可以節省300萬元的稅費。

  更別提崔永元爆出的4天6000萬中,涉及到了“陰陽合同”,“陰陽合同”也叫大小合同,是指一份金額較小的“陽合同”用於向主管機關備案登記納稅;另一份金額較高的“陰合同”則實際約定雙方交易價格,彼此對其祕而不宣,目的就是逃避納稅這一法定義務。也就是說范冰冰4天6000萬的片酬中,只有1000萬是用來報稅的小合同,而另外5000萬則是不會拿到明面上的大合同。

  在崔永元爆出的“4天6000萬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漏稅等等一系列事件之後,娛樂圈行業內幕和潛規浮、資本運作的手段浮出水面。

  “第一個喫螃蟹當然會扎到嘴,但扎到嘴蠻爽的,我想以後我還有新的、更有意思的嘗試。”曾在接受記者採訪關於“范冰冰工作室”成立的的報道中,她說道。

  明星工作室的創立意味着范冰冰自己可以喫下絕大部分的片酬、品牌代言、活動費用等,同時在接洽娛樂資源的時候也擁有更多的談判主導權。也正是從范冰冰成立自己的工作室那一年起,范冰冰的商業代言、演藝合約進入了騰飛期,收入直線上升。

  在她風光成立工作室的那年,或許沒想到很多年之後,她會在2018年的夏天在娛樂圈之中掀起滾滾巨雷,她也因此成爲國家整頓娛樂圈偷稅漏稅等行業沉珂的導火線,以及變成殺雞儆猴的那隻“倒黴的雞”。

  除了成立工作室之外,通過成立空殼影視公司,入股上市公司等資本運作手段,范冰冰也迅速積累了金錢、名望,與之而來的同樣有巨大的人氣。

  2015年,范冰冰成立了一個空殼影視公司,叫做“愛美神影視”,註冊資本爲300萬,股東是范冰冰和她母親張傳美。范冰冰的愛美神公司的註冊地址在無錫“蠡湖大道2009號”,這裏是一個國家投資的電影產業園區。當年新京報的記者曾經跑到裏面去找範爺的大公司,找來找去都沒找到。

  當時園區招商人員稱,這不算啥大新聞,園區爲註冊公司提供一條龍服務,“這種所謂300萬的小皮包公司,一兩千塊錢就能辦下來,場地都用不着”。

  2016年3月,一個叫做唐德影視的上市公司,在當年3月28日的公告中稱“正在籌劃以現金方式收購愛美神影視51%股份的事宜,大約估值8個億。而2015年底,唐德影視的總資產、淨資產分別是14.8億元、8.7億元。據此計算,愛美神影視51%股份的起始定價應爲7.4億元或4.35億元,愛美神影視估值將不低於7.4億元。而唐德影視至少將付出4億元。

  最終這件大買賣因爲唐德影視股價跌停而中止,但如果唐德影視對愛美神收購成功,范冰冰就能躺着拿到4個億。一家成立不到一年,地球上甚至不存在的“薛定諤的公司”,居然能夠躺着估值8個億?你看看,是不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實際上范冰冰早就是唐德影視的股東了。早在2011年4月,范冰冰在唐德影視增資擴股時就以每股2.3元的價格買入,持有公司128.99萬股,佔公司2.15%的股份,成爲公司第十大股東。2015年2月17日,唐德影視在創業板上市,范冰冰作爲股東代表敲鐘。

  目前,范冰冰持有唐德影視644.95萬股限售股。2015年,唐德影視實現營收5.37億元,其中電視劇業務收入3.69億元。其中,僅是范冰冰主演的《武媚娘傳奇》一部電視劇,便帶來1.98億元的收入。兩年相加,《武媚娘傳奇》共計爲唐德影視帶來4.66億元的收入。而在《武媚娘傳奇》這部電視劇,范冰冰還從唐德影視獲得了5274萬元的片酬,佔整部電視劇拍攝成本的18.03%,成爲整部劇片酬最高的演員。

  2010年,范冰冰身着青花瓷“龍袍”首次踩上戛納紅毯,一戰成名,自此進入國際視野,開啓9年大紅大紫的商業征途,打開了通往國際市場的大門。那一年,戛納電影節贊助商歐萊雅高層被身着龍袍的女星震懾,雙方正在商談的代言尚未到合同執行日期,高層已迫不及待邀請她參加戛納的地面活動。

  此後歷年,“仙鶴大被單”、“中國瓷”、“仙女裙”、“蛋糕裙”……范冰冰從未在戛納紅毯缺席。雖然自此背上了“毯星”的標籤,但精湛的紅毯觸覺爲其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流量、源源不斷的品牌代言、以及巨大的商業收入。

  通過各種資本運作的力量,范冰冰搭建起一個屬於自己的資本帝國,在福布斯官網2017年發佈的中國明星收入榜中,范冰冰以3億元人民幣的年收入位居榜首。艾漫數據2018年上半年藝人商業價值TOP50榜單顯示,范冰冰排在第八位,商業價值指數是由熱度指數、口碑指數、專業指數、代言指數四個維度組成的。

  2

  最近仍在風口浪尖上的“馮小剛”事件,去年趙薇夫婦藉助萬家文化“空手套白狼”被罰禁止入市5年,今年黃曉明涉及操縱18億股票的案件……

  娛樂圈很多名人明星背後都有資本悄悄運作的身影,明星很多資本運作的背後都有許多相似之處。

  可是,同樣是人,爲什麼名人賺錢很容易?普通人賺錢越來越難?爲什麼通過資本的力量,錢賺錢變得越來越容易呢?

  記得很久之前看過一個小故事,或許能解釋爲什麼通過資本的力量,錢賺錢變得越來越容易?

  這個小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天,一個銀行家的兒子,好奇地問他爸爸,他是怎麼賺到這麼多錢的?銀行家放下手上的事情,微笑地讓他的兒子,把冰箱的肉拿過來。兒子拿過來了,銀行家讓他再放回冰箱。兒子把肉放回冰箱後,莫名其妙在站在那裏,不知所以。在等待了很久後,兒子終於鼓起勇氣,問他爸爸搬豬肉和這個問題有什麼關係?銀行家盯着兒子看了一會兒,終於笑咪咪地說道:“豬肉原來在冰箱,現在還在冰箱,但是你的手上是不是多了什麼東西?”兒子看着手上的豬油……

  豬肉原來在哪兒,現在還在哪兒,還是那塊豬肉,但是兒子的手上卻多了很多豬油。

  通過錢或者說通過資本運作的手段,很多名人手上獲得了很多“豬油”。

  這個案例用來解釋“錢生錢”或許並不是很貼切,但是形象的解釋了爲什麼很多名人在已經擁有了那麼多普通人無法企及的金錢和名望之後,依然趨之若鶩地去追逐資本?因爲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獲得了豬肉,就想要更多的豬油。

  現實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很努力,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只有20%的人成了富人,他們掌握了80%的財富,而剩下的80%的人都是窮人。這也是是著名的“二八定律”。

  名人賺錢容易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擁有普通大衆手上無法企及的資源、人脈、渠道、經歷、資本運作的手段,甚至是運氣。這是普羅大衆無法接觸到的。

  普通人之所以賺錢難,是因爲大部分普通人被分配到或者接觸到的資源是極其少的,現在“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理論被炒的很火,不得不承認的是,大部分的普通人在很多時候的確思維偏向“窮人思維,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努力,我們接受的付出與收穫的理論是”一分耕耘一份收穫“、是”收穫與付出成正比“的理論。

  在普通人的認知世界中,只有通過自己本本分分和踏踏實實的努力,才能換來成正比的收穫,錢生錢對普通人來說似乎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但是資本從來不是穩定增長的,資本在善於利用的人手中,變成了積累財富的手段。

  而名人之所以賺錢容易,最重要的原因是擁有普通大衆手上無法企及的資源、人脈、渠道、經歷、資本運作的手段,甚至是運氣。這是普羅大衆無法接觸到的。而除此之外,善於利用手中的“錢”,通過資本運作的各種手段,將社會資源、社會人脈、社會渠道等進行整合,產生利己的經濟效應,也是“富人思維”的一種表現。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人們追逐金錢和資本是人之天性,畢竟沒有人可以清高的說,離開金錢可以在這個世界存活。

  只是一切的資本運作和追逐名利應該在法律和人性允許的範圍之內,否則終有一天,即時你曾經身處雲端,也會成爲資本追逐之路上的第二個“范冰冰”。

  如今,隨着金融秩序的完善,我們又在經歷一個“錢變錢越來越難”的時代,但是那些位於最頂端的明星依然可以大把大把的撈錢。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