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的优势当然与种系特有的飞行特性和遗传显性有关,但是,耐人寻味的是:优秀种系会产生优势群体,但不一定能产生团队优势。虽说团队优势中可能会出现同种系的鸽子,但一个鸽棚参赛的主流种系的数量与团队优势的成员组成不存在正比的必然联系。

团队优势和比赛前训放的经验积累有关,相当多的冠军梯队的发生与该群体的赛前训放,尤其是最后一次训放有关,但记录显示,赛前的训放的天气、距离都有所不同,很难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

打造冠军梯队的团队优势与养鸽人有关,养鸽人与所养的种系的适合度,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所说的养鸽人的“手法”,其中包括养鸽人所采用的饲养手段、养鸽人与环境的融合度和所采用的思维方式,是否适合所养的鸽群。养鸽人的“手法”最直接决定了团队优势的存在。“手法”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也包括具体的、抽象的;包括理性、潜意识等各种因素,完全是一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模糊概念,是非眼所能见,非言所能传,非文所能载的一种“灵感”,一种“气”,一种“场”。换一个人,同样的鸽棚,同样的操作,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和一些体育项目极为相似,一个优秀的教练员,他就有可能发现和他“相匹配”的好苗子,这些苗子完全适应他的一切行为(包括训练方法),以致他拥有的运动员会在大赛中出现团队优势,囊括高位名次。我们想象一下:世界上这么多的团队,这么多的优秀教练,这么多的优秀运动人才,在大规模的比赛中,用我们所能找出的种种理由能解释一个团队中具有各种不同条件的队员,会同时成为比赛中最好的?其中除了个体条件、环境因素,除了运气,偶然性以外,是否还有不为人知的其他原因呢?如果换一个很平常的教练,这个新教练所做的只是严格的模仿,他能完全做到以前教练的一切方法:训练、营养、休息、住宿、环境调节、沟通、排兵布阵……他是否因此而会产生和以前一样的效果?取得和以前差不多的赛绩?答案再清楚不过了:没有可能!

至于个别比赛的猫腻,“李鬼”们获得了团队优势,则不属于道德和法律的范畴,是讨论外的话题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