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商记者 王安忆 张超

这一次地震,预警信息跑到了地震波的前面。

6月17日22时55分,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地震波还有20秒到达”,别小看这条预警,能降低63%伤亡

“地震波还有41秒到达,请合理避险。”第一时间,四川多地居民的电视上跳出了地震预警弹窗——成都、德阳、乐山、广元、凉山……震中周围各地居民都通过电台广播、手机短信、电视等途径收到了地震预警。

“地震波还有20秒到达”,别小看这条预警,能降低63%伤亡

安装了地震预警APP的用户,手机上出现了倒计时提醒。而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多地小区内响起地震预警,扩音器用倒计时的方式提醒居民地震波即将达到。

以成都为例,当地居民提前61秒就收到了预警。

不少网友都表示,在窗外的广播数到0的时候,大地突然就震动了起来。

在中国,有史书记载的第一次大地震发生在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国语•周语》形容,“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

古人受制于信息不畅,交通不便,中央政府在地震后往往后知后觉,无法第一时间及时赈灾,以至地震崩坏的局面不可收拾。

而随着科技发展,地震预警的速度越来越快,从1976年唐山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到这次的宜宾地震,在各种科学手段的运用下,地震预警现在已经可以跑赢地震波,为人们赢得宝贵的逃生时间。

嘉靖大地震,中央救灾官员2个月后才赶往灾区

众所周知,东汉张衡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

“地震波还有20秒到达”,别小看这条预警,能降低63%伤亡

候风地动仪示意图

《后汉书·张衡传》中描述了地动仪的外形和作用:精铜做成,像酒尊,内部有机关连着外面的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如果发生地震,龙口就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把铜丸接住,按照吐出铜丸的龙头所指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

而且文中还记载了一次地动仪的检验成果: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动了,但是洛阳当地没有振动,大家都觉得没有应验,结果几天后消息传来,在陇西地区果然地震了。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古代如果发生地震,消息传输不便,距离朝廷稍远的地方,就算用800里加急,也要几天时间才能把情况上报。

据《明世宗实录》等记载,“(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壬寅,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此次地震史称嘉靖大地震,震中位于陕西省华县,地震强度为8至8.3级,最终导致83万人死亡,是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

地震后,陕西等地的官员把灾情上报,经过上报和讨论,最终朝廷派出了户部左侍郎邹守愚前往赈灾和祭告神灵,不过这已经是嘉靖三十五年二月的事了,换句话说,过了2个月,朝廷才派出官员代表中央前往地方赈灾。

唐山大地震:清晨才明确灾情 灾区救护车开到北京告急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8秒,唐山发生7.8级大地震。

时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肖选进在办公室卧室感到地震后,迅速起身赶到作战值班室,要作战值班员迅速查明军区范围内承德、张家口、大同、呼和浩特、太原、临汾、石家庄、保定、天津等地的震情,并尽快与国家地震局取得联系。

“地震波还有20秒到达”,别小看这条预警,能降低63%伤亡

唐山大地震视频资料

各地的震情很快收集上来,发现天津、唐山方向震情严重。4时2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北京军区司令员陈锡联打电话询问震情。肖选进首先汇报了收集到的各地震情,并说:“初步判断地震发生在东边,具体情况尚不清楚,已经派人去查。”

判明地震就发生在唐山一带后,肖选进当即派北京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李民携带电台,乘直升机先赴唐山地区勘察震情。

清晨6时左右,北京军区唐山机务站报告:“唐山发生强烈地震,房屋倒塌,人都埋在废墟之中,形势非常危急。”不久,李民报告:“唐山发生强烈地震,地面建筑几乎全部倒塌,灾情非常严重,必须火速组织救援。”

另一边,由于通讯中断,震区的人也在想办法把灾情送出去,时任开滦唐山矿工会副主席的李玉林,带领曹国成、崔志亮、袁庆武,由崔志亮开一辆红色矿山救护车前往北京告急。

7月28日凌晨4点10分左右,汽车启动出发,8点半多,李玉林等人来到北京找到国务院接待站,正好碰到唐山飞机场乘飞机来来而北京报告灾情的几位空军同志,一起跟中央领导汇报了灾情。

10点左右,中央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当日,救援人员火速赶往唐山,大批救灾物资汇聚向唐山……

汶川地震:大规模救灾集结用了不到10个小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

十几分钟后,中国地震局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四川发生地震的消息。

“地震波还有20秒到达”,别小看这条预警,能降低63%伤亡

汶川地震后四川都江堰的余震

地震发生几十分钟内,中国地震局一支180人的救援队紧急集结完毕;民政部从西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了5000顶救灾帐篷;公安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警动员,投入抗震救灾;解放军总参谋部指示成都军区所属所属部队协助地方政府查明震情,随时准备投入抢险救灾;武警总部指令驻川武警部队,在开展自救的同时紧急赴灾区抗震救灾。

在四川,地震发生不到一个小时,四川省委省政府和成都军区的负责人已经带领抢险救灾和医疗救护队伍奔赴在前往各个灾区的路上。

16点40分,中央领导紧急前往四川地震灾区现场指挥;19点10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抵达四川。

19点50分,空军两架伊尔76军用运输机从北京南苑机场起飞,运送国家地震救援队、国家地震灾害现场工作队等200余人飞往灾区。

到当天夜里12点,已经有近2万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达到灾区开展救援,另有2万4千名官兵紧急空运到重灾区,还有1万名官兵通过铁路运送前往灾区。

央视报道,大规模的救灾集结用了不到10个小时。

为什么地震预警能跑赢地震波

而在昨晚四川宜宾这场6.0级的地震中,提前10秒向宜宾发出预警、提前61秒向成都发出预警的ICL地震预警系统,究竟是怎样一门技术,能让预警信息跑到地震波的前面?

要注意的是:地震预警不同于地震预报,不是先于地震发生的报警,而是在地震发生后对周围地区进行预警。

实际上,地震会形成两种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

纵波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小。横波传播速度慢,影响范围大。

“地震波还有20秒到达”,别小看这条预警,能降低63%伤亡

通常来说,震中的人会首先感觉地面上下摇晃,因为纵波先到达,随后开始左右摇晃,横波随之而至。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如果你首先感受到上下摇晃(纵波),那你必然处于受到冲击比较大的区域,就不要拍视频了,赶紧避难吧。

纵波速度在5-6千米每秒,横波速度在3-4千米每秒,电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说白了,地震预警就是利用电波传播速度比地震波快的原理,“打时间差”和地震波赛跑。

地震预警的过程具体如下:

地震发生产生地震波——地震传感器将地震振动波信息传到地震预警中心——地震预警中心测得震中位置——根据震中到各城区距离计算出大致的抵达时间——利用防空警报开始倒计时——发出预警警报

“地震波还有20秒到达”,别小看这条预警,能降低63%伤亡

图片来源: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假设两个城市地震波的传递需要30秒,城市A作为震中发生地震时,通过电波将信息传递到城市B,那么城市B的居民就有近30秒的时间可以避难。

地震预警就是和地震波赛跑,在地震波来之前告诉大家:地震波马上就到你的城市了,快逃命。

此次地震中“抢到时间”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来自成都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这套系统涉及地震预警的传感器、自动分析处理、传感器固定方式、干扰识别、秒级响应的信息发布等技术。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13年成都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就建成了覆盖面积40万平方公里的地震预警系统,包括布设的甘肃、陕西、四川、云南等8个省市部分区域的1213台地震监测仪器、预警中心以及信息发布和接收系统。两年后,这一系统已经扩展到了25个省份,覆盖200万平方公里。

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已经在多次地震中“抢”到了时间。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为雅安市和成都市分别提供了5秒、28秒的预警时间。

2014年8月5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ICL系统提前10秒向昭通市提供预警,提前57秒向昆明市提供预警,云南的昆明、昭通、丽江,四川的宜宾、凉山、乐山等地的26所学校都收到了警报。

2014年11月22日,四川甘孜康定县发生6.3级地震,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为康定县和成都市分别提供了7秒、53秒预警时间。

2015年1月14日,乐山5.0级地震,ICL系统分别提前11秒、43秒向乐山、成都预警。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ICL系统为汶川县和成都市提供了54秒和71秒的预警时间。

2019年1月3日08时48分在四川宜宾市珙县发生5.3级地震,为宜宾市、泸州市和自贡市提供了14秒、23秒和32秒的预警。当地多所学校紧急组织疏散,无人伤亡。


“地震波还有20秒到达”,别小看这条预警,能降低63%伤亡

宜宾屏山县书楼镇初级中学校的专用地震预警接收终端发出警报,师生收到12秒预警警报,迅速有序避险。

每一秒都能拯救无数性命

这是救命的时间差。

在灾难来临时,哪怕几秒的预警时间,也能让人们做出避险措施,降低损伤。

研究表明,提前3秒预警,伤亡人数可降低14%;提前10秒预警,伤亡减少39%;而预警时间达到20秒时,伤亡可以减少63%。

如果汶川地震时有地震预警,死亡人数可能会减少2万至3万,北川民众亦可提前31秒接到预警信息……

汶川地震的噩梦一直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的心里。那年,王暾去了汶川和北川,“北川有个学校,学校的红旗还在飘。”痛哭之余,他分析,那个学校本该有31秒的预警时间,但当时除了在操场上的师生外,很多人都遇难了。

王暾知道,墨西哥、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分别于1991年和2007年上线,而当时的中国在这领域还是一片空白。

作为地震多发国的日本配备了全国瞬时警报系统,设置了上千个地震监测站,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地震监测网。一旦地震,日本气象厅会立即分析由监测站传来的资料,推定震源和地震的规模,预测震波到达各地的时间,并透过电视、电信系统紧急发布“紧急地震速报”到日本各地。

“地震波还有20秒到达”,别小看这条预警,能降低63%伤亡

2011年的“3.11东日本大地震”中,地震预警系统在一分钟内向37个城市发出了预警。东京获得了一分钟提前预警时间,而距离震中较近的岩手县则仅获得了12秒的提前预警时间。

但仅仅12秒,也让更多的生命得到挽救,新干线得以减速而没有发生脱轨事故,不能立刻逃到避难所的人,仍有时间关掉煤气、电源避免二次灾难,也让人们有时间打开门窗或者是来得及拿起实物和水再逃生。

美国的ShakeAlert 系统能够在地震快要发生的10 -30秒之前发布警报,覆盖包括三大关键区域:南加州大洛杉矶地区,北加州旧金山湾区,以及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地区。

“地震波还有20秒到达”,别小看这条预警,能降低63%伤亡

至于预警系统“抢”出的30秒可以做些什么,加州紧急服务办公室地震灾害部主任阿巴(Ryan Arba)表示:

  1. 做好地震前的“下蹲、遮掩、扶稳”三动作;
  2. 关闭煤气炉,把车停好;
  3. 商家和个人转移到安全地带;
  4. 医生在保证病人生命安全的情况下提前关闭手术设备;
  5. 紧急反应救援队伍打开逃生门,做好防灾抗灾的优先计划;
  6. 商家打开电梯门,并紧急停止电梯运行;
  7. 列车紧急停车,预防地震中出轨;
  8. 发电站采取紧急措施,预防电网在地震中剧烈摇晃。

总之,切记地震预警是让你抓紧逃生的,家里就算有金砖,也别揣着跑了,地震波袭来的速度,远比你收拾财物的速度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