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東北地區有一種很常見的野生的動物,那就是人們口中的傻狍子,在人們心中,傻狍子似乎擁有着呆萌的外表和傻乎乎的性格。

如果獵人用槍打狍子但沒打中讓它跑了,只要在原地等候一陣子,狍子自己就會跑回來看到底是什麼打得它這麼疼。

狍子受驚以後尾巴的白毛會炸開,變成白屁股,然後思考一下要不要逃。

會在馬路中間,藉着車燈跑在車的前頭,根本不知道會被撞死,只知道藉着亮光好趕路。

狍子真傻麼?

非也。

狍子的種種表現,並非是因爲它不聰明,而是一些自然反應。

狍子又名”東方狍“,屬鹿科生物。

幾種小型鹿的區分特徵。模特從左到右依次爲麂、麝、狍。圖片來源:物種日曆

因爲生活環境原因,那裏潛伏着許多致命的天敵,大到老虎花豹,小到灰狼猞猁,都把東方狍作爲重要的食物來源,於是塑造了狍子謹慎的性格

關於”傻“的闢謠

狍子特別喜歡呆在植被層次豐富、鬱閉度高的針葉、闊葉林混交地帶的山坡上。在這樣的森林環境下捕獵狍子,並不利於捕獵者像荒原、草地上的狼羣或非洲野犬一樣緊追不捨——他們更傾向於重新選擇其他目標。

所以,狍子在逃離一定距離後,習慣停下來觀察是否可以解除警報。這也就是我們常調侃“傻狍子停下來駐足觀看”的真正原因。

狍子的“白屁股”也是讓大家對狍子產生傻萌錯覺的原因之一。

狍子在受驚後屁股的白毛“炸”開,並不是嚇傻了,而是一種自然反應,包括很多種鹿科和牛科(羚羊類)的共同特徵。

受威脅時利於迷惑敵人的視線,使其眼花繚亂不知道追誰好。

在森林環境中視野不佳,這樣的視覺信號就像一個信號燈一樣明顯,好找到小夥伴。

在大東北,總會聽人說“內傻狍子在雪地裏一逮一個準兒”。那是因爲狍子是個“戀家”的孩子啊。

對於領地型動物來說,離開自己的領地去嘗試尋找一片新的領地,很難。而在越冬期和繁殖期再去尋找新棲息地,是難上加難。因此除非遇到迫在眉睫、持續且不可抗的威脅,它們不會輕易放棄自己原有的生存空間

所以當它們被獵人發現,而自己飢寒交迫,沒有勝算能跑得過獵人的情況下,纔會被圍捕。又或者它僥倖逃脫,在不遠處回頭查看敵情消除後,會返回原來的臥息地繼續休息。此時躲在附近的獵人的“一逮一個準兒”了。

請疼愛我這個傻狍子

狍子的棲息地因爲修路施工和人類活動區域的擴張而被擠壓,人工造林導致食源豐富度下降,再加上偷獵偷捕的現象屢禁不止,東北地區的野生狍子早已沒有當年的繁盛。曾經“東北餐桌上最常見的野味”也漸漸變得稀少起來。

對於如此可愛的東北“神獸”,現在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名錄,如果哪天你在東北遇見它,我們就停留在原地,輕聲跟它 Say Hi 吧。

· 相 關 內 容 ·

大東北 | 那些冬日的獨家記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