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媽平臺投稿作者——Catherine

211英語碩士,70後全職媽媽,兼職寫作與英語教師。喜歡閱讀與行走,陪孩子一起成長,自己也是重生。

毛媽的話:

之前我們分享過:哈佛校長:我爲什麼要求自己每年去一個陌生的地方?

哈佛校長福斯特說:

在旅遊中孩子們更善於觀察,感知變得敏銳,胸懷也更寬廣。

很多家長這個暑假都爲孩子安排了親子游,毛媽也和家人一起去了呼倫貝爾。

看完本文中 Catherine 的經歷,更加堅定了我每年帶孩子去一個陌生地方的想法。

寫在前面:

如果說車子房子解決了人類的物質和身體需求,那旅行與讀書就是心靈裏多開的幾扇窗,窗邊鮮花盛開,馨香入鼻,沁人心脾。

所以即使再累,我也要拖着疲憊但快樂的心和孩子一起放飛,去旅行。

作旅行計劃時,孩子正讀着中國神話“八仙鬧東海”,就順着聊起了蓬萊閣。彷彿看到了八仙渡海的樣子。又是在海邊,孩子夏天的最愛。立即拍板就定山東煙臺了。

第一站:張裕酒文化博物館

全球葡萄酒行業中爲數不多的專業博物館,又坐落在張裕原址。

博物館在一個大院裏,展品設在一座二層小樓。

參觀一樓的歷史廳,通過實物、圖片、場景模擬等,介紹了張裕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

酒的生產

看這些圖片,通過人偶場景模擬葡萄從“採摘—運送—破碎—壓榨—倒桶—窖藏—驗酒—巴氏殺菌—過濾—洗瓶—裝瓶—壓塞—包裝—貼標—馬車運酒”全部流程,栩栩如生地再現。

閨女最忙乎了,繞着圓形場景一個個地給我講解。遇到我看不清的小模型,還主動帶我到場景外側觀看實物。我們還一起探討當時工人具體操作的種種可能性。

如果不是這樣一種具體多彩的觀看方式,很難想象7歲的孩子能如此融入。

亞洲第一大酒窖

張裕博物館最開眼界的當屬百年的地下大酒窖,堪稱亞洲第一大酒窖。窖深7米,距海岸線不足百米,低於海平面1米。卻歷經百年,今無滲漏,不得不佩服其精密的設計結構和嚴謹的工程質量。

五步品酒法

你知道怎麼喝葡萄酒嗎?在大院的1892紅酒館,專業品酒師邊講解、邊帶領我們過了癮。四個酒杯裏分放了四種酒,只記住了蛇龍珠和冰酒名字。一醒、二觀、三搖、四聞、五品,口口入味,回味無窮啊,可惜我的伴酒小食被閨女喫了個精光。

品完酒,我還收了一本書“釀酒品酒論酒”。這本書包括葡萄酒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紅葡萄酒的釀造與鑑賞、葡萄酒品嚐學、白蘭地的釀造與欣賞、酒的儲藏等。

更有意思的是其中引用曹操、陶淵明、杜甫、蘇軾、賀知章、李白等與酒有關的詩。還有盛唐的酒文化、宋朝的酒詩詞與酒文化等等。

一個小小的酒字串起了大片的歷史。我們旅行之餘都會隨手翻起這本書。好特別的記憶!

第二站:養馬島

養馬島處於黃海之中。海中礁石衆多,海邊樹木林立,鬱鬱蔥蔥。路上除了汽車,還是汽車,走馬觀花的開過來開過去。

我們騎一陣,走一陣,推一陣,慢慢享受着陽光、汗水、林蔭、聊天和打趣。

來到一個人羣聚集的獐島,是個海中的大礁島,靠長長的、拐彎抹角的木棧道與海岸連接。

我們停車落鎖,隨着人羣向獐島走去。獐島是名副其實的石島:

小石塊沒入水中,靜享着海的擁抱;

大石塊漏出水面,任由浪花拍打沖刷,經年累月,條條紋縫清晰可見;

再大的石塊累積成島,一塊比一塊高,好似向我們發出了征服的邀請。

我們真沒示弱,閨女秉承着“把困難踩在腳下,鄙視它”的信念,把獐島爬了個遍。最高的石頭能有2米多,被風吹日曬磨損的有棱有角,說是怪石嶙峋一點也不爲過。我心驚膽戰地保駕護航,既領教了閨女的漢子風範,也領略了獐島的鬼斧神工。

那種前倚峭石,後靠大海臨險不懼的壯闊心胸、那種爬上每一塊岩石坐於其上的成就感、那種我來了我看見了我征服了的魄力,與這天地交奏出鏗鏘的樂章。

第三站:古船博物館

旅行第三站,我們來到蓬萊閣風景區。風景區其實更象是個風景秀麗的大公園。可以參觀古建築羣,各個宮殿,我們反倒提不起興趣。

碰上了 古船博物館 卻讓我們大長見識。

(溫馨提示:需要買蓬萊閣風景區的通票纔可以參觀哦。)

古船博物館是在古船發掘原址上建設的,分地上和地下兩部分。

海底沉船是核心展示內容,陳列的是1984年和2005年兩次發掘出土的4艘元明時期的古船。

觀看古船,要了解一個重要的歷史背景“古登州港”。

步入館內棧道,俯瞰過古船整體形象後,進入第一部分:以朝代順序,以幻影成像,展示了唐代登州港在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交流,以及在海防中的地位和作用。

日出千杆旗,日落萬盞燈。

舟船飛梭、商賈雲集,一派繁榮。

接下來是登州街景復原:通過建築、人物塑像、藝術畫面延伸結合,融入典故、歷史,我們彷彿穿越時空,聆聽古港的昌盛。隨行還有專業講解,不可多得的膜拜歷史的機會。

通過微縮造船場景,還可以進一步瞭解古代傳統造船的工藝和技術。

我們的抗倭英雄戚繼光就是出生在登州,至今在蓬萊還有戚繼光故居和相關紀念活動。

行走無意中聽到售賣什麼“戚繼光餅”。我還跟閨女抗議說,我們的民族英雄咋跟喫聯繫上了?結果回家一翻她的“大軍事家”那本書,還真有“光餅”。我孤陋寡聞了!

第四站:夜市砸珍珠

不要以爲只有在大雅之堂的博物館裏可以學到知識,行走的大街小巷也充滿了趣味。在住宿的漁家樂巷子街上,我們邂逅了美麗的珍珠。

攤子老闆備有很多未砸開的珍珠蚌,吸引了很多外來的遊客。眼見爲實,都想親身體驗一把摘珍珠的樂趣。

珍珠蚌分單珠蚌和多珠蚌,開一個價格不同,所得珍珠多少好壞都歸遊客,而且還可以給加工成珍珠首飾珍藏或送人。

閨女自己選了一個多珠蚌,開出28粒粉色珍珠,老闆連誇她手氣好。看着確實不錯,個大飽滿,晶瑩亮透。我們一口氣加工了近10件小首飾送給親人。

對孩子來說,這珍珠是世界上送給親人最好的禮物。

這次旅遊我們收穫滿滿

1. 增見聞,長知識

從張裕博物館瞭解酒的文化,從古船博物館瞭解古登州港的歷史,還有親身體驗砸珍珠,這些都讓我們打開眼界。

皮亞傑認爲7-12歲的孩子處於具體運算階段,這個時候,具體的事物,直接的體驗,最有利於他們的學習。

2. 旅行可以多多運動,磨練毅力

現在交通便利,人們越來越離不開交通工具,身體自身的運動量越來越小,人越來越懶。

孩子們平常也多是圈養模式,學習任務重、興趣班多。所以我特別注重增加孩子運動量。除了平常每天都堅持的小區內球類散玩、走走路等。

旅行是我最看重的運動方式。

(養馬島複雜的地形讓我們迷路,在陌生人的幫助下,才知道我們走反了方向。)

3 旅行還是孩子東收西藏的好機會

孩子都愛探索,每到一地,新鮮事物所及,肯定喜不自勝。海邊的石頭、山裏的野果、上海南京的地鐵票、各地景點門票等都穩穩當當地躺在閨女的收藏盒裏。空閒之餘會隨手翻看,再聊聊當時的情景,很是愜意。

4. 促進彼此間的瞭解,增強家庭成員間的親密關係

我是70後,在我成長的歲月裏,很少關於旅行的記憶。

而我不想要這樣枯燥單調的生活和狀態。我想讓孩子知道媽媽既是一個關心和幫助她一起學習的虎媽,又是一個能闖和不懼的勇士,還是一個感情細膩、善於觀察、可以隨口拈詩的才女。旅行乃天賜良機。

閨女的口頭禪:“媽媽,你真牛”。

也會時常調侃我,“別太驕傲了啊,你這個媽媽”。

閨女,你可知,比起我自己的驕傲,我更以你爲榮。不會因爲我們遇到大雨而抱怨,還叮囑媽媽別淋着;不會因爲高鐵無座而委屈,還能開心地解決座位問題;不會因爲媽媽的準備不足或錯誤而着急,還能耐心地開導安慰我,輕輕地拍拍我,深情地看着我。如此融化了整個世界。

結語:

旅行的裨益豈是區區字行所能參透。

行萬里路,了事於心。我們陪不了孩子一生,但一起走過的路會內化成他們的勇氣和力量,披荊斬棘。!

盡情去擁抱多彩的世界吧。相信我們會越行越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