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f335b0a4-0429-4a34-994a-9a717e40801f\" img_width=\"1024\" img_height=\"680\" alt=\"「通鑑中國1000年」94:一個熊孩子的皇位二十七日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劉弗陵即位十三年後,帝國再次失去了它的皇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弗陵去世的時候很年輕。考慮到他小的時候漢武帝喜歡他的原因中有一條是“身體強健”,加上他在世時,霍光獨攬權政,所以,他的死因成了後世臆猜的話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實上,他的死因很簡單,就是病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漢書》的記載,劉弗陵應該是在十來歲就開始得病,此後一直沒好利索,到後期的時候,已經臥牀不起了,朝廷爲此還發出詔令,徵天下名醫爲他診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甚至,茂陵富商焦氏、賈氏得到皇帝病重的消息之後,還從中看到商機,預先投入數千萬錢積貯木炭葦草等下葬用的物資,就是想等着皇帝下葬的時候賺上一筆——結果當時的大司農田延年以他們這種行爲不合臣民之道爲由,把他們的東西全部沒收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雖然說孝昭皇帝的的死跟霍光沒關係,但在沒孩子這個事情上,霍光得負一定的責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上官皇后入宮時才六歲,加上她畢竟是上官家族的人,所以霍光對這個外孫女並不上心。但上官家族謀反被誅以後,霍光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是這個皇后唯一的親人了,於是,他也動起了自己的小心思——他希望皇后爲劉弗陵生個兒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問題是,這個時候上官皇后才九歲,這個歲數談生孩子的事早了點。可劉弗陵已經十五歲了,在那年頭,已經到了可以入洞房的年紀了。也就是說,他分分鐘可能和後宮其他女人生個皇子出來,正常情況下,這個皇子就是帝國的太子。而根據以往的經驗,太子的母親往往會將原來的皇后替換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史書上關於他身體不好的記載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霍光以皇帝身體不好爲由,授議太醫開出醫囑:爲了龍體聖安,後宮的宮女不得侍宿皇上。同時爲了防止劉弗陵跟宮女主動產生關係,還命宮女們穿上 “窮絝”——這是一種帶子非常多的內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劉弗陵的身體越來越不好。等到上官皇后十三四歲,具備受孕條件的時候,他已經徹底的臥病在牀了。最終,因爲霍光的一點私心,劉弗陵無子而終。他駕崩的這一年,上官皇后也才十五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弗陵在位的十三年來,都生活在霍光的影子裏。但他一方面沒有成爲霍光的傀儡,另一方面也沒有試圖擺脫霍光而自毀長城。多年來,無論遇到任何事,他始終保持了獨立的人格和主見,維持了朝局和政局的穩定,使得大漢帝國的國力開始得到了極大的恢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以說,他是一個聰明的皇帝。\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b22d93ab-a488-411c-be9f-8e0889b4dd99\"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489\" alt=\"「通鑑中國1000年」94:一個熊孩子的皇位二十七日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劉弗陵拍拍屁股走了,卻讓霍光犯了難:誰來當這個皇帝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霍光召集衆大臣研究了一下,大家都認爲按照正常的繼承順位,此時優先度最高的是劉弗陵的哥哥、孝武皇帝第四個兒子,也是唯一還在世的兒子:廣陵王劉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胥這個人據說身材高大,體魄壯健,力能扛鼎。但就是粗人一個,行事隨便,沒有法度,很不得漢武帝喜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當衆大臣都支持立劉胥爲帝的時候,霍光猶豫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就在這個時候,有個郎官上書言道:當初周太王廢棄年長的兒子太伯,立太伯的弟弟爲繼承人;周文王捨棄年長的兒子伯邑考,立伯邑考的弟弟周武王爲繼承人。這說明只要適合繼承皇位,就算是不按順位來也沒關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道奏疏倒是正合霍光心意,便拿給丞相楊敞等人觀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順便說一下,原丞相田千秋已經於三年前去世了,接任他的是原御史大夫王訢,楊敞升爲御史大夫。但王訢幹了一年就死了,所以楊敞已於去年接任了丞相之位,御史大夫由原少府蔡義擔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楊敞等人看了這個奏疏之後,立刻就明白了霍光的意思,那沒什麼好說的了,您看着辦吧。於是,以上官皇后的名義頒下詔書,派出相關官員,以七輛大車將昌邑王劉賀接到長安昌邑王官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時,霍光又任命張安世爲車騎將軍,在朝中地位僅次於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爲什麼是劉賀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爲在漢武帝的後人中,除了劉胥,也只有他了。劉據是廢太子,他這一脈暫時壓根就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劉閎和劉弗陵早夭,沒有兒子;劉旦造反,兒子已被廢爲平民;劉胥倒是有兒子,可他都沒戲,他兒子更得靠後了。所以,到目前爲止,不立劉胥,就只能立劉髆的兒子劉賀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霍光與朝中大臣都沒想到,這個劉賀比劉胥還不靠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賀很年輕,今年才十九歲。據說他在漢武帝去世的時候,依舊外出巡遊狩獵——可問題是,這一年他才五六歲,實在不知道他是怎麼巡遊狩獵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除此之外,他還幹了很多離經叛道、狂妄放縱之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有個叫龔遂的郎中令曾哭着勸他要好好學習,不要像膠西王劉端一樣,只會聽信諂媚之言,最後落個身死國滅的下場。不知道劉賀是被龔遂感動了,還是被膠西王的事蹟嚇到了。竟然同意龔遂給他找了一堆老師教他——只不過,沒安生幾天,他就把這些老師趕跑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這都是一個被嬌縱得價值觀已經畸形的熊孩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他接到入京繼承皇位的詔書後,倒沒有耽擱,簡單收拾一下就上路了。中午出發,急吼吼地一口氣走了一百三十多里地,沿途累死了不少馬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的中尉王吉一看這樣下去太不像話了,連忙上書勸他,說大王您現在是因爲喪事受到徵詔,老老實實坐在車裏日夜哭泣就行了,不要催着趕路。將來您坐上皇位,一定要記住,萬事聽從大將軍的安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他已經跟了劉賀十幾年了,劉賀要是能聽他的,他也不至於到這個節骨眼上了還得千叮嚀萬囑咐的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賀一路上邊走邊折騰,總算是到了霸上,朝廷派大鴻臚到效外迎接,伺候着他換乘了皇帝專用的御車。他令昌邑國太僕壽成駕車,龔遂相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路上來到長安外郭。龔遂說咱是來奔喪的,看到國都,你得哭出來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賀哭喪着臉說:我喉嚨疼,哭不出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再來到城門之前,龔遂又勸他哭,他還是說哭不出來。一直到未央宮東闕,眼見實在是免不了一頓哭了,劉賀這才伏地痛苦,勉強全了禮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元平元年的六月初一,孝昭皇帝駕崩一個多月後,劉賀接受皇帝玉璽,承襲帝位,尊上官皇后爲皇太后——時年十五歲的上官皇太后也成爲中國最年輕的皇太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後,劉賀就開始了他的皇位二十七日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上皇帝的劉賀倒挺念舊,他把原屬昌邑國的全部官吏都給徵召到長安,昌邑國原國相安樂被任命爲長樂衛尉。龔遂一看這架勢,也慌了,哭着對安樂說:大王被立爲天子之後,天天淫樂無度。古代制度寬厚,當大臣的不想幹了還能辭職。現在我是想走卻走不了,您是大王原來的丞相,得好好規勸他纔行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估計安樂也很鬱悶,我倒是想勸他來着,可他得聽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龔遂沒轍,只好繼續去找劉賀,希望他能夠把原來昌邑國的舊臣都給驅逐出朝廷,甚至表示自己願意第一個走。劉賀果然不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丞相楊敞看他鬧得不像話了,也出來上書勸他,說您這剛剛即位,輔國的重臣都還沒得到褒獎呢,結果昌邑國拉車的小吏都升遷了,這實在不合適。劉賀還是不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霍光一看這樣下去實在不是事,就找大司農田延年商量對策。田延年是個直性子,一句廢話沒說,直接建議霍光:改任賢能。\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dfic-imagehandler\u002F4da0a79b-38a9-4976-8200-edd0c4fc6a9f\" img_width=\"1200\" img_height=\"840\" alt=\"「通鑑中國1000年」94:一個熊孩子的皇位二十七日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這個建議正合霍光心意,便任命田延年兼任給事中,與車騎將軍張安世祕密謀劃廢黜劉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邊商議妥當了,就派田延年去通知丞相楊敞。結果楊敞謹言慎行的毛病又犯了,唯唯諾諾地不說答應,也不說不答應。最後還是他老婆實在看不過去了,出來一起與他們商議,拉着楊敞表示“一切聽從大將軍吩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六月二十八,霍光召集丞相、御史、將軍、列侯、其它中二千石以上大臣,以及部分大夫、博士等人在未央宮開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會議開始。霍光先問道:昌邑王行爲昏聵,恐怕會危害社稷,該怎麼辦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知道,此時劉賀已經明正言順地繼承了皇位,他還口稱昌邑王,這已經是不拿人家當皇帝了。所以,他這句話的潛臺詞就是:劉賀不靠譜,我不想讓他當皇帝了。你們說怎麼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衆大臣聞言大驚失色,都不敢說話——你讓我們怎麼回答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看會議進入僵局,田延年站了出來,手按劍柄說道:先帝將幼弱孤兒託付給大將軍,是因爲相信大將軍忠義賢明,能夠保全社稷。結果現在朝廷被一羣奸佞小人搞得烏煙瘴氣;況且我大漢歷代皇帝諡號中都有個“孝”字,爲的就是江山永存,使宗廟祭祀不斷。如果漢家祭祀斷絕,將軍死去,又有何面目面見先帝呢?今天這個會,必須作個決斷,羣臣中誰不響應我就弄死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田延年這個話看似是在指責霍光,但其實玩了一個文字遊戲:大將軍要爲此事負責,因爲大將軍是國家的負責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霍光馬上點頭認錯,說大司對我責備得很對,國家搞成這個樣子,我得負全責——是的,我會負起這個責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於是,衆臣伏首扣頭:一切聽從大將軍吩咐——您想負責就負責到底吧,我們會聽話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當即,霍光帶領羣臣晉見太后,向太后稟明想把劉賀廢掉的情由。\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784a126b2164449ebb090f2adc2f6137\" img_width=\"1280\" img_height=\"754\" alt=\"「通鑑中國1000年」94:一個熊孩子的皇位二十七日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十五歲的上官太后還能說什麼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劉賀身邊永遠都有一堆昌邑國來的人圍着,加上他必竟是皇帝,一個處理不好,引發騷亂事小,萬一搞成衆臣逼宮的戲碼,那就不好收場了。所以,大家還是做了一下計劃和分工,這纔行動起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據記載中的描述,整個過程大致是這樣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皇太后先乘車駕來到承明殿。承明殿是朝臣日常辦公的地方,太后到了以後就下令皇宮各門不許放昌邑國的人出入。然後召劉賀前來朝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賀此時正在皇帝的寢宮溫室殿。等他離開之後,霍光便過來掌控了宮內的黃門和侍衛。等劉賀見罷太后回來,管門禁的太監立刻把門關了,把昌邑國的人隔在門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賀嚇了一跳,卻發現霍光正在殿內等侯,便問他要幹什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霍光跪地回答道:皇太后詔命,不許昌邑國羣臣入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賀不以爲然地說:吩咐下來就行了嘛,幹嘛搞得這麼嚇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霍光沒有理他,出來之後就吩咐在漢昭帝身邊當過侍中的太監,要他一定要嚴加看護劉賀,絕不能出現自殺事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後,霍光又下令,將還圍在外面的兩百多昌邑國衆臣,全部驅趕到金馬門之外。這些人隨即就被正等在那裏的車騎將軍張安世率領的羽林軍逮捕,送入詔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劉賀還一臉懵懂地問:我的這些臣屬犯了什麼罪,大將軍爲什麼要關押他們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賀已在掌握之中,他身邊的臣屬也清理乾淨了。霍光在未央宮設立武賬,皇太后盛裝就座,數百侍衛與期門武士在殿下分列兩廂,文武羣臣依品秩依次上殿,然後召劉賀進殿朝拜。劉賀跪伏於地,聽候命運的宣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先是尚書令宣讀霍光與羣臣聯名的彈劾奏章。奏章詳細地列舉了劉賀從入京開始,到當上皇帝之後,這近一個月的時間裏,所犯下的條條罪狀。最後明確提出:廢黜劉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後皇太后批示:同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劉賀還想做最後的掙扎,他說:我聽說天子只要有七位耿直敢言的大臣在身邊,既使無道,也不會失去天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這意思是有你們這些大臣在,我無道點,其實沒關係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霍光只回了一句:你已經被廢黜了,不能再自稱天子。然後上去就把他身上的玉璽綬帶解下來,獻給皇太后。然後扶着劉賀,從金馬門走出皇宮,親自將其送往昌邑王官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他這種身份,老待在長安也不行。羣臣上書建議將他遷到漢中房陵去,最後上官皇后下詔,削去王號,但還讓他回昌邑去,賜給他兩千戶人家做湯沐邑,他當昌邑王時的家財也都發還給他。其姐妹四人,各賜一千戶人家爲湯沐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後撤銷昌邑國,改爲山陽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至於劉賀從昌邑國帶過來的那些臣屬,以不奏舉劉賀之罪,又不能加以輔佐爲由,一律逮捕下獄,誅殺二百餘人。只有王吉、龔遂兩人因的確多次對劉賀有所規勸,免除死罪,罰以“城旦”之刑——也就是白天守城,晚上幹活的刑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十一年後,劉賀被封爲海昏侯,食邑四午戶。就國海昏縣(江西省北部一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十五年後,劉賀去世,終年約三十四歲,葬於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1年,其墓被髮掘,出土文物一萬多件,對研究中國漢代政治、經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我看來,劉賀就是當時一些藩王的縮影。這些藩王基本上都是子承父業,在藩國那樣的小天地裏,他們無事可做,只能想方設法地折騰。而劉賀這種小時候就繼承王位的,更是沒人教沒人管,長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熊孩子。在藩國裏隨他怎樣鬧,他的臣屬都管不了他。但他硬是被霍光拽到皇位上,朝廷那幫人誰會慣着他?可以說,他沒把命丟在長安就是萬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皇帝又沒了,在新皇登基之前,名義上由上官太后管事。考慮到上官太后才十五,怕她將來也像劉賀那樣啥事不懂,所以霍光任命當時的儒家名士夏侯勝爲長信少府,賜爵官內侯,爲太后講《尚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後,丙吉上書,建議策立漢武帝曾孫劉病已爲帝。\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968259102213786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