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加入数理化的游戏,才配称作艺术吗?

“网游限量”最近引发的连锁反应,让整个游戏行业喘不过气来。腾讯网易两个游戏巨头股价暴跌,不用多说,只是游戏行业未来该如何走?成为一个头疼的事。

其实业界也早有准备,网易游戏去年的出海战略做的相当卖力;腾讯把TGP改为wegame之后,在采买3A游戏大作的同时,更是拿出了以教育为目的的功能游戏;今年两会期间,网易丁磊和阿里马云也纷纷表示要尝试做教育类的游戏;微信张小龙也一改去年小程序坚决不做游戏的表态,推出了专门的小游戏品类……

这些密集的动作和表态,从侧面证明了这次的“网游限量”并不是仓皇推出的市场实验,而是长期谋划的结果,几家互联网巨头对未来的监管动向都知道一二。

去年7月份人民网三评腾讯游戏时,或许已经预示了今天的走向。但与去年大家纷纷声援的舆论氛围不同,现在人们对“网游限量”并没有太多认识和体会。

不过腾讯的动作,已经帮大家解释了,“网游限量”下的游戏市场走向。

功能游戏做的都是文化教育内容,微信小游戏发力的都是休闲益智品类。

简单来说就是严格限制网游,休闲小游戏将成为主流,教育将是专业游戏整合的重点,甚至所有游戏都要戴上教育的帽子才能活得安心。没有教育意义的游戏还值得存活吗?

既然游戏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游戏,那套上电商社交资讯文娱的皮,也都是有可能的。

腾讯为了做小游戏,已经不惜舍弃微信极简的理念,每个小游戏的体积打造了4M,还可以分包加载到上百M,微信占据手机全部存储也不是梦。小游戏小程序之间的跳转功能,也明摆着把游戏当做其他业务的导流平台。

网游不再有丰富的选择项,杂七杂八的微信小游戏能满足你吗?更多的游戏中贯穿数理化地方志的内容,你确定能忍受得了?

看来国人不配玩游戏不是闹着玩的。

近两天,13岁少年玩吃鸡游戏坠楼身亡的消息大肆发酵,家长理直气壮要状告游戏公司的消息也引起巨大争议。“游戏成瘾”这个被说烂的话题,也被改为“青少年游戏成瘾”“农村留守儿童游戏成瘾重灾区”进行宣传讨论。

这些原本已经被反复讨论验证为教育问题的话题,再次用父母痛哭流涕愤怒的表情,扭转为游戏问题。

一件事情能被轻易扭转,说明过去的讨论覆盖面还不够广泛,也说明人们有根深蒂固的认知在影响人们的判断。这个认知就是——人不该有娱乐。

这个认知之深入严重影响到国人的日常生活,国内的义务教育也长时间精简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课程,因为这些课程被认为是休闲娱乐,跟升学上大学这样的主业无关。

即便是家长为小孩报的兴趣班,弹钢琴学素描跳芭蕾等等名义上的兴趣课程,大部分也都是在逼着孩子考取证书。甚至是出国旅游,也被安排成了例行公事,省内游全国游海外游不是去体验旅游的乐趣,而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够所有的景点。

如此功利性的教育,使得国人的艺术素养普遍偏低。对于国人来说,艺术只局限于唐诗宋词,其他任何艺术都能骂出一百种不重样的脏字。

集音乐设计舞美戏剧为一身的第九艺术——游戏,当然更是沾个各大臭老九的光。

没有任何用处,只会让人们玩的行业,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草,不骂两句、踩两脚根本不解气!

所以国内的游戏就不要再指望有什么艺术内涵思想意义了。

1979年,舞禁解除,于是年轻人们把跳舞的习惯延续了40年,舞会的场所也从家里换到了小区广场上。

关于跳舞的纠纷,历经了40年,今天还在全国各地发生。对于新一代人来说,不仅仅是游戏,电影动漫音乐短视频喊麦等等,各种关于娱乐行业的争论,将会继续持续40年。

说不定届时,我们这一代还会被未来的年轻人批判:功利心重。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